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产业化战略 促进中国冬枣之乡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2&rec=203&run=13

下洼镇党委书记刘星泰下洼镇镇长颜炳华
近年来,下洼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沾化冬枣开发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振兴农
村经济的重头戏和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兴办龙头开发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提供
配套服务,使开发初步走上产业化轨道,带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996年,
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690元。
一、立足优势勇创名牌,大力加强基地建设
沾化冬枣是我们独有的宝贵资源,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被誉为“活维生素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沾化冬枣数获星火计划成
果展交会金奖等荣誉称号,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使沾化冬枣在全
国名声大振、身价倍增,成为享誉国内外市场的名牌产品。为尽快把这一资源优势转
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我们立枣为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进行重点开发,
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使沾化冬枣由庭院零星栽
植转入依靠科技大规模开发阶段,成为独具特色的产业。为加快冬枣生产基地建设,
我们采取了4项措施:
1、搞好规划布局。为使基地建设布局合理、切实可行,党委、政府组织农、林、
水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全镇各村进行实地考察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
沾化冬枣基地的实施规划》,规划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计划全镇每年栽
植冬枣树20万株,3年建成1万亩冬枣园,重点发展千亩以上的丰产片。力争本世纪末
全镇冬枣园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突破600万公斤,在下洼实现家家都栽植冬枣树,村
村都建设冬枣园,把下洼建成名符其实的冬枣之乡。
2、 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冬枣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为解决开发资
金问题,镇党委、政府借助国家“两黄”开发的大好机遇,采取向上级争取一块、财
政垫支一块、群众集一块的办法,积极筹措沾化冬枣开发资金。自1993年至今,结合
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共投入开发资金3000多万元,发展冬枣园6000多亩,栽植冬枣
树47万株,有效地保证了冬枣开发的顺利实施。
3、 政策倾斜、搞好服务。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开发的积极性,我们紧密结合实
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搞好生产系列化服务,其主要方面有:一是政策服
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下洼镇关于林地拍卖的实施方案》等鼓励、扶持冬枣发
展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探索林地拍卖新路子,把6000亩冬枣园全部拍卖到户,明
确了树权归属问题,给承包户吃上了“定心丸”,真正使冬枣树栽得上、保得住、长
得好、见效快;二是管理服务。为各村配备了专职护林员和技术员。冬枣园1000亩以
上的村,各配备2名;1000亩以下的村,各配备1名。镇党委、政府分别与其签订《护
林责任状》和《生产责任状》,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护林员和技术员工资全部由镇
统筹,按月发放;三是以镇林业、科技部门为主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四是以供销、农
机、银行、财政部门为主,搞好化肥、农药、油料、资金服务,为冬枣发展创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
4、强化领导、狠抓落实。一是落实责任。坚持把冬枣发展作为硬指标、硬任务,
纳入镇村两级干部的目标考核, 并抽调一名副局级干部和4名机关干部成立了镇冬枣
生产办公室,创办了冬枣生产示范基地,具体负责全镇生产的领导、宣传、服务和协
调工作;二是抓点带面。在镇领导干部中开展每人抓“一个典型户、一个示范园、一
个丰产方”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做到心中有全面、手中有典型,总结推广
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三是督促检查。严格目标任务的考核验收,保证冬枣基地建设
的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选准项目,积极组建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办重点项目,培植龙头企业是沾化冬枣发展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近年来,镇党
委、 政府紧紧围绕产前苗木繁育、产中技术服务、产后保鲜销售3个重要环节,组建
了3个“林”字号资源开发型龙头项目,拉长了冬枣开发的产业链,实现了延伸增值。
一是苗木繁育的龙头项目。 在北京中科院帮助下,投资150万元建立了中国渤海高新
技术苗木繁育场,采用组织培养的先进技术繁育冬枣脱毒苗木,并引进全光照自动间
歇弥雾装置,对冬枣进行嫩枝扦插育苗,可年产脱毒成苗50万株,从根本上解决了苗
源问题;二是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龙头项目。建立了冬枣研究所和沾化县冬枣实业
总公司,聘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在苗木繁育、丰产栽
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产后贮存保鲜的龙头项目。投资
100万元,建成了冬枣贮存保鲜研究中心和贮藏量300吨的恒温库,从而基本解决了冬
枣贮存保鲜的难题, 同时也为加工、 销售、进入市场流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
“林”字号资源开发型龙头项目,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形成了市场牵龙
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使
沾化冬枣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迅速崛起为富民强镇的特色支柱产
业。
三、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架起产业化发展桥梁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科技服务建设、提供系列化服务,作为沾化冬
枣开发的重要环节来抓。
1、 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抓好技术培训工作。首先,我们抓了科技推广
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镇、村、户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镇成立了生产领导小
组和办公室,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生产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技术员。镇对技术人员全
部建立档案、落实报酬待遇。其次,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
培训。 1993年以来,先后举办培训班40期,培训人员3800人次,发放科技明白纸2.9
万份,全镇涌现出26个科技示范带头户和一大批精通冬枣栽培管理的“土专家”,这
些新型农民活跃在农田枣园,加速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 大力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开发工程,以冬枣研究所、果
蔬保鲜研究中心、渤海高新技术苗木繁育场等“林”字号科技企业为依托,引进推广
了温室脱毒育苗、嫩枝扦插、整形修剪、丰产栽培等十几项生产技术;二是以科研开
发为契机,狠抓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先后推广了嫩枝扦插、土壤改良、配方施肥、
覆膜压草、改劣换优等5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冬枣生产的产量和效益。
3、 注重做好“借”字文章。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林科院、山东果科
所等院校、科研单位结缘联姻,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为我镇长期技术
顾问,借脑开发、借才生财,加速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沾化冬枣生产规模
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步伐。
另外,镇党委、政府大力加强产品宣传,积极培育市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使
沾化冬枣知名度不断提高。中央电视台及省、地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其产量、
效益也逐年提高。1996年全镇产量达到7.5万公斤,市场价格达50元/公斤,产品在济
南、北京、深圳等地备受青睐,香港、台湾等地客商也前来洽谈购销业务,沾化冬枣
成为驰名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发展冬枣产业也将给群众带来十分可观的经
济收入,现有的6000亩冬枣园,到2000年又将增加收入3500万元以上,全镇人均可增
收1000元。

(原载《山东绿化》199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