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与植物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284&run=13

第四节 病虫草害与植物保护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
全县常见病虫草害有小麦的叶锈病、蚜虫、田旋花类;玉米的叶斑病、玉米螟、二三代粘虫、狗尾草;大豆上的病毒病、豆荚螟、造桥虫、豆天蛾、虎尾草;谷子上的白发病、粟穗螟、画眉草;高粱上的黑穗病、高粱条螟、大小蓟;棉花上的枯萎病、棉伏蚜、棉铃虫、芦苇草;冬枣树上的黑斑病、枣尺蠖、枣刺蛾、枣粘虫等。地下害虫以蝼蛄、蛴螬和金针虫危害最大。辖区列入检测对象的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有50余种。

沾化县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及天敌益虫类表
┌──────────┬──────────┬─────────┬────────┬─────────┬───────┬─────────┬───────┐
│ │小麦 │玉米 │大豆 │谷子 │高粱 │棉花 │沾化冬枣 │
└──────────┴──────────┴─────────┴────────┴─────────┴───────┴─────────┴───────┘

二、植物保护
1988年起,植保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对县域内有害生物进行年度调查,对生产、调运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和列入应检植物的植物及产品,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复检。同时,依据《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规程》和《农作物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每年2~11月,对大棚蔬菜、冬枣、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苹果等作物上的近70种病虫草害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预报。大田普查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3个乡镇15个自然村200亩地1000个点。对棉花系统调查每3天1次,根据调查监测情况,发布病虫情报,结合实际情况指导田间防治。对全县常年发生的11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及防治时期,准确及时地发出测报。1991年,查出棉花枯黄萎病3267公顷,其中黄萎病3000公顷,并提出防治措施。检疫棉花1105公顷、小麦20公顷、玉米66.7公顷,签发检疫合格证1267份。对调出调入的植物及种子,共签发调运检疫证43份。同年,办植物医院,“既开方,又卖药”。针对棉铃虫发灾严重,抗药性增强的特点,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1992年,在全县15个乡镇(场)安排棉花化控试验和BT秆菌防治棉铃虫试验,生防棉铃虫面积2万公顷,比纯用化学药剂防治节省药费50万元。除草剂防治农田杂草,其效果已由农民所接受。用乙草胺、盖草灵、2.4一D丁脂、巨星,分别除棉花、玉米、大豆、小麦田间杂草,效果显著,年除草面积3万多公顷。是年,境内棉花二代棉铃虫暴发,其特点是:发生时间早,往年在6月23~27日,而本年提前10天;卵量大,6月15~17日10个乡镇棉田普查,百株卵量平均达到718粒,比往年提高10倍,最高达2467粒;发展迅猛,仅几天卵量就达2000多粒,属历史罕见。县农业局抽出36名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到各乡镇包干防治,减少皮棉损失2368吨。是年发生各种病虫草鼠面积27.33万公顷次,防治61.01万公顷次,减少粮食损失4425.5吨。
1996年,全县共发生各种病虫害40.29万公顷,防治34.47万公顷,减少粮食损失24523.5吨、棉花损失5795.7吨。1997年,各种病虫害共发生22.22万公顷次,共发放技术资料、防治病虫害“明白纸”1万余份,张贴广告2000余张,咨询服务1.1万人次,为农民提供高效优质农药13吨、51个品种。防治40.46万公顷次,减少粮食损失23615.6吨、棉花损失4105.79吨。在全县15个乡镇(场),2.95万公顷棉田推广综合防治技术,聘用农民技术员54名,培训技术人员5000人次。据调查,每公顷节约100.5元防治费,共节约296.48万元。至2003年底,共发各种病虫害预报300期,拍发电码模式电报250余次;同80余个地市加强信息联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可靠的病虫防治依据;处理违章调运种子案件700余起。2004~2007年,县农业局病虫防治站根据调查监测情况,累计发布病虫情报96期20000余份,将每期病虫情报及时报送各级领导部门和农民群众,结合实际情况指导田间防治。并承担全国农技中心模式电报120份,承担省站模式电报142份,旬报84份,任务完成率100%。
治蝗 县内有蝗区11个,面积31593公顷,其中重点蝗区5个(明堂洼、小沙、小奇古、苇场、挑河东),面积13427公顷,常年发生面积20000公顷左右。 1995年夏,蝗灾发生面积8053公顷,省、地拨给马拉硫磷农药2吨,666粘虫散30吨,林丹1.6吨。行署拨款2万元,县政府拨款1万元,组织汽车3部、拖拉机20台、大型喷雾机2部、喷粉机3部、飞机4架,空中、地面一齐出动,防治3333公顷,其中飞机防治667公顷。由于措施得力,防治效果显著,获农业厅年度奖励。1996年,进一步加大治蝗工作力度。夏秋两季深入农田,对蝗区周密调查,及时通报,积极防治。防治飞蝗1000公顷,土蝗1667公顷。是年秋,向15个乡镇(场)下发农药1.8吨,以遏制秋蝗发生蔓延态势,保障全县秋种工作。1996~1999年完成大垫尖翅蝗的调查研究,通过省、地两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至2003年,经蝗区人民上下努力,有效地控制了蝗虫,使蝗虫不起飞、不成灾。2004年起,利用GPS卫星定位仪对全县所有蝗区重新进行勘察划分,勘察后有蝗区11个,面积32740公顷。受干旱和各种因素影响,沾化县飞蝗连续发生。1995~2007年,飞蝗发生面积累计达到339247公顷,防治181053公顷,其中飞机16架次共计防治15000公顷,地面防治166053公顷。
棉花IPM(病虫害综合治理) 2004年,中国/FAO(联合国粮农组织)/EU(欧洲联盟)棉花IPM项目山东沾化FFS(农民田间学校)。至2007年,沾化县按照IPM项目要求,在全县10个乡镇54个村开办规范的FFS班,培训正式学员3209名,建立2100个IPM技术示范点,有2万棉农成为IPM技术带头人,23333公顷棉花用上IPM技术。
绿卡计划 2006年,实施“山东省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 冬枣示范园基地面积3.77万亩,经调查测算,平均亩产量1000公斤,商品价值比对照区每公斤增加2元,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540万元。在同等条件下(产量水平、树龄、密度、肥水条件等相同),示范园与对照区年用农药成本接近,用药次数减少12次(示范区23次,对照区35次),亩减少用工费用(2个工时×30元)60元。整个基地累计减少用工投入226.2万元。两项合计,创造经济效益7766.2万元。随着“绿卡行动计划”的开展,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技术的推广应用,枣园生态明显改善。 带动社会基地面积4067公顷,创造经济效益6000万元。

防治芦毒蛾 2006年9月,沾化造纸原料场首次大面积发现芦毒蛾,造成4000公顷芦苇受灾,其中667公顷苇地绝产。灾情发生后,县农业局及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与海防工委、沾化造纸原料场一起研究制定防治方案,协调组织人工、农药、机械进行严密防治。整个防治工作历时20多天,动用机械156台次,各种喷药机械317架次,用工1958人次,用农药6.6吨,资金投入50余万元,防治面积4000公顷次,基本上控制住了芦毒蛾的危害和蔓延,确保了造纸原料场芦苇安全、丰产。
“三杀”替代和工艺改进示范项目 2007年10月,与国家环保总署签订合作协议,按协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项目所要求完成的工作,暨“中国三氯杀螨醇替代和工艺改进示范前期准备(PDF-B)项目之示范区三氯杀螨醇及替代品使用量调查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