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298&run=13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1988年,在泊头、黄升、古城、冯家、永丰5个乡镇开展畜禽防疫技术承包和免疫程序改革,以产地检疫和道路运输检疫为主的检疫工作在全县展开。当年全县防疫大牲畜1.8万头次、猪2.8万头次、鸡65万只次、羊3.5万只次;检疫大牲畜1325头,猪1.5万头,羊3550只,肉类705吨。1989年7~11月,县畜牧局按照农业部和省、地部署,对县内动物疫病进行普查。据调查和查阅历史资料,从建国到1989年全县曾发生对畜牧业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共31种。其中细菌病10种,即马鼻疽、马腺疫、破伤风、布氏杆菌病、牛放线菌病、猪丹毒、仔猪白痢、禽霍乱、禽白痢、兔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病8种,即马传染性贫血、牛流行热、猪瘟、口蹄疫、猪传染性胃肠炎、鸡瘟、鸡痘、兔瘟;寄生虫病13种,即马焦虫、马胃蝇、马圆线虫、牛疥癣、牛焦虫、羊疥癣、羊肝片吸虫、羊鼻蝇、猪囊虫、禽蛔虫、禽球虫、兔疥癣、兔球虫。1990年3月至1993年10月,省有关部门对县内布氏杆菌病普查工作进行考核和复核,确认已达到控制区标准。1993年起,全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普遍推行畜禽疫病防治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防疫工作纳入行政管理。是年,防疫大牲畜2.8万头次、猪4.61万头次、鸡180.8万只次、羊17.8万只次。另外,推广应用法氏囊高免蛋黄液(卵黄抗体)治疗鸡法氏囊病新技术,使鸡法氏囊病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加强对牲畜口蹄疫的普查、检疫和消毒工作,使境内连续15年保持无疫。同年11月25日,成立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主要从事动物卫生防疫监督、兽药监督管理和种畜管理。1994年,检疫大牲畜12.5万头,猪2.5万头,羊25万只,家禽18.5万只,兔8.3万只,肉类955.2吨,皮张7200张。1999年5月5日,在富国镇富国村发生猪口蹄疫,捕杀7头。大高、古城等乡镇部分村相继发生口蹄疫,全县共捕杀猪11头,牛74头,羊11只。为控制和扑灭口蹄疫,每年两次对口蹄疫进行强制免疫。根据全县畜禽疫病流行特点,主要防疫病类达33种,防疫密度逐年上升。2002年,全县共防疫大牲畜19万头
次、猪15万头次、羊40万只次、鸡4000万只次;检疫大牲畜9.2万头,羊23万只,猪3.1万头,家禽167万只,肉类1367吨,皮张7.34万张。共检出病羊212只,猪16头,牛18头,家禽516只,对检出的病畜禽及其产品均采取深埋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年起,免疫同时加挂耳标,牛、羊、猪共佩带耳标14.3万个。至2003年底,全县畜禽疫病监测控制手段进一步提高,各种畜禽疫病无大范围暴发。2004年,面对严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县委、县政府提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到位、不留死角”的20字工作方针,建立和健全县乡指挥体系、技术指导体系、检查督导体系、应急处置实战体系等四大防控体系,全面开展强制免疫、消毒灭源、严密监测疫情、切实堵住入口、做好人员防护和防治知识宣传普及等5项工作,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严格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传入。2005年8月,根据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态势,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严格控制该病的发生。2007年秋季,开始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4种动物疫病纳入强制免疫范围,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