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地方中心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5&rec=146&run=13

第六章 参与地方中心工作

1988年6月,针对全县冬春严重干旱、小麦减产幅度较大、春播作物不够理想、农民情绪有所波动的实际,县政协常委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调查研究。副主席张恒乐带领调查组,到下河、大高、泊头、李家4个乡调查农业生产情况。二届七次常委会议,听取常委调查汇报,并形成《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几点建议》,从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农药、化肥、种子供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等方面向县政府提出建议。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后,出台相应措施,推动全县农业生产。1989年,县内被犬咬伤人数增加,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医药卫生工作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重视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建议》。主席会议高度重视,以建议案的形式提交县政府。县政府召开会议作出部署,在全县开展灭犬行动,并采取广泛宣传、加强预防和注射疫苗等措施,使狂犬病疫情得到控制。同年,国家对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实行专营。为了解农资专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政协组织财经工作组部分委员进行调查,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1992年,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建立各自的联系点,包乡镇,包企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在工农业生产、资源开发、计划生育、公路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1993年起,政协第四届沾化县委员会,坚持以“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践。重点就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及重要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为党政科学决策服务。县政协主席、副主席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分工参与全县工业、农业、招商引资、文教卫生4个领导小组的工作,在工农业生产、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扶贫攻坚等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协四届沾化县委员会围绕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出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培植骨干企业的建议;围绕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良种产业化进程的建议;围绕实施“科技兴沾”方针,提出加大科技投入、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的建议;围绕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出优化环境、放宽政策、加强领导、放手发展的建议;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制止婚丧大操大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成为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1998年,政协第五届沾化县委员会,针对全县小麦品种混杂严重、种子经营混乱的问题,县政协主席邴玲、副主席牟福安带领农业界部分委员,会同副县长韩玉通,深入6个乡镇31个村,通过座谈、走访和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小麦良种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主席会议讨论后,向县政府提交《关于在全县推行小麦统一供种的建议案》。县政府非常重视,制定《沾化县农作物种子管理办法》和《沾化县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意见》,并召开乡镇党政领导会议,予以实施。是年秋种,全县播种统一供应良种小麦40.5万亩,占全县播种小麦总面积的90%。同年起,县政协围绕食用菌生产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多次赴烟台、寿光、德州、河北、天津等地了解市场行情,与有关专家和菇农座谈,获得大量资料和信息,并协调资金,引进技术,在泊头镇进行食用菌生产试点。通过调查和试点,初步证明双孢菇生产投资少、风险小、收益快、市场前景好、适宜在县内发展。在进一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向县委、县政府提交《关于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的建议》,得到采纳。县政府成立食用菌生产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见》。县政协主席邴玲担任食用菌生产顾问,协助县政府抓食用菌生产。为使广大农民接受和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先后举办培训班10期,组织农民赴外地参观学习3000余人次。全县发展双孢菇78.5万平方米,实现纯收入700多万元。
1999年初,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专家,到东营市和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等地,对周边地区冬枣生产状况、销售环境等进行调查,并深入县内6个乡镇,对冬枣生产发展状况进行细致调研,在综合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县委、县政府提出题为《关于我县冬枣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的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报告眼光远,层次高,具有前瞻性和很强的指导性。报告建议大部分被采纳。
2002年4月,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通过3种方式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深入沾化华安肉类有限公司和部分乡镇,与企业领导和养殖大户进行座谈;到市畜牧局向专家咨询;带领泊头镇、利国乡党委书记,赴曹县、郓城、新泰、禹城、利津等地参观考察。在此基础上,向县政府提出题为《关于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建议。县政府予以采纳,通过召开全县畜牧生产会议,出台政策,制定规划,与乡镇签订责任状,加大考核力度等方式予以落实。
2003年起,政协第六届沾化县委员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协班子成员分工参与全县工业、农业、党建、政法、科教文卫5个领导小组的工作,包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既建言献策促发展,又身体力行干实事。县政协鼓励委员领办、创办项目,发展民营经济。在造纸、食品、建筑、型材加工、餐饮服务、房地产经营、棉花加工、客货运输、畜禽养殖等行业,由委员领办的项目有40余个。县政协常委王建明创办的生态造纸园区被列为全县六大经济园区之一,其芦苇湿地生态治污模式为全县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县政协委员吕樊利的沾化亿人食品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是县内食品加工重点企业之一。县政协委员薛玉华创办的沾化康源乳品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县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年,县政协针对县内枣制品加工企业多,存在无序竞争、相互拆台的现象,组织县工商联等部门,对全县枣制品加工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并借鉴外地经验,成立沾化县枣制品行业商会。从行业内部对商业行为进行自律,并通过商会《章程》和《公约》,对行业内部的商业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制约。设立举报热线,引导会员企业相互监督。建立商会网站,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平台。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申请ISO9000认证,解决融资难题。

2003年 7月5~6日,应县政协主席卢文芝的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青联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教授雷抒雁,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诗刊》常务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编审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编审韩作荣,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研究员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刊》编委、编审、画家寇宗鄂,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民族文学》编委、编审查干,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长征出版社总编、编审曾凡华,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刊》编审周所同,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编审桑恒昌,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诗刊》副主编李小雨(女),中国诗歌协会副秘书长祁人等当代诗坛大家来沾化县采风。县政府特意开辟一片诗人园林,赠给每位诗人一棵冬枣树,并郑重地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授权仪式。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沾化,以各自的艺术灵感领悟沾化,品味神奇的沾化冬枣。20天后,诗人们各自创作的200行左右的长篇组诗定稿,并结为诗集《中华红玛瑙——沾化冬枣之歌》。10月17日,中国诗歌学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诗集《中华红玛瑙——沾化冬枣之歌》首发式,沾化冬枣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2004年,县委、县政府抓住南方水、电、土地等资源紧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发挥县内盐碱荒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加强与温州企业家的联系,实施“突破温州”行动。用1年时间,完成皮业城基础设施建设,筑起承接皮革产业板块整体引进的平台。县政协委员、温州籍客商黄胜奖、林锡寿、陈清龙,率先在皮业城内创办沾化皇家皮业、滨州滨海皮业、沾化华东皮业,带动一批温州客商前来投资创业。同年,县委、县政府抓住全市“北带”开发的机遇,采取“以项目建设权置换滩涂使用权”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潍坊龙威公司投资3.6亿元,建设长40公里的沿海防潮大堤。在工程施工中,县政协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连续3个月亲临一线,组织施工,抢险排难,协调处理边界纠纷,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防潮大堤的建成,不仅为保护沿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筑起坚强屏障,而且为沿海地区盐及盐化工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公路交通建设中,1名副主席担任县修路指挥部副指挥,直接参与南外环路东延,滨东路和滨大高速、津汕高速、威乌高速沾化段工程建设,解决工程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006年,县政协鼓励科技界、农业界委员,发挥个人专长,开展冬枣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服务。政协委员王其方编写《沾化冬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创办《林木病虫情报》冬枣专刊,指导枣农从事标准化生产。政协委员王海泉参与创办沾化冬枣研究院,为沾化冬枣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发动委员开拓市场,搞好冬枣销售。政协委员卢玉凤,立足本职,组织开展“让沾化冬枣走向全国,让全国关注沾化”为主题的南下、北上、西进活动,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沾化冬枣销售专区或专卖店20个,设立销售网点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