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620&run=13

第三节 教育经费

一、经费来源
1988年,全县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学校收费、勤工俭学和社会各界捐助。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继续按照“教育经费包干”的办法,由县、乡(镇)财政部门分别拨付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再由教育行政部门拨付所属学校,主要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教育费附加,按照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征收,其中农村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工资、福利;农村中小学公务、业务费等公用支出;校舍设施维护管理;实验仪器、图书、微机等教学设备的购置;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补助经费;在职教师培训经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公办学校的教学图书、仪器设备购置和校舍修建等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的开支。是年,全县教育经费共计1098.1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518.3万元,城区教育费附加20.5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76.9万元,勤工俭学27.3万元,事业收入(杂费)355.1万元。1994年,省政府下发《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意见》规定,开征“四项教育费”,即对城镇就业职工(不含离退休人员)按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收义务教育费;城镇统一筹集职业教育经费;对宾馆、旅社、招待所、饭店按住宿标准加收3%的教育费;水产品特产税加收1%的教育费。1995年起,县委、县政府决定每年征收城镇就业干部职工义务教育费,县财政局设专户管理,全部拨付教育部门。其他三项教育费均未征收。
2002年6月,全县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为减轻农民负担,农村教育费附加农民负担部分随“三提五统”(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三项村级提留,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资金五项乡统筹)一并取消。2005年5月1日起,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以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凡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均按照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1%缴纳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照“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结余结转”的原则管理和使用,主要用于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等基层教育支出。
2006年12月,成立“沾化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隶属县教育局,为股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8人。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学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统一管理。取消学校的会计岗位和银行账户,县直学校设1名报账员,乡镇教委设1名总报账员,乡镇中小学设1名报账员。乡镇教委总报账员负责所属学校报销的审核汇总,并到县核算中心统一代办报账业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学校预算体制不变,单位资金使用权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
2007年1月1日,县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要求县、乡(镇)财政要足额安排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加强县级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年3月1日,县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停止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以“政府助学券”形式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2007年3月1日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6月15日,县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校明确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程序和手续,规范收费行为。同年,全县教育经费共计21130.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7010万元,城区教育费附加2020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250万元,社会捐、集资62.7万元,事业收入(杂费)1658.8万元,其他129.1万元;教育经费支出21011.2万元,其中,人员费用支出8624.4万元,公用费用支出10351.9万元,基建支出2034.9万元。

沾化县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表
┌───┬────┬───────────┬────────────┬────┬────┬────┬───┬───┬───┬───┬───┬───┐
│年度 │合计 │预算内教育经费(万元)│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勤工俭学│社会捐、│事业收入│其他(│ │ │ │ │ │
│ │ │ │万元) │用于教育│集资办学│(万元)│万元)│ │ │ │ │ │
│ │ │ │ │的经费(│经费(万│ │ │ │ │ │ │ │
│ │ │ │ │万元) │元) │ │ │ │ │ │ │ │
├───┼────┼───────────┼────────────┼────┼────┼────┼───┼───┼───┼───┼───┼───┤
│小计 │教育事业│基建拨款 │小计 │城区教育│农村教育│地方教育│ │ │ │ │ │ │
│ │费 │ │ │费附加 │费附加 │费附加 │ │ │ │ │ │ │
├───┼────┼───────────┼────────────┼────┼────┼────┼───┼───┼───┼───┼───┼───┤
│198 │1098 │518.3 │518.3 │- │197. │20.5 │176 │- │27. │- │355 │- │
│8 │.1 │ │ │ │4 │ │.9 │ │3 │ │.1 │ │
├───┼────┼───────────┼────────────┼────┼────┼────┼───┼───┼───┼───┼───┼───┤
│198 │1283 │586.5 │586.5 │- │198. │24.7 │173 │- │29. │30. │439 │- │
│9 │.7 │ │ │ │2 │ │.5 │ │0 │7 │.3 │ │
├───┼────┼───────────┼────────────┼────┼────┼────┼───┼───┼───┼───┼───┼───┤
│199 │806. │616.0 │616.0 │- │150. │ │150 │- │- │- │- │39. │
│0 │2 │ │ │ │6 │ │.6 │ │ │ │ │6 │
├───┼────┼───────────┼────────────┼────┼────┼────┼───┼───┼───┼───┼───┼───┤
│199 │1510 │677.0 │677.0 │- │239. │39.6 │199 │- │26. │- │567 │- │
│1 │.5 │ │ │ │2 │ │.6 │ │4 │ │.9 │ │
├───┼────┼───────────┼────────────┼────┼────┼────┼───┼───┼───┼───┼───┼───┤
│199 │1842 │890.6 │890.6 │- │254. │40.6 │213 │- │45. │- │652 │- │
│2 │.9 │ │ │ │1 │ │.5 │ │4 │ │.8 │ │
├───┼────┼───────────┼────────────┼────┼────┼────┼───┼───┼───┼───┼───┼───┤
│199 │1763 │1150.0 │1150.0 │- │331. │36.2 │295 │- │34. │- │243 │4.0 │
│3 │.6 │ │ │ │9 │ │.7 │ │5 │ │.2 │ │
├───┼────┼───────────┼────────────┼────┼────┼────┼───┼───┼───┼───┼───┼───┤
│199 │2037 │1396.4 │1396.4 │- │225. │21.0 │204 │- │67. │- │307 │40. │
│4 │.3 │ │ │ │3 │ │.3 │ │8 │ │.6 │2 │
├───┼────┼───────────┼────────────┼────┼────┼────┼───┼───┼───┼───┼───┼───┤
│199 │3685 │1700.0 │1700.0 │- │507. │45.5 │462 │- │28. │- │139 │54. │
│5 │.4 │ │ │ │7 │ │.2 │ │7 │ │4.5 │5 │
├───┼────┼───────────┼────────────┼────┼────┼────┼───┼───┼───┼───┼───┼───┤
│199 │4709 │2197.3 │2197.3 │- │546. │52.0 │494 │- │40. │150 │398 │17. │
│6 │.6 │ │ │ │6 │ │.6 │ │8 │9.4 │.5 │0 │
├───┼────┼───────────┼────────────┼────┼────┼────┼───┼───┼───┼───┼───┼───┤
│199 │3588 │2506.6 │2506.6 │- │513. │100. │413 │- │16. │- │536 │15. │
│7 │.3 │ │ │ │5 │0 │.5 │ │9 │ │.2 │1 │
├───┼────┼───────────┼────────────┼────┼────┼────┼───┼───┼───┼───┼───┼───┤
│199 │4241 │2590.0 │2585.0 │5.0 │522. │27.0 │495 │- │- │291 │728 │109 │
│8 │.3 │ │ │ │7 │ │.7 │ │ │.3 │.3 │.0 │
├───┼────┼───────────┼────────────┼────┼────┼────┼───┼───┼───┼───┼───┼───┤
│199 │5175 │3111.0 │3111.0 │- │899. │134. │765 │- │- │17. │983 │163 │
│9 │.1 │ │ │ │7 │0 │.7 │ │ │9 │.5 │.0 │
├───┼────┼───────────┼────────────┼────┼────┼────┼───┼───┼───┼───┼───┼───┤
│200 │5626 │3735.5 │3730.5 │5.0 │441. │107. │333 │- │- │139 │895 │414 │
│0 │.3 │ │ │ │3 │8 │.5 │ │ │.2 │.6 │.7 │
├───┼────┼───────────┼────────────┼────┼────┼────┼───┼───┼───┼───┼───┼───┤
│200 │6123 │3948.9 │3948.9 │- │527. │206. │320 │- │5.5 │215 │110 │319 │
│1 │.2 │ │ │ │6 │9 │.7 │ │ │.1 │6.2 │.9 │
├───┼────┼───────────┼────────────┼────┼────┼────┼───┼───┼───┼───┼───┼───┤
│200 │6735 │4432.1 │4274.1 │158. │429. │252. │176 │- │2.1 │242 │143 │194 │
│2 │.9 │ │ │0 │2 │9 │.3 │ │ │.1 │6.0 │.4 │
├───┼────┼───────────┼────────────┼────┼────┼────┼───┼───┼───┼───┼───┼───┤
│200 │7643 │5338.0 │5323.0 │15.0 │311. │311. │- │- │6.0 │438 │137 │177 │
│3 │.1 │ │ │ │4 │4 │ │ │ │.0 │2.6 │.1 │
├───┼────┼───────────┼────────────┼────┼────┼────┼───┼───┼───┼───┼───┼───┤
│200 │1024 │6022.3 │5982.3 │40.0 │1902 │1802 │- │100 │4.3 │400 │173 │187 │
│4 │7.9 │ │ │ │.2 │.2 │ │.0 │ │.8 │0.8 │.5 │
├───┼────┼───────────┼────────────┼────┼────┼────┼───┼───┼───┼───┼───┼───┤
│200 │1153 │6364.0 │6364.0 │- │1963 │1849 │- │114 │3.5 │952 │210 │144 │
│5 │5.4 │ │ │ │.0 │.0 │ │.0 │ │.9 │7.2 │.8 │
├───┼────┼───────────┼────────────┼────┼────┼────┼───┼───┼───┼───┼───┼───┤
│200 │1377 │7990.0 │7990.0 │- │2197 │2015 │- │182 │3.0 │773 │258 │232 │
│6 │9.6 │ │ │ │.0 │.0 │ │.0 │ │.6 │3.5 │.5 │
├───┼────┼───────────┼────────────┼────┼────┼────┼───┼───┼───┼───┼───┼───┤
│200 │2113 │17010.0 │17010.0 │- │2270 │2020 │- │250 │- │62. │165 │129 │
│7 │0.6 │ │ │ │.0 │.0 │ │.0 │ │7 │8.8 │.1 │
└───┴────┴───────────┴────────────┴────┴────┴────┴───┴───┴───┴───┴───┴───┘


二、困难学生救助

2004年,沾化县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全省唯一采用“教育券”形式对困难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县。同年8月25日,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教育局、县财政局《采用“教育券”形式对困难学生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实施细则》,对救助对象、免费项目和标准、发放办法、资金保障、工作机制和责任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采用教育券形式对困难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资金来源,以财政资金为主,以社会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的捐助资金为补充。同年11月6日,山东省困难学生教育券首发仪式在沾化县黄升乡第一小学举行。2005年,全县共有1668名贫困生接受“教育券”形式救助,救助总额67万元。同年秋季开学起,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课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和免课本费的标准按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的通知》关于“一费制”的标准执行,免费教科书不包括教辅材料。“两免一补”实行向贫困学生发放“政府助学券”的办法,财政部门依据学校回收的“政府助学券”拨付资金,“政府助学券”由省统一制定格式、统一印制。“政府助学券”的发放范围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贫困家庭学生,重点是孤儿、残疾学生、长期特困户子女、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等。对革命烈士子女、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发放“政府助学券”。同年起,县教育局通过沾化电视台、《今日沾化》、沾化县教育信息网等媒体的舆论宣传,营造“党委政府支持,教育局牵头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社会济困助学氛围,多渠道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至2007年,由县教育局“圆梦行动”、总工会“金秋助学”、团县委“爱心助学”等构成的综合性大学生助学体系基本形成,为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