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371&run=13

第一节 产权制度改革

1988年,县内国营和集体企业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政府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由经委、财政核定企业一段时期内的上交基数,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期多为3年,原则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分成,欠收不补”,激发了企业承包经营者的积极性,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内部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出现了企业增效,国家增收,职工增资的效果。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投入不足、竭泽而渔,使企业缺乏长期规划、后劲不足,生产经营重新陷入困境。1990年,工业企业改革,按照“积极稳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改革方向;以盘活存量资金、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对企业进行改制。主要形式有:股份合作制、风险抵押经营、租赁经营、拍卖、兼并、中外合资、破产,对骨干企业试行风险抵押租赁经营责任制。1993年,对县机械厂、酿酒厂等几家骨干企业进行风险抵押经营。对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1994年,将县植物油厂和棉纺厂分别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微利、亏损企业试行破产兼并。县外贸总公司、县水利养殖公司分别于1994年12月、1995年4月依法破产。沾化天祥植物油股份有限公司兼并饲料厂。通过产权流转、资金活化、形成新的资金,进行新的投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县棉纺厂租赁艺品厂的织布设备,化工实业公司从化工厂分离出来等多种形式改革,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为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走出第一步。
1995年,县属工业企业推行企业法人代表委托任命制、副职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各项权力得到充分落实,内部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企业凝聚力得到强化。1996年,为适应行业管理需要,使企业更好地走向市场,变更部分企业的隶属关系,分别将隶属经贸委的山东省沾化永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划归县联社管理;隶属县水产局的造船厂划归经贸委管理;隶属县畜牧局的肉联厂归县粮食总公司管理。
1997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意见》。1998年,县委、县政府以放开生产要素、重塑产权体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加快国有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坚持一企一策、因企制宜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的改制改组,推动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县属企业改革的试行办法》《关于企业改制缴费项目和标准及部门职责的试行办法》《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企业改制的五条纪律》等政策性文件,既推进企业改革进程,又保证企业改革的规范操作。山东金丝枣酒厂利用分离改制、而后重组的形式,组成企业法人及管理层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金丝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取得成功后,相继在全县通过破产重组、整体出让、分离改制等手段,对绝大多数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至2001年底,全县除自来水公司、电力总公司(收为条条管理),绝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都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制,组建新的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经营,企业轻装上阵,甩掉多年积累的包袱,由于机制的创新,经营更加灵活合理,在上次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又一次解放了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