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361&run=13

第一节 引黄工程

一、韩墩引黄灌区

韩墩引黄灌区因引黄闸定位于滨城区韩墩村东而得名,韩墩总干经滨城区东部,东营市利津县西部,于沾化县泊头镇季姜村南入境,境内长度4公里。季姜引黄枢纽工程包括季姜渡槽、潮河干渠出水闸、马新干渠出水闸、过徒干渠出水闸。
1989年始,相继对潮河干渠、马新干渠进行改造,改建潮河渡槽、截渗沟渡槽、褚官河渡槽、河贵渡槽等主要建筑物,调整渠道比降。1992年修建引黄过徒干渠,引黄灌区由徒骇河以东部分地区扩大到徒骇河以西大部分地区。沾化县韩墩引黄灌区,包括潮河干渠、马新干渠和引黄过徒干渠3条主干渠,覆盖秦口河以东大部分地区。
潮河干渠 开挖于1968年的潮河干渠,自季姜引水闸向北,顺潮河右岸至滨海乡十字河以北,全长47公里,控制潮河以西,洚河以东,北至渤海范围内的用水。干渠比降由1/10000~1/12000改为1/8000~1/10000,变地上渠为半地上半地下渠道。设计流量20立方米/秒。主要建筑物有渠首引水闸、河贵渡槽和垛瞿阝渡槽及沿程22座公路桥生产桥等。由于连年引黄淤积严重,2004年对干渠进行清淤治理,自渠首进水闸始,至三兴桥止,长度25.71公里。工程自10月28日开工,11月28日竣工,由古城镇、冯家镇、富国镇、滨海乡、大高镇以机械施工完成。共动用土方46.83万立方米,工日41.4万个,折资149.05万元。工程标准:0+000至0+200,底宽17米,边坡1:2,比降1/10000;0+200至3+000,底宽15米,边坡1:2,比降1/10000;3+100至5+900,底宽14米,边坡1:2,比降1/10000;6+000至6+200,底宽16米,边坡1:2,比降1/10000;6+300至7+000,底宽13米,边坡1:2,比降1/10000;7+100至9+800,底宽11米,边坡1:2,比降1/10000;9+900至18+800,底宽13米,边坡1:2,比降1/10000;18+900至20+900,底宽12米,边坡1:2,比降1/10000;21+000至24+300,底宽9米,边坡1:2,比降0。
马新干渠 该渠于1981年11月修建,自季姜引水闸顺潮河左岸向北,至永馆路潮河桥向东,再至利国村东向北到下河八一干沟口,全长38公里。控制着潮河以东27万亩土地的灌溉用水以及利国、下河2乡的人畜用水,比降由1/10000~1/12000改为1/8000~1/10000,变地上送水为半地上半地下送水,设计流量15 立方米/秒。主要建筑物有渠首引水闸、东截渗沟渡槽、褚官河渡槽、沿程公路桥生产桥等。由于干渠送水距离远,向下游送水比较困难,2000年对其支渠曹坨干沟进行扩大治理,并改建引水闸,改由曹坨干沟向下河送水,加大送水量。原干渠下游段主要接收利津黄河尾水,用于农业灌溉。2004年,对干渠进行清淤治理,自渠首进水闸始,至吴庙桥止,长度23.7公里。工程于10月28日开工,11月28日竣工,由古城镇以机械施工完成。完成土方17.15万立方米,工日13.44万个,折资48.37万元。治理标准:0+000至9+100,底宽11米,边坡1:2.5,比降1/8500;9+200至17+300,底宽9.5米,边坡1:2.5,比降1/8500;17+400至18+300,底宽8米,边坡1:2.5,比降1/8500。2006年4~7月,实施干渠改造工程,自永馆路以南600米始,平行永馆路向东2000米,再折向北500米至永馆路,穿永馆路向北500米与原马新干渠相接,最后顺马新干渠向东至张王西排水沟,总长度4000米。其中,新开挖渠道3000米,治理渠道1000米,修建配套建筑物10座。共动用土方136.27万立方米,砌石1879立方米,混凝土1153立方米,总投资321.84万元。由县水利勘测设计室设计,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
引黄过徒干渠 1992年春,县委、县政府在对原引黄工程扩大治理的同时,作出“引黄过徒、东水西调、建立新引黄灌区”决策,修建穿徒骇河底部、向中西部送水的过徒倒虹建筑物和过徒输水干渠,解决中西部地区工农业用水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工程分过徒倒虹建设、一期土方工程及二期配套续建工程3部分。徒骇河过徒倒虹工程,由滨州市水利勘察设计院设计,市水利工程安装处施工。一期土方工程,自渠道进水闸至胡营河以西368米入永丰九里干沟,全长14264米,完成土方43.94万立方米。由县水利工程公司组织机械完成。1993年4月开工,5月竣工。二期续建配套工程,自胡营河以西368米至傅家河,全长8.43公里,完成土方43.45万立方米。由沾化县水利工程公司组织机械施工。1995年10月开工,11月竣工。历时两年多,过徒干渠灌区建成投入运行。
过徒干渠东始引黄工程季姜联合闸,西至傅家河,横贯县境中部,全长22.4公里,设计过水流量20立方米/秒。施工以机械为主,人机结合,共动用民工6000余人,调用机械近100台,累计投资2000万元(其中90%为群众集资和地方自筹),完成土方120万立方米,修建各类建筑物15座。过徒干灌区建成后,使全县引黄工程实现“南水北调、东水西调”的配套新格局,引黄受益由东部的5个乡镇增至11个乡镇,扩大灌溉面积36万亩,解决12万群众和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并为中西部缺水地区和毛家洼平原水库等21处蓄水设施提供较充足的水源保证。2007年8~11月,对过徒干渠上游段进行防渗衬砌。该工程属国家引黄灌区续建改造项目,长3.05公里,衬砌后底宽15米,边坡1:1.75,衬砌高度2.45米,采用预制板衬砌,板与板之间采用横错纵道,横向每9.30米设置一伸缩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和塑料胶泥填充,在两坡脚处设浆砌石齿墙,尺寸0.5×0.5米,在护坡顶部现浇0.4×0.25米混凝土压顶。由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工程总投资329.6万元,由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两部分筹集。
洚河干渠 洚河属排水和引黄两栖河道。1987年,对原洚河进行疏浚治理,使之成为韩墩引黄灌区的一条干渠。该渠自季姜村东引水闸至垛瞿阝北拦河闸,全长24公里。设计排水能力40立方米/秒,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控制徒骇河以东,洚河两岸的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建筑物包括渠首引水闸和下游拦河闸。
大牟干渠 居泊头镇中部,原曾作为引黄济徒工程。停止引黄济徒后,只作泊头中部的引水灌溉渠道,全长5.2公里,控制面积9万亩。主要建筑物为渠首引水闸。设计引水量10立方米/秒。
二、小开河引黄灌区
小开河总干渠南北贯穿县境内大高、古城2镇,引水流量60立方米/秒。1998年土方、衬砌、建筑物全面开工,年底建成通水,2001年完成建筑物配套衬砌工程。县小开河引黄灌区按钩盘河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设计灌溉面积18万亩。南灌区由南分干渠控制供水,北灌区北关河以东部分由北分干渠控制供水,北关河以西部分由总干渠控制供水。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总干渠工程和分干渠工程两部分。
总干渠工程 完成渠道填筑和开挖长度16.65公里,土方量134.73万立方米,修建配套建筑物16座。由滨州市负责修建。
分干渠工程 完成土方工程包括南、北分干渠两条,总长度29.4公里,土方量72.33万立方米,投资140.4万元。建筑物工程:完成县内配套建筑物工程计51项,其中较大型县办工程18项、乡镇办工程33项,县办建筑物工程包括分干渠进水闸2座,三里干沟进水闸、东支流渡槽和傅家河倒虹吸各1座,生产桥13座,计投资522万元。1998年3月开工,土方工程由县水利工程公司、县农机工程开发站等几家具有资质等级和有一定机械数量以及生产能力较强的队伍施工,总干渠于5月底竣工,分干渠11月底竣工。总干渠主要配套建筑物东支流双面闸、钩盘河双面闸、大寨河双面闸等由市水利工程处施工;县办建筑物工程,由县小开河工程指挥部通过招标投标选择沾化水利工程公司、滨州市工程处2家施工队伍共同承担完成。建筑物工程于1999年3月底全部竣工。整个工程与全市小开河引黄灌区扩大治理工程同步实施,同步发挥效益。

1.南分干渠渠首改造工程(渠首扬水站) 小开河南分干渠的修建,是为解决古城、大高等乡镇的农业及其它用水问题。该地段因地面平缓,容易造成渠道淤积,特别是闸后淤积严重,减少渠道引水量,总干渠水流量小时,甚至无法引水,为保证灌溉和其它用水需求,经多方案比较论证,确定修建扬水站,采用强制性引水。工程于2002年10月份开工,12月底竣工;由县水利勘测设计室设计,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详见本篇第四章第六节扬水站)
2.南分干渠(小开河干渠支8) 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控制灌溉面积10万亩,上起钩盘河南岸渠首进水闸,下至谢麻干沟,全长16.2公里,底宽7~4米,边坡1∶2,纵向比降1/8000,堤顶宽度5米,主要配套建筑物有渠首进水闸、东支流渡槽、205国道公路桥、傅家河倒虹吸、干渠生产桥7座、支渠分水闸等。2004年10~11月,对南分干渠进行清淤治理,自进水闸始,至入谢麻干沟口止,长度16.04公里,完成土方13.13万立方米,工日10.21万个,折资36.77万元。治理标准:0+000至2+300,底宽7米,边坡1:2,比降1/4500;2+400至6+400,底宽6米,边坡1:2,比降1/8000;6+500至16+037,底宽4米,边坡1:2,比降1/8000。由黄升乡、泊头镇机械施工完成。2006年11月,对进水闸至马坊生产桥段进行清淤治理,长度8.15公里,土方8.14万立方米。工程标准:0+000至2+300,底宽7米,边坡1:2,比降1/4500;2+400至6+400,底宽6米,边坡1:2,比降1/8000;6+500至8+150,底宽4米,边坡1:2,比降1/8000。由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完成。
3.北分干渠(小开河干渠支9) 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控制灌溉面积8万亩,上起钩盘河北岸渠首进水闸,下至三里干沟,全长13.2公里,底宽6~3米,边坡1∶2,纵向比降1/8000,堤顶宽度5米,主要配套建筑物有渠首进水闸、三里干沟进水闸、干渠生产桥等。
2004年10~11月,对北分干渠进行清淤治理,自渠首进水闸始,至王家干沟进水闸止,长度11.15公里,完成土方7.51万立方米,工日5.38万个,折资19.35万元。治理标准:0+000至2+000,底宽6米,边坡1:2,比降1/4500;2+100至3+900,底宽6米,边坡1:2,比降1/6000;4+000至6+586,底宽5米,边坡1:2,比降1/6000;6+586至10+850,底宽14米,边坡1:2.5,比降1/5000。由大高镇、黄升乡机械施工完成。2006年11月,对进水闸至下洼引水渠段进行清淤治理,长度6.57公里,土方2.7万立方米。治理标准:0+000至2+000,底宽6米,边坡1:2,比降1/4500;2+100至3+900,底宽6米,边坡1:2,比降1/6000;4+000至6+570,底宽5米,边坡1:2,比降1/6000。由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完成。
三、马新河、沾利河、褚官河联合蓄水建闸工程
县境最东部下河、利国2乡及富国镇的东部地区,系东南高、西北低的自然流势,原属王庄引黄灌区,由于受行政区划等因素制约,沾化县兴建马新干渠改用韩墩引黄灌区送水。但受自然地势、引水距离太远和相对引黄量不足等因素影响,3乡镇17万亩土地抗旱用水十分困难。1988年、1994年两次对马新干渠进行改造和扩大治理,通过加大比降、配套东截渗沟及褚官河渡槽和太平河穿涵进行降低、改造、加固等措施,引水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黄河水日益减少,3乡镇用水仍十分紧张。
20世纪90年代末利津县宫家灌区引黄尾水和王庄、韩墩灌区部分引黄尾水,因无拦截、调引工程,致使大量引黄尾水流失,无法利用。据此,水利部门经实地勘测,本着“引、蓄、节、截、排”相结合、最大限度挖掘利用有效水源的原则,经县政府研究,实施东部联合建闸蓄水工程。包括马新河扩大治理工程:赵崔干沟扩大治理、马新河清淤治理、沾马调度沟清淤治理3项土方工程;在马新河、沾利河、褚官河上兴建拦河闸以及其他小型建筑物配套工程。整个工程分两期完成。2001年9月,建成褚官河等3座拦河闸(详见本篇第四章第三节闸),并完成赵崔干沟、马新河、沾马调度沟的扩大治理及相应14座配套建筑物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