防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659&run=13

第二节 防 疫

一、传染病防治
1988~2007年,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传染病发病率除个别病以外均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总发病率518.7/100000,低于国家低限标准。
霍乱 1994年黄升乡王豸村和1998年植物油厂各发生1例,经及时防治,疫情迅速控制。
病毒性肝炎 1988年,采取严格管理传染源和结合乙肝疫苗强化接种措施,全县未出现病毒性肝炎流行。至2003年发生甲肝688例,乙肝45例。2004~2007年,共发生肝炎625例,其中甲肝1例,乙肝580例。
白喉 1988年,继续接种精白类和“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至2007年无白喉病例发生。
百日咳 2004~2007年,全县共发生百日咳病例42例。
麻疹、风疹 2004年以来,麻疹有11例病例发生,风疹共发生9例。2005年,滨州市部分县区发生麻疹疫情,全县高度警惕,迅速采取包括麻疹风疹疫苗应急接种在内的综合措施,有效阻断了疫情在县内的蔓延。
疟疾 1988年、1997年通过两次省专家验收,均达到监控标准。至2007年无疟疾病例发生。
头癣 1988年后无头癣病例报告。
肺结核 1990年,肺结核病人7例。1997年,列入传染病乙类报出病例119例,成为沾化县第一次发病高峰,经过世行贷款免费治疗,疫情迅速控制。1998~2003年共发病41720例,其中涂阳292例,涂阴428例。2004~2007年,共发病908例,其中涂阳589例,涂阴78例,未痰检240例,仅培阳1例。
流行病出血热 1990年发病6例,1991年4例,1994年、1995年各1例,1996~2003年共发生26例。2004~2007年,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09例,其中2004年发生70例。通过采取在全县接种出血热疫苗、防鼠灭鼠及卫生宣教等综合措施,出血热疫情大幅度下降,2007年,全县仅报告2例出血热病例,疫情得到控制,县疾控中心及出血热防治个人得到市疾控中心嘉奖。
性病 1993年始发现性病病例,2003年,全县共发生淋病、梅毒病例21例。2004~2007年,全县发生72例,其中淋病、梅毒41例,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31例。
艾滋病 2005年,发现1例艾滋病患者及1例感染者,1例患者已死亡。1例感染者在各级领导和部门关怀下,生活稳定。2005年,在全县安装10台安全套自动售卖机。2006年、2007年,在全县范围内两次开展对高危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活动,对有偿献血人员和外来妇女抽样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痢疾 1988~2003年,全县累计发病661人。2004~2007年,全县共发病179例,其中阿米巴性1例,其余为细菌性。
伤寒副伤寒 1990~2007年全县发病36例。
流脑 1990~1997年共7例。
乙脑 1991年、1994年各发生1例。
猩红热 1990~2007年共发生8例。
狂犬病 2007年,县内发生狂犬病4例。
流行性腮腺炎 2004~2007年,全县共发生腮腺炎病例85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2年10 月,广东、北京等地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下简称“非典”)。2003年4月,沾化县成立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指挥部,安装6部电话及购置计算机、复印机等一批办公设备,16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在全县设立发热门诊、留观室29个,监测站点536个、9处观察留验站,对外来车辆严格消毒,外来人员特别是来自“非典”病例多发区的人员,一律健康查体,进行登记。对经检测证实有发热、咳嗽等“非典”症状的人员,留在留验站隔离治疗观察;对没有症状的,按属地管理原则移交所在单位隔离观察14天以上。组建12个流调队,对全县外来人员基本情况及与“非典”病人的接触情况、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新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核实诊断,对其居住的环境及居室进行消毒。组织对1586名从“非典”病例多发区返乡人员进行隔离观察,个案调查。
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防治“非典”定点医院后,迅速组织医疗专家制定防治“非典”措施,绘制防治“非典”工作流程图,建立完善紧急救治预案。建立隔离病区、病房,购置16台(套)大中型“非典”防治诊疗设备和药品、防护用品等,建立3支医护梯队。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投入“非典”防治资金256万元。各非定点医院、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做到防治“非典”物资足量备用。县卫生局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调配,制定应急救治预案、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加强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培训,组织“非典”预防、临床救治、流行病学调查、自我防护等专业技术培训班22期,培训医护人员1320人次;举办卫生防疫培训班15期,培训65人;组织5次实战模拟演练。经预防,境内未发现非典型肺炎病毒感染者。

二、免疫规划管理

1988年,对全县适龄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糖丸强化免疫,推行单人预防卡,实行冷藏运转,预防接种全面展开,计划免役率85%,实现“第一个85%”的目标。1989年始,每年分两轮对适龄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糖丸强化免疫,服苗率95%以上。199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部联合组成评审团,对沾化县计划免疫“第二个85%”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各项指标均达到85%以上,实现“第二个85%”的目标。1995年12月,省计划免疫达标检查团来沾化县检查评审,全县0~12岁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100%,卡介苗接种率96%,麻疹疫苗接种率98%,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97%,脊灰糖丸接种率99%,顺利通过验收,实现“第三个85%”的目标。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全县计划免疫,对新生儿常规免费接种疫苗。2006年,县疾控中心对各乡镇全面免费下发一类疫苗,对县直适龄儿童全面实施免费接种。
三、地方病防治

1988年,发现境内部分深机井水氟含量高达3毫克/升,碘含量高达3200毫克/升,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出现42个地甲病、地氟病村,涉及9个乡镇,受害群众11.5万人,氟斑牙患病率41%左右,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34%左右,为尽快控制此病,全县积极开展除氟改水工作。1988~1996年,先后完成改水任务70处,其中新挖坑塘11处,打浅水井59处。建成毛家洼水库,使病区的李家、冯家、永丰等3个乡镇喝上自来水。1999年,村村通上自来水,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得到控制。2006年,通过省疾控中心对县内思源湖、恒业湖和河贵水库进行水氟检测,不超标。2007年,在全县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两次碘盐检测,碘盐检测值最高为34.2毫克/升,未超过国家标准50毫克/升上限。
四、健康教育

1988年,健康教育指定专人管理。1994年,成立“沾化县卫生系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1995~2003年,共印刷各种宣传单3万余份,出动宣传车49车次,街道咨询28次,举办各种培训班29次,培训各类人员8920人次。全县各中小学把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每周1学时的健康教育时间。2005年8月,与沾化县电视台合作,创建《卫生与健康》栏目,每两周1期,分别在新闻频道、综艺频道播出,共播放6期。在每年的“世界禁烟日”“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牌等各种方式在全县人口密集处开展宣传工作。是年,通过积极争取,被列入全市“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试点县,引进项目资金277.8万元。下洼镇、富国镇、大高镇、泊头镇、黄升乡全面完成“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的各项任务。至2007年,全县开展“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的村达到220个,累计为35岁以上人群建立健康档案5253份(重点档案595份);举办村级健康教育课堂227次,乡镇健康教育课堂2次,慰问敬老院1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9100余份,制作“行动”标识、标语407处。
五、卫生检验
1988年,卫生防疫检验有检验技师3人,技士1人,实行721光度计PH25酸度计检验法。1996年始,实行生物超微量酶标自动分析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检验法,每年检验样品5000余份。2003年,防疫检验人员6人,其中主管检验技师2人,检验技师2人,检验技士1人。检验科设理化室、微生物室、毒物室、天平室、消毒室、仪器室、药物仓库、办公室等。检验项目食品类55项,水质类40项,公共卫生9项,生物材料类28项,劳动卫生7项,其他9项,合计148个项目。2004年,设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是年底,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配备检验仪器有721分光光度计、PH酸度计、智能型散射光浊度仪、电子天平、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2005年6月,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通过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2007年,增加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检验仪器;配备现场检测仪器:尘毒采样器、通用声级计、甲醛分析仪、紫外强度检测仪、空气微生物监测仪、电子时控大气采样器、电子微风仪。11月,第三次通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认证项目有食品卫生类、水质类、公共卫生类、消杀类4类18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