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2&rec=1&run=13

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濒临渤海,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
版图总面积2214.57平方公里。全县辖富国、古城、下洼、冯家、泊头、永丰6镇,大
高、流钟、黄升、李家、齐瞿阝、利国、下河、河贵8乡,海防办事处及徒骇河农场,
44 3个行政村。1998年全县总人口37.81万人。
沾化境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差别显著。据本县历
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9℃(1959年8月1日),极端
最低气温_21.3℃(1972年1月27日) ;历年平均无霜期202天,初霜在10月26日左右,
终霜在4月8日左右;历年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10℃的初日为4月8日,终日为10月27日,
持续期203天,平均积温4268.4℃。历年年均降水量575.5毫米,年际差大,大则超过
1000毫米, 小则仅360毫米;年内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匀,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5%以上。 本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占有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倍,人均占有
耕地为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土壤表层质地多为沙壤土、轻壤土,占土壤
总面积57%,中壤土占总面积的29.4%。县境公路交通便利,国道山(海关)广(州)路,
省道永(安)馆(陶)路、孤(岛)滨(州)路、新(河)海(兴)路、东(风港)滨(城)路贯穿境
内, 县内户户通电, 村村通柏油路、通班车,村村通自来水,并实现电话程控化。
1998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0元。
沾化冬枣是本县特有的珍贵资源,是果中珍品,被赞为“中华奇果”、“世界第
一果品”。因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个体大,单果重平均14.7克,最大者重达
52克。 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可食率高达93.81%。北京
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化验,沾化冬枣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中
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还含有钾、钠、铁、铜
等多种微量元素(见《附录》),营养价值居“百果之冠”,被誉为“活维生素丸”。
沾化冬枣伴随世代居民走过上千年的历程。但因长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小农经
济意识的束缚,一直局限于农家庭院栽植,数量少,产量低,且系鲜食果品不易久贮,
因此历代人民视其为尝鲜珍品。建国后又较长时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单纯种植粮棉
油作物,一向忽视农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故而沾化冬枣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
地位,老树不断枯死,幼树又乏嫁接。至70年代初随着植树造林运动的开展,冬枣苗
木得以培育嫁接,扩大了资源量,为开发沾化冬枣铺下基石。通过1984年全县进行枣
树资源普查,沾化冬枣引起果树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科技部门将沾化冬枣的科研工
作列入工作日程。首先从优选良种和扩大资源量着手。1989年先在全县开展沾化冬枣
良种优选,在选出的28株良种优树上,采集接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下洼镇嫁接庭
院冬枣树1050株,将沾化冬枣资源量扩大到1833株。1989年10月沾化冬枣在山东省星
火计划成果展交会上荣获金奖,给沾化冬枣走向大田实行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机遇。沾
化县委、县政府决意抓住历史时机,谱写沾化冬枣发展史的新篇章。从1990年始历时
3年对沾化冬枣苗木繁育和园林栽培技术进行试验、 示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不
仅全面了解了沾化冬枣的生物学性状和生长发育特性,研究探索出苗木繁育、园林栽
植的配套技术措施,而且取得以酸枣实生苗为砧木快速繁育冬枣苗的成功,并通过实
地栽培实验证明沾化冬枣具有早果性和早期丰产性特点,3龄树平均亩产高达561.7公
斤。 获得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殿奎等人的学术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
1991年县林业局与下洼镇政府组建沾化冬枣服务中心,科技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
导;举办技术培训班,共培训3000多人次。为沾化冬枣的栽培、嫁接等奠定了技术基
础。
199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大面积开发沾化冬枣,实行产业化发展。县长步乃章
在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将开发沾化冬枣作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 1994年1月,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更进
一步指出开发沾化冬枣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县委、县政府的
决策,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两次拨付专项资金60万元扶持冬枣生产。中央电视
台对沾化冬枣专题报道。此间继续开展苗木繁育、栽培技术培训,并在中国农村致富
函授大学沾化分校增设沾化冬枣专业课,组建中国渤海高新技术苗木繁育场,引进组
培新技术,实行工厂化育苗,年培育脱毒优质沾化冬枣苗50万株。1994年全县建起冬
枣园3812亩,其中主产区下洼镇3743亩,冬枣总产量达到5万公斤。
1995~1997年, 沾化冬枣产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1995年2月,县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决议,将冬枣树定为沾化县树,并发出号召,要求全县每个农户庭院栽活两棵冬
枣树;县长步乃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1995年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
沾化冬枣开发为发展“两高一优” 农业的重点。3月,国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
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命名大会,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中共山东省委书
记赵志浩、副省长邵桂芳,中共滨州地委书记王道玉等领导先后到沾化冬枣主产区下
洼镇视察生产情况。 是年,下洼镇组建沾化冬枣保鲜研究中心,并建成贮藏能力300
吨的恒温库, 使沾化冬枣保鲜期延长至3个月;沾化冬枣在中国首届环渤海科技成果
博览会上又被评为金奖。 1996年3月,县长步乃章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再次号召加快
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要求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建设冬枣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
主任郑科扬、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到下洼镇视察沾化冬枣园,山东省政府再次
拨专项资金65万元扶持开发沾化冬枣。是年建起集科研、生产、贮藏保鲜、营销于一
体的龙头企业沾化县冬枣实业总公司和全国第一个专司冬枣研究的科研机构沾化县冬
枣研究所。至1996年全县冬枣园发展到9551亩,遍及下洼、富国、泊头、永丰、冯家、
下河、黄升、利国、大高、齐瞿阝等10个乡镇,其中下洼镇6016亩、富国镇1468亩,
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3%、15%,下洼镇冬枣总产量达到7.5万公斤。1997年,县委、
县政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推动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县长步乃章,2月25日在县人
民代表大会上强调全县突出抓好沾化冬枣开发,落实林地政策,给枣农吃上“定心丸”;
4月又发表沾化冬枣专题讲话(见《附录·领导讲话》) 。刘鲁生接任县长后专题撰文
《狠抓沾化冬枣资源开发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主产区下洼镇党委书记刘星泰、镇
长颜炳华也联名发表文章《促进中国冬枣之乡建设》(均见《附录·调研与政论》)。
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将沾化冬枣生产作为加分项列入乡镇经济目标擂台赛活动考
核内容,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推动了沾化冬枣产业的发展。是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省科委主任何宗贵,中共滨州地委书
记王道玉、行署专员王宗廉等领导,来视察沾化冬枣生产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
众栽植沾化冬枣的热情。 1997年发展冬枣园4116亩,全县总面积达到1.4万亩。下洼
镇、大高乡率先完成农户庭院户均两棵冬枣树的任务目标。是年沾化冬枣科研与科技
普及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获得省、地3项科技星火奖;孙殿奎编写出农村实用技术培
训教材《沾化冬枣栽培》;《沾化万亩冬枣园开发》项目获省科协“金桥工程优秀项
目奖”;沾化冬枣在山东省经济林名特优果品鉴评会上获金奖;沾化县冬枣实业总公
司被滨州地区行署命名为地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进一步掀起沾化冬枣开发热潮, 县长刘鲁生1998年1月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特
别指出:沾化冬枣生产要加快步伐,提高质量,保住名牌。2000年建成冬枣园10万亩,
实现枣粮间作化,使之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后又主持召开县长办公会议,专
题研究沾化冬枣开发生产问题。县政府颁文《沾化县十万亩冬枣开发实施意见》,制
订《沾化县冬枣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并经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对进一步促进沾化冬枣
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年,继省委副书记吴爱英、副
省长邵桂芳来县视察或现场办公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再次
来县视察工作, 省政府再拨专项资金216万元,扶持沾化冬枣生产。沾化冬枣科研和
科技普及工作有2项课题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中国渤海高新技术苗木繁育场
建成组培楼、展厅、大型高标准温室、基因库、沾化冬枣高密度示范园、良种接穗圃
等,以沾化冬枣研究开发为重点,对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新型产业,加速科
研开发,推进产业化进程起了关键作用。1998年,全县冬枣园、庭院栽植、间作全面
发展, 冬枣园面积达2.79万亩,是此前总面积的2倍,而且栽植质量高,成活率为83
%。 全县冬枣总产量20万公斤,其中下洼镇15万公斤,全镇人均增收200元。市场进
一步拓宽,不仅销往国内大中城市,而且销往日本、韩国、以色列、美国、意大利等
国家。
县委、县政府把握时机,定沾化冬枣为支柱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战略思想,指
导农业结构调整,将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引向深入。县长刘鲁生1999年3月4日在县人
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指出:“选择优势最明显和带动力最强的沾
化冬枣生产为突破口,采取公司化、企业化加工经营形式,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今年
新增冬枣园3.3万亩,力争使全县冬枣园达到8万亩,并在冬枣贮藏保鲜、加工等方面
取得突破,让沾化冬枣真正成为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名牌产品,成为全
县的支柱产业。”会后,全县各职能部门、各群众团体、各乡镇立即行动,采取发表
文章、提建议、发倡议、编戏剧、办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为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创造
良好氛围。仅1999年春季就新增冬枣园1.92万亩,使全县冬枣园达到6.08万亩,全县
庭院栽植达到14.7万株,间作3.3万株。5月,副省长邵桂芳再次来沾化现场办公,中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玉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教授高新一来考察;气调保鲜
库一期工程动工。 6月,国家科技部、省科委、省果树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来考察。
这些都为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下半年,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的氛围更
加浓郁。8月1日,《沾化冬枣综合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使沾化冬枣产业各个环节实
行标准化操作, 确保优质名牌。8月11日,中共滨州地委书记王宗廉视察正在建设中
的气调保鲜库时强调:调整农业结构,开发特色产品,首先要树立质量意识,优质才
有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沾化县是中国冬枣之乡,要想把这名牌叫得更响,在规模
发展的同时特别注意靠优质创名牌。 8月31日,滨州地区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现场会在
本县召开,专员张执政发表重要讲话(见《附录·领导讲话》),号召在全区大力发展
沾化冬枣。9月1日,县委、县政府在下洼镇召开全县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现场会,县
委书记步乃章、县长刘鲁生、县委副书记王永祥分别讲话(均见《附录·领导讲话》),
总结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情况, 对加快产业化发展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9
月8~16日,县委、县政府组织沾化冬枣产业报告团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报告,听众达3
万人。 9月15日,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10月8日为沾化冬枣节。10月1日,中共沾化
县委、县政府为300龄沾化冬枣古树立碑,以供游人观赏。10月8日是第一个沾化冬枣
节,县委、县政府举办沾化冬枣赛会,以增强全县人民的质量意识,促进沾化冬枣产
业化快速健康发展。10月12日,沾化冬枣在烟台由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果蔬
加工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上,异常火爆,轰动整个展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山东省副省长邵桂芳亲临展厅详细询问沾化冬枣生产情况。10
月16日,中共沾化县委、县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举行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冬
枣信息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原中央书记处书
记邓力群及中央、 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的领导150余人出席发布会,著名书法
家欧阳中石到会题字,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电
视台等新闻单位的24名记者到会采访,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科扬代表与会领导和
贵宾讲话,会后各新闻单位对信息发布会均作报道。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和活动,造就
了沾化冬枣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1999年,沾化冬枣获得空前丰收,全县
总产100万公斤,比1998年增产4倍,其中下洼镇产量70万公斤,全镇人均增收3 00多
元;销售价格稳定上升,产品更加供不应求。往年国际市场售价7美元或8美元1公斤,
经装潢包装后每公斤售价13美元以上; 国内市场价格也稳定上升,由每公斤3 0~40
元升到50~70元。出现一批靠沾化冬枣产业收入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典型户。全县人
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沾化冬枣成为发展农业致富奔小康的热门话题。
中共沾化县委、县人民政府抓住有利时机,1999年10月18日出台《关于加快沾化
冬枣产业发展的意见》,号召进一步加快沾化冬枣产业化发展步伐,调整发展规划。
从2000年起,3年内全县每年新增冬枣园4万亩,到2002年全县冬枣园面积达到20万亩,
力争到2005年本县成为全国农民人均果品收入第一县。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
府的号召,鼓足干劲,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