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4&rec=407&run=13

王鸿裕(1927.4.26~2002.3.30) 富国镇丁家庄子人。第二、第三届沾化县政
协委员。
鸿裕,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沾(化)、利(津)、广(饶)武
工队和沾化县大队队员、班长;1944年入鲁南医大(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院)习医,
在校期间,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后,先后在渤海7师、步兵28军
82师任军医,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各立二等功一次。
建国后,1951~1958年在陆军92医院、56医院任主治军医,多次立功受奖,其中,
1957年立三等功一次;1959~1961年入上海进修学院骨外、普外高修系深造,毕业后
在陆军727医院、94医院、171医院任主任军医,以骨、脑外科医术精湛,被誉为“福
州军区一把刀”;1983年于陆军171医院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
1983年离休后,鸿裕毅然放弃城市优裕生活条件,回到家乡,为群众防病治病。
多年来,义务行医,共诊治病人3万多人次,非但从不收受钱物,而且经常自己掏钱
为经济困难的群众买药。
回乡不久,富国镇杨家庄子刘俊臣,因患有门脉高压症,导致突发食道大出血,
生命垂危,鸿裕确诊后立即实施手术,经治疗很快恢复健康。为报答救命之恩,病人
家属上门送礼,鸿裕婉言谢绝。后来,为方便群众就诊和培养乡村医生,于本村办起
诊所,并定期到沾化电厂医院义务出诊。
十几年来,鸿裕不辞辛苦,深入农村巡回医疗,先后到过利津、无棣、博兴、东
营等市县,至于县内,足迹遍布各乡镇。遇危重病人,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雨雪,
总是随叫随到,为不耽误病人一分钟,时常徒步赶路,有时步行十几里。
1988年的一个早晨,一夜的小雨雪,使公路变成了滑冰场。这天正逢到电厂出诊
的日子。鸿裕依然出门应诊,但出门不远,就重重地摔了一跤,手划破了皮,腿站不
起来,过路熟人将其扶起,并劝说: “路滑难行,不要再去了。”鸿裕说:“别说摔
得不重,就是摔重了也得去,要不,约好的那些病人不空跑一趟吗?”
鸿裕不但全心全意为群众防病治病,并且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多为家乡培养人才。
一有机会就为青年医生讲课、示范指导。逢县医院有高难手术,必亲临手术台,进行
现场指导。几年来,先后指导过7项高、难、深手术,带出一批外科人才,使县医院
新开展脾肾分流术、开颅探查、大关节手术等6项手术。1990年县人大常委会“授予
王鸿裕同志沾化县人民医院名誉院长荣誉称号。”
鸿裕的事迹不胫而走。1987年10月《大众日报》和省电视台记者闻讯赶来采访,
然而鸿裕只愿默默奉献,不喜宣传张扬,推辞不过,勉强拍摄一张照片以应承。两年
后,记者再次采访,鸿裕依然如故,记者钦服。
1989年3月,鸿裕被增补为第二届县政协委员,连任第三届政协委员。任职期间,
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
鸿裕戎马生涯40多年,195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
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但从不居功,并作诗言志,“戎马一生不思功,风云变幻亦从
容。若问何物留后代,清清白白两袖风。”临终与夫人商定,共同立下遗嘱,“病故
之后,不要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通知亲友,骨灰撒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