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大业靓品牌--冬枣,沾化人的至珍至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2&rec=202&run=13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挂职沾化县委副书记孙超
冬枣,是山东沾化县特有的一种晚熟鲜食果品,稀少珍贵。十几年来,沾化县不
断探索开发之路,使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3月,
在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目前,全
县已开发冬枣园6.08万亩,年产量可达100万公斤。
冬枣是枣树的一个特殊品种,成熟期晚,比一般枣晚熟1个多月(10月中下旬成熟),
故称冬枣;形态独特,重达25克左右,状如苹果,有“小苹果”之称;色泽光亮赭红;
味质极佳,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经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化
验,冬枣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含可溶性固形物34~38%,维生素
C的含量与其它果品相比,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营养价值为
“百果之冠”,被誉为“百果王”、“活维生素丸”。
为攻克冬枣的繁育技术,80年代后期,沾化县首先成立了冬枣科技攻关小组,重
点课题是对冬枣生物学特征观察暨栽培研究, 3年后,该项试验研究获重大进展。经
上级部门批准, 又组织了冬枣开发初步利用小组,并进行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198
9年10月, 试验成功的冬枣树喜获丰收,在山东省“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展交会上荣
获金奖。1990年,省科委下达冬枣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县科委与下洼镇科研人
员组成了课题组,进一步进行丰产试验研究。1992年,课题研究通过有关专家鉴定,
获得滨州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所结冬枣产品先后获得全省星火计划科技新产品奖、
环渤海科技博览会金奖、全省经济林名优特果品鉴评会金奖等。植物组培技术,是当
今世界先进国家刚刚兴起的新技术,利用组培技术繁育冬枣苗木,具备根系发达、成
活率高、品质稳定、无毒无菌、繁育速度快、可大批量生产的优点。沾化先后与国家、
省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达成协议, 签订技术合作书,投资450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
家冬枣研究所,引进了组培脱毒育苗技术。建起了良种采穗圃,通过从最优树上采集
冬枣外植体繁育无毒组培苗,保证冬枣品种良中选优。为保持冬枣刚刚采摘的鲜味、
口感,保证规模生产和运输、贮存,从开始扩大生产就与保鲜技术权威部门协作,成
立了保鲜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冬枣保鲜技术。投资100万元,建成了300吨的恒温保鲜
库, 使冬枣采摘后3个月保持鲜味。正在建设年内即可投入使用的千吨气调保鲜库,
采用电脑控制、 自动分级、消毒包装,结合先进的保鲜技术,可使冬枣在4个月不变
质、不变味。
通过几年来的栽培管理和科技开发,沾化探索出了一整套成熟的冬枣繁育、栽培
管理和配套技术。与全国各大专业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拥有足够的技术指导保
障。为了保证冬枣栽培、管理、存储,县里把技术推广作为重要环节,培养各级、各
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名。全县形成了以冬枣研究所为龙头,联结科技网、科技带头
户和农户的完善的冬枣技术推广体系。冬枣开发实行产业化生产,全县实行区域化布
局、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开发。冬枣研究所负责统一供应树苗,提供技术指导;冬枣
实业总公司负责统一储存销售。两大龙头向上连接广阔的市场,向下辐射千家万户,
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
化格局。全县实现了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供苗,确保栽
一片、活一片、收益一片。按照市场运作规律,采取国际惯例,沾化冬枣注册了“黄
河三角洲”商标,申请了包装装潢专利。县人代会还通过决议,把冬枣树确定为“县
树”。
到2000年, 沾化县计划冬枣园发展到10万亩,到2005年发展到20万亩。预计到2
030年,全县此项收入可达20亿元,实现林业特产税1.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
上。

(原载1999年10月9日
《农民日报·现代农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