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与对策(2001年11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4&rec=304&run=13

编者按:县政协创新反映社情民意的形式,围绕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组织委员开
展“民意千家访”活动,了解了大量社情民意。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
县委书记步乃章批示后,县委办公室在《沾化工作情况》上转发县级领导和部门、乡
镇主要负责人。

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最近,由县政协领导带队,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政协常委、
机关工作人员和乡镇政协工委主任,以及住农村的政协委员100余人,县乡联动,采
取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围绕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开展“民意千家
访”活动。这次调查,共召开座谈会39次,走访农民和基层干部1043人次,发放社情
民意调查表1000份,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800多条。在此基础上,召开政协常委会,
听取县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农业局、信访局的有关工作汇报,就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
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总的来说,秩序良好,局势稳定。但
是,在稳定的大环境中也潜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据1000份调查问卷显示,群众最满
意的是村村通上柏油路和自来水、大力发展冬枣、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等;最不满
意的是社会腐败现象、干部作风差、“三乱”、棉花收购打白条等;最关心的是产业
结构调整、减轻负担、村务公开等;最担心的是“入世”后农产品价格继续走低,冬
枣多了卖不出去,用水时来不了水等;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缓慢,增产不增
收;生产生活中最主要的困难是经济来源单一,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门路;农民
对村干部表示满意的占22.9%,基本满意的占48.7%,不满意的占28.4%;认为农民
负担重的占30.4%;认为干群关系一般的占56.8%,紧张的占15.7%。综合调查情况,
我们认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干部作风存在问题。一是作风不够民主。1998年,县委制定下发《关于在
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对于规范全县村务公开和民主
管理,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但部分农村干部执行县委《实施意
见》的自觉性不强,有的甚至敷衍了事,该公开的不公开,该民主的不民主。主要表
现为:①村务公开透明度不够,公开内容不全,项目不具体,次数太少,程序不规范。
其中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财务问题。有的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不是由
群众选举产生;有的村“一把手”兼任理财组长,削弱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也有的村
不严格执行财务开支审核报销程序。财务公开的明细程度差,影响了财务公开的真实
性、可信性,并造成村民疑虑和误解。不少村民反映“就那么几大项,谁能看出事儿
来”。个别村干部甚至有意隐瞒收入款项和不正当开支项目,有违法乱纪行为。据问
卷调查统计,有28.6%的群众认为公开不真实。今年l~9月份,县信访局受理的258起
农村信访案件中,反映财务问题的就占62%;②村务管理存在暗箱操作。农田水利建
设项目施工预决算、宅基地划分和审批、集体财产的管理使用、土地池塘的承包和开
发管理等村级事务,不研究,不招标,均存在暗箱操作。③相当数量的村干部习惯运
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靠长官意志、行政命令行事,不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
不重视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甚至用粗暴、武断的方法,强迫群众干这干那,致使农
民产生逆反心理,基层工作陷于被动。④有的基层干部法制意识淡薄。在征购、提留
工作中,存在撬门破锁、强行征敛行为;有的村干部擅自撕毁土地承包合同,引起群
众上访。二是作风不够扎实。有的基层干部根据“工作需要”,随意虚报统计数字。
据群众反映,不少村上报人均收入明显偏高。有的基层干部满足于工作制度“展板上
墙”,不抓落实;有的则是制度订的一个样,行动起来另个样。三是为政不廉洁。有
的村干部官德不正,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据县纪委提供的材料,今年1~10月份受
党纪、行政处分的23名村级干部,其中有14名是因为经济问题,占60.99%。有一个不
到300人的小村,不到一年时间,招待费高达1.4万元。
(二)领导方式不相适应。在调查中感到,当前,各级干部带领群众抓结构调整,
使农民尽快致富的意愿十分强烈,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组织参观考察、
示范引导等。但多数仍习惯于一般的下任务,分指标,签责任书,而对如何把一个产
业发展起来,如何解决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则很少研究,心中无办法,措施不具体。从
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对基层很有约束力,其实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逐级下达生产任
务”的指令性领导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形运用,其后果不容忽视:一是违背了
今天农村经济主体自主化、多元化、社会化的规律;二是约束了本地优势的发挥;三
是在实际考核中助长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虚假浮夸现象,甚至有的高指
标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这些问题,究其深层原因是体制影响。各部门、各行业的
“条条”管理都要在基层有所体现,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各项指标,于是完成指标成了
基层应付上级机关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办法。
(三)农民负担仍相对较重。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民增收滞缓,尤其是今年
秋季作物因干旱大幅度减产,农民承受能力差。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民负担管理很严,
在收取“三提五统”(三提: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乡村办学、民兵训练、
优抚、乡村道路、计划生育费)时严格执行不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和“一定三年
不变”的政策,但“费外费”现象比较严重。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公益事业要办,
个别村甚至暗中加码,搭车收费,使一些低收入户,特别是贫困户难以承受。在调查
中,群众对个别乡镇图政绩虚报收入,各部门乱订报刊,名目繁多的达标活动,浇不
上地照样缴水费,车船使用税平均征收,棉花收购打白条,部分执法执纪部门的“三
乱”行为等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反映强烈。另外,乡镇一级吃财政饭的人员过多,
也是加重农民负担的重要因素。农民负担重,抵触情绪大,收缴各种提留、集资成为
基层干部的“心头病”,也成为各种矛盾的“导火索”。
(四)部分村级班子领导乏力。在村支部“两推一选”(两推:党员和村民群众
分别推荐村党支部成员候选人;一选:通过党员大会选举党支部委员、书记)和1999
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宗祖派性占上风,建立的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有的村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出现“两张皮”现象,“内耗”严重;有的乡镇党
委对村班子成员考察有疏漏,致使某些人上任后不是热心为群众办事,而是摆架子,
跑关系,耍权势;对派性严重的村,选“老好人”当党支部书记,平衡各方面关系,
维持摊摊儿;对一些软弱涣散又缺人选的班子,采取“矮子里选将军”的办法。
(五)政策宣传、思想教育不到位。近几年来,讲发展经济多,宣传教育少,在
农村存在政策“梗阻”现象。据群众反映,有的村一年开不了一次村民会,甚至有的
村多年没开过村民会,群众对上级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只是通过看电视有粗浅的了
解。各级党委虽然在阵地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作用发挥得却不够好。如乡镇的党
校、党员活动室、电教室、文化大院,村里的青年之家、民兵之家、人口学校等,
“硬件”都不错,牌匾一大堆,实际上是为应付上级检查。由于思想教育没有跟上,
不少农民尤其是中青年农民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重权利,轻义务,重利益,
轻贡献,对应该上缴的税费,即使是在合理范围以内的也拒不上缴,使得乡村干部不
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乡镇干部反映,每年夏征和秋提时,总要遇上几个“钉子户”,
不但自己不完成任务,而且煽动其他村民与干部对着干。另外,农村封建迷信抬头,
婚丧陋习愈演愈烈,赌博现象有蔓延趋势。
二、对策与建议
农村稳定事关全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维护农村稳定作为
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好。当前,应重点做好理顺情绪和农民增收两篇文章。
(一)建立农村干部群众之间的矛盾释放机制,把解决干部中的“不像话”问题
与解决农民中的“不听话”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农村干群矛盾是引发农村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用“不像话”和“不听话”
来形象地反映。一方面,农民对干部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
另一方面,干部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情绪,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在这对矛盾中,
基层干部往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承载者,因此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正确对待,冷静分
析原因,认真解决这些矛盾。
首先,配好一个班子。关键是选好人用好人,特别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要把好
入口关,把那些符合“三个代表”要求、觉悟高、能力强、有群众威信、能带领群众
致富的人选拔到农村领导岗位上。要及时调整“软、散、懒”的班子。对一时没有合
适人选的村,可采取挂职、下派、外聘、联村代管等多种渠道加以解决。对作风漂浮、
违法乱纪、群众意见大的班子成员,要及时查处。加快后备干部培养,以解决村级干
部后继乏人和知识结构偏低、年龄偏大等现实问题。积极推进“两推一选”,建立优
胜劣汰的干部管理机制。重视研究解决推行村委干部直选后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尤其
要解决好受家族宗派势力影响,忽视干部道德标准问题,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
保证村民直选工作质量。进一步理顺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强化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
心地位,提高班子战斗力。
其次,捧出一颗心。农村基层干部常年与群众打交道,农民看我们的党、看我们
的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判断的。基层干部群众
观念强,处处为群众着想,认真为群众办实事,遇事同群众商量,政府的形象就好,
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高。要按照六中全会“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结合“三
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时
刻牢记党的宗旨,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以真
心赢得群众的拥护。
第三,算清一笔帐。农民负担是诱发干群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算清农
民负担这笔帐。按照有关规定程序,科学、准确地核定农民人均纯收入。认真落实农
民负担监督卡制度,把农民应缴的税费一项一项写清楚。对超出范围的不合理收费,
农民有权拒缴和向法院起诉。有关部门要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教育集资、修路集资、
农村电网改造集资、计生方面的收费罚款和报刊征订摊派等进行专项清理检查,并拿
出一个根治的法儿来。对真正困难户,经村民讨论同意后应给予减免照顾。
第四,贴出一张榜。村务公开,是顺应民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是农民参与自己的事务,并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监督的有效形式。要切实做到真公开、
常公开,公开、公正、公平地办理村务,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时间。
加大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力度,实行在任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平日与年终审计相结合,
使村务公开走上规范化轨道,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
于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谁去查,怎么查,查出问题怎么办。
第五,搞好政策宣传。与群众建立密切的关系,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让群众掌握党
的政策,了解领导的决策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磨擦,增强亲和力。要认真做好
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召开群众参加的会议,宣传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让群众了解政府在干什么。
这样群众思想通了,工作就顺了,干部在做工作时,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二)把迎接WT0的挑战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进
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要稳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根基。如今,我们已经迈进WT0的门槛,
我县农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农业状态,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品种更新慢,产品质量差,农副产品
特别是主导产品如小麦、玉米、棉花等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之整个农村劳动
力文化素质偏低,应用科技的意识较差,今后,农业生产将受到国际农产品市场更为
直接剧烈的冲击。有人把这种挑战喻为赤手空拳的中国农民与全副现代化武装的外国
农场主之间的对话,是一场土造鸟枪与隐形飞机之间的战争。如果不加快调整农业和
农村经济结构,我们的农村就会被滚滚而来的外国农产品所淹没,农民不仅不增收反
而要减收,这将会动摇农村社会稳定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把迎接WT0的挑战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优先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非农产业,
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核心,走出一条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新路子。
第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上,应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特色产业的规模膨
胀。近几年,我县在抓冬枣、畜牧、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一
定成效,但发展力度不够,规模依然偏小,尤其是面对国际市场,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尽快将其做大做强。同时,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
求,大力发展区域化种植、养殖,建设专业村、专业乡镇。二是抓好农产品的产品升
级和质量提高。要引进国内外先进成果和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努力培
植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品牌。抓好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努力抓好冬枣、蔬菜、
畜禽良种的改良推广,特别要做好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三是抓好绿色农业和生
态农业。加快开发绿色冬枣、有机冬枣、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
设。四是发展非农产业,抓好农业外增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与加快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
点。
第二,在产业的组织结构上,应抓好三个对接。农业产业化,抓好龙头企业是关
键。要增强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增加各类龙头企业的数量,形成市场牵龙
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一是各产业环节利益机
制的对接。通过建立和完善诸如协会合作式、契约合同式、参股联营式及托管经营式
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接机制,架起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联系的桥梁,密切农业产
业化经营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一体化经营水平。二是组织机构机制的对接。
从一些地方的探索看,采用“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
即龙头企业调动中介组织的力量和积极性,公司与中介组织签订合同,中介组织再与
农户签订合同。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股份合作组织、农民协会等。也可充
分利用各级农、林、牧、渔等技术推广部门,各级供销合作社作为中介组织,借助其
在农户心目中形成的信誉,搭起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联系的桥梁。如滨州裕华公司就
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收购冬枣的。三是龙头企业发展机制的对接。一方面,政府要积
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如冬枣实业总公司、华安肉类有限公司等,帮助其解决生
产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鼓励企业与种养户签订合同,集中购种,分散种养,为种养
户提供优良品种、担保贷款等,发挥其助推作用,促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形成良好
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农村能人,善于发现在结构调整中凸现出来的方
向对头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打破所有制限制,谁能当龙头,谁当得好,市场有效益,
能够带领农户进入市场,就支持谁。
第三,在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式方法上,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管理方
式由过去行政命令为主向示范引导、建立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多年的实
践证明,行政命令不如抓示范引导。示范引导应建立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投资和经营机
制,切忌搞政企不分的花架子工程。各级建立的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都应加快改
革。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建立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农
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实施有效服务。如生产环节抓好良种、技术指导、畜禽的防疫,
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组织认定及把关、监督;流通环节抓好市场的宣传开
拓、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订单农业”的落实;以及以水利为重点
的农田基本建设等。这都是政府服务的重点。二是考核方法由封闭式指标考核向社会
性的开放式事迹评价转变。让农民来评价领导干部和涉农部门的政绩,坚决防止其对
指标的滥用。对农村干部的考核,重点看服务到位不到位,农民增收没增收,群众满
意不满意,使考核真正成为各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