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536&run=13

第二节 计划编制

一、年度计划
1990~2007年的年度计划,先由基层单位根据五年计划的分年度指标,自下而上编制计划草案,上报县计划部门。县计划部门根据各乡镇、各单位的计划草案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全县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经县政府审定后,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成为正式计划,然后下达到各基层单位执行。
1990年年度计划指导思想:坚持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紧缩调整中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努力进取精神,从紧安排,量力而行;集中精力和物力,保证重点;注意统筹安排,搞好计划的平衡和衔接。主要经济指标:工农业总产值3.3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亿元,工业总产值1.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5亿元。
1991年年度计划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工业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培植发展后劲,增强经济实力,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八五”和后十年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开端。主要经济指标:工农业总产值3.0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75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实现1.3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增长23.3%。
1992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6.5亿元(现价,不包括沾化发电厂),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7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2.05亿元。
1993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6.4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9.26亿元(不包括沾化发电厂的1.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6亿元,增长25.38%;工业生产总值实现4.66亿元,增长31.5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8亿元,增长16.52%。
1994年年度计划指导思想: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推进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调整结构,继续实施“科教兴沾”战略,在强化农业基础的同时,重点发展工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7.5亿元,增长20.55%。工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5.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6.7亿元。
1995年年度计划主要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重点发展工业、乡镇企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目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大力促进规模经济,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98%;农业总产值实现7.5亿元,增长20.16%;工业生产总值实现10亿元,增长31.47%。财政收入完成0.325亿元。
1996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3%。农业总产值实现11亿元,增长51.83%;工业生产总值实现12.5亿元,增长124.3%;全县财政收入实现4500万元。
1997年年度计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突出发展主题,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黄河三角洲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农业;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搞好搞活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培植主导产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5%。农业总产值10亿元,增长11.5%;工业生产总值13亿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比上年增加466元。
1998年年度计划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抢抓机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突出发展主题,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黄河三角洲开发为契机,巩固提高农业;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的非国有制经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植主导产业;奋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亿元,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比上年增加572元。
1999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增长16.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2亿元,增长26.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38亿元,增长28.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0.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比上年增加270元。
2000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8.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8亿元,增长24.4%。
2001年年度计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实抓苦干,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亿元,增长20.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亿元,增长17.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17.89%;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增长6.2%。
2002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3.2亿元,同比增长16.25%。地方财政收入可达1.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亿元,增长14.24%。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同比增加150元。
2003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7.12亿元,同比增长16%(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7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4.43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9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24%;地方财政收入1.78亿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增长188元。
2004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82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73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4:42:34,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2005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4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4.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增长26.8%。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8.3%。
2006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80亿元,同比增长47.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增长3.7%;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亿元,增长6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65.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46:29调整到18:50: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000元、4200元,同比增长10.2%、12.7%。
2007年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85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0:49: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0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00元、4800元,分别增长11.1%、15.58%。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5亿元,增长24.4%。

二、中长期计划
《沾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0年开始编制,1992年3月,经县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的主要任务及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任务: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在前1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两番,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收入,粮、棉、肉、鱼、果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能力,使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工业立足于全县资源优势,盐业及盐化工、棉纺、毛纺工业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技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为21世纪初叶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后劲。
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到1995年达到4亿元,年均递增26.1%;国民收入计划到1995年达到2.8亿元,年均递增16.1%;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到1995年达到6.6亿元,年均递增18.3%;农民人均纯收入1995年实现1100元,年均递增15%。
《沾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到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 1995年4月开始编制,1996年3月,经县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出发展主题,壮大经济实力,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转变,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确保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地区平均水平,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经济指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52亿元,年均递增2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16元,年均递增24.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年均递增25.7%(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年均递增21.7%,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年均递增2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0亿元。财政收入,按老口径计算达到1亿元,年均递增25.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00万元,年均递增2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00年,县城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大到8平方公里,“四区一园”(商贸区、工业区、住宅区、办公区和沿海公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小城镇建设有明显进步,城镇化水平达到3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人口低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企业改革、农村改革、市场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得到根本转变,宏观调控能力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沾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999年开始编制,2000年1月,经县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到2005年达到50亿元,年均递增15.6%,其中第一产业达到16.4亿元,年均递增14.3%;第二产业达到17亿元,年均递增16.3%;第三产业达到16.6亿元,年均递增16.4%。工农业总产值到2005年达到80亿元,年均递增15.5%,其中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年均递增16%,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15%。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年均递增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年均递增1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到2005年,由2000年的30.4:36.9:32.7,调整为22.8:40:37.2,由“一、三、二”的格局转化为“三、二、一”的格局。到2005年,个体私营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纳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增长20%以上,冬枣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第二产业中的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到2005年达到18亿元,年均递增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05年达到3750元,年均递增8%。职工平均工资额年均递增10%左右,城镇居民的居住面积由人均12.67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十五”末进入高中学习的人数占初中毕业生的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部农村实现电视有线传输,电话用户达到8万户。
《沾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4年下半年开始编制,2006年1月,经县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达到240亿元,年均递增36.1%,其中第一产业达到19亿元,年均递增7.4%;第二产业达到135亿元,年均递增36.5%;第三产业达到86亿元,年均递增36.3%。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8:56: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80%,城镇化水平达到5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6亿元,年均递增56%以上。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8倍,平均投资率保持在62%。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亿美元,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300万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年均分别递增10.6%、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年均递增18%;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28平方米。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总人口控制在39.7万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十一五”末,全县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50亿元和120亿元,年均递增均为4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0亿元,年均递增58%。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0亿元、2.2亿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木覆盖率达到28%。全县保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重要专题规划
《沾化县七年间经济发展设想》(1994~2000年) 1994年1月开始编制,同年10月份完成。大体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4年到1996年用3年时间,要基本脱贫,全县人民普遍达到温饱水平;第二阶段用1997年、1998年两年时间,要根本好转,使全县经济进入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第三阶段是用20世纪最后两年,实现小康,使全县发展水平在全国达到中等偏上,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按照三步走的构想,确定的奋斗目标:从1994年到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递增25.7%,达到12.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递增35.6%,达到23亿元;财政收入递增21.4%,达到4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25.4%,达到1200元。从1997年到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0%,达到1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1.8%,达到4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0.8%,达到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8%,达到 1500元。从1999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7.8%,达到2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2.5%,达到6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9.5%,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达到1800元。
《海上沾化发展规划》 1998年开始编制,1999年完成。总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的布局和结构,建立起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确保海洋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0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到2010年达到28%,使海洋经济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把沿海地区建成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高功能蓝色产业聚集带。具体发展目标是:全县海洋产业增加值,2000年达到6亿元(按1997年价格计算),2010年达到3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8%;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6:53:21。
《沾化县矿产秩序根本好转工作规划》 1999年初编制,当年完成。基本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实现全县矿业秩序根本好转,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得到深入普及;矿业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质地貌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止;初步培育起健康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建立起规范化的补偿费征管体制;实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社会化;基本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继续抓好矿业秩序整顿与维护工作;使地矿行政管理工作上一个新水平。工作重点以砖瓦粘土、贝壳沙、地热为重点矿种;以徒骇河农场为重点矿区;以矿区生产秩序及矿产品流通秩序、矿业资源补偿费为重点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治理整顿。
《沾化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2002年4月开始编制,2002年9月完成。规划分四部分:全县基本情况,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旅游规划(设想)。发展目标是:2005年全县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2%以上,达到1亿元;2010年达到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2015年再翻一番达到20亿元,成为旅游强县。
《鲁北(沾化)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带总体规划》 2002年编制,2003年完成。规划分四部分:沾化概况,资源基础状况,产业状况及规划目标,对策及建议。附带水利、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工业、盐业、交通、旅游等详细的发展规划,是全县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带发展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