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3&rec=14&run=13

1988年,中共沾化县委有基层党委18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803个,党员14875
人。1997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党委26个,党总支77个,党支部815个,党员169 39人,
在党员总数中,预备党员、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分别占2.6%、10.8%和0.018%。
党员中1942年9月至1949年9月、 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1966年5月至1976年9月、
1976年10月至1997年12月入党的分别占6.98%、 14.65%、30.75%和47.62%;35岁
以下的、36岁至55岁的、56岁以上的分别占21.94%、50.72%和27.34%;大专以上、
高中(中专)、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分别占9.99%、29.26%和60.75%;工人、营业员
和服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乡镇企业劳动者、农牧
渔民、 其他人员分别占7.01%、 2.23%、 9.96%、14.95%、1.20%、55.5 9%和
9.06%。
1988年,中共沾化县委有正科级行政事业部门15个。1997年,有副县级(党校)和
正科级行政事业部门18个,编制163人,实有148人。
1988~1997年,中共沾化县委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邓
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三大、十四大
和十五大精神,立足沾化实际,努力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完
成国内生产总值9.51亿元(1990年不变价格,下同),工农业总产值17.54亿元,财政
总收入6057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比1988年增长1.43倍、1.43倍和5.57倍;农民人均
纯收入达到1628元,比1988年增加1147元。
经济建设跨入新时期县委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把一切工作的着
眼点和落脚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上,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
,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1988年以来,农村经济重点抓了4点:(1)大力推进黄
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先后完成引黄过徒灌区工程、毛家
洼平源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加强了县、乡、村三级蓄水工程及田间工程建
设,建成各类蓄水工程83项,建成配套方田2.33万公顷,引黄能力达到每年1.5亿立
方米,蓄水能力增加6000万立方米,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2)进一步
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稳定粮棉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进一步扩大高价值、
高收入、高效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林、牧、渔各业,使种植业和林
、牧、渔各业的比例日趋合理。种植业中粮棉比例达到6∶4。林、牧、渔三业总产值
分别达到1843万元、3.65亿元和2.3亿元,三业占整个农业的比重达到73%。农业与
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到40∶60。(3)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在加大畜牧、林果
、水产、芦笋、蔬菜五大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
新建、改进和扩建县肉联厂、罐头厂、金丝枣酒厂等一大批加工龙头,培育国营、集
体、联合体、个人等流通龙头,初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
格局。(4)狠抓扶贫开发。全县贫困村由327个减少到25个,贫困人口减少到2.5万人
。工业经济,通过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和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经济总量
大幅度增加,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1997年乡及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
利税4500万元,分别是1988年的3.7倍和4.2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日趋
活跃,金融、保险业务不断拓展,房地产开发正在起步,律师、会计、审计事务等第
三产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
在孕育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县委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把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农村
改革,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
地试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乡镇代管
村级帐、村级钱),在部分乡镇进行畜牧养殖、棉花和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试点,积
极实践和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产业化经营等新路
子,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改革,按照“三改一加强”(改革、改
造、改组和加强管理)和“抓大放小”的思路,先后推行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
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及租赁、托管、兼管、合资、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改革,增加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同时,按照上级
部署,配套进行县乡机构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制度
等项改革。全县的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到1997年,新建三资企业16家,实际
利用外资额达到320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和密切,与国内一百
多家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兄弟县市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协作关系,累计吸
引县外资金1.5亿元,以开放促进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基础建设实现新突破县委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放在优先发展
的位置。到199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亿元,加强和完善了公路、通讯、港口
、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东西干道永馆路,改造南北干道滨孤路,新修205国道
和辛沙路,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各乡镇和30%的村实现电话程控化,模拟移动通讯基
站也已开通。在徒骇河入海口新建千吨级和三千吨级港口各一处。县城达到省级卫生
县城标准,有10个乡镇建成高标准商业街,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新建、改建各
类市场37处,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促进作用有了进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县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在全面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
法制建设,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1)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县委坚持不懈地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邓小平理论教
育,连续七年利用冬春季节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城
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双争”(争创廉洁机关、争做廉洁干部
)、“三学”(学孔繁森、学王廷江、学韩素云)及学雷锋、树新风、讲奉献活动,实
施“细胞工程”、承诺服务,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乡镇、文明村和“十星
级文明户”活动,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2)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项事业。教育顺利实现“两基”,科技跨入全国科技工
作先进县行列。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计划生育基本
实现“三为主”,多次被评为全区“一等奖”。土地管理、环境保护逐步走上法制化
管理轨道。(3)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二五”、“三五”普法教育活动
,全面实施以法治县、治乡、治村工作,全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有了大
幅度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4)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持
久地开展“严打”斗争,严惩经济犯罪和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活动,维护
社会的稳定,保证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强党
的思想、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队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狠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
泽民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先后开展学党章、正党风活动,思想、作风、纪
律三整顿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全县广大党员的
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
。党的组织建设,重点抓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
要求,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选拔一大批政治上坚定、具有带领群众脱贫
致富能力的中青年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后备干部每年都进行一
次集中培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抓后进班子
建设,对软、弱、涣散班子进行集中整顿,使一类班子上水平,二类班子上档次,三
类班子上台阶。同时认真抓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和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使党的组织
建设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围绕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常
抓不懈,特别狠刹利用公款吃喝、超标准建房、超标购车及“三乱”(乱收费、乱罚
款、乱摊派)等不正之风。实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乡镇干部廉洁自律
五不准》及《禁酒令》等规定,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转变领导作风,改
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县各级党组织领导市场经济、驾驭市场
经济的能力明显提高。

(王永祥刘芳芝郭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