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434&run=13

第二节 体制改革


1988年,县商业局面对流通渠道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疲软,效益滑坡以及三角债困扰等诸多因素,对所属国营商业改革,实行以“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分留,欠收自补”为内容的第一轮经营承包责任制。从下放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开始,按照“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要求,对企业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插手干预到协调服务,逐步形成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的局面。1990年底,商业企业第一轮承包结束。1991年,在第一轮承包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进行第二轮承包,承包期一定3年。实行公开招标,全员风险抵押,签订以“包死基数、超收分成、亏损自补”为内容的承包合同。企业自主经营,有权进行商品购销活动。在保持原进货渠道的基础上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直接就厂订货,减少流通环节,增加花色品种。价格灵活,经营方式多样,批发零售兼营并下伸营销网点,开展送货下乡,逐步走出计划经济单一经营的路子。同年,围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县商业局对所属企业的人事、用工、分配进行改革。干部由任命制改为聘任制;职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三岗”(上岗、试岗、待岗)制度;分配由平均改为浮动、联销联利计酬,彻底打破“大锅饭”“铁饭碗”。
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形成国营、集体、个体、实体、联合体五大“主体”激烈竞争的格局,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疲软、效益滑坡,企业经营举步维艰。1992年下半年商业总公司面对市场形势陆续推行国有民营、裂变重组、承包经营、股份制、产权出租等经济体制改革。先在全系统国营门店率先实行“公有民营”改革,即“租壳卖瓤,抽本经营”。首选饮食服务公司为试点,一次性收缴“三金”(本金、风险金、租金)18万元,即抽回本金11.7万元,收取风险金5.8万元,租金0.5万元。此项改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动力机制、压力机制、风险机制和竞争机制,成为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摆脱商业困境的最佳选择。1994年12月,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确定在商业总公司所属的百货公司进行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沾化县百货公司易名为沾化县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沾化县国有企业在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又迈出一大步。1997年8月,对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食品冷藏厂,采取抵贷返购方式,实行破产重组。将其有效资产通过评估,抵平银行贷款,由职工自愿参股认购,一次性买断,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沾化渤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5月,将工程塑料厂与食品厂对接后,进行优化重组,建设沾化商业步行街,总面积1万平方米,店铺200套,当年全部售出,成为县城商业经济亮点之一。11月,鲁北制药厂与北京卫文舜莱科技有限公司嫁接联合,依法组建山东鲁北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不断升级。正式药品生产文号38个,年生产能力3亿片,主产品有丽赛、乳酶生、胃酶素、海威口服液等。2003年11月,为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最大限度盘活企业资产,对鲁北药业有限公司依法实施破产,其有效资产由外商以股份形式一次性买断,从根本上实现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变。
1997年后,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和经营策略,取消原有的商业三级批发,并入零售商业。百货大楼、商业大厦在楼层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对楼层、柜组实行分期抽本,个人承担风险的经营方式,至2003年,各楼层、柜组已全部抽回国有资产本金,企业不再直接从事商品购销活动,只在宏观上给予政策指导和服务管理。2003年9月,百货大楼引入外地超级市场销货方式,成立“家和”超市,其独具的开架选货、自助购物与休闲消费方式,深得消费者青睐。2004年10月,为实现国有商业向股份制方式转换,盘活国有资产,尽快扭转商业大厦经营亏损局面,引入浙江海越股份有限公司,以产权整体出让形式,出让资金460万元。12月,由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20万元成立沾化联华超市。2005年3月,苏果超市成立。这两家中等规模超市,为县内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