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主要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81&run=13

中共沾化县工委建立后,以井王村小学为联络点,石清玉、张培之以教书为掩护,
负责上下联系, 领导全县党的活动。1939年1月27日,日本侵略军二次侵占县城后,
在县城、下洼、富国、黄升修筑据点,沾境大部沦陷,中共沾化县工委领导全体党员
积极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筹集枪支弹药准备组织抗日武装。广大共
产党员都积极捐资给予大力支持,如共产党员丁士斋(一区丁家油坊)把准备买米下锅
的百元钱(法币)交给一区党组织负责人耿同麟。由于敌人控制很严,形势恶劣,组建
抗日武装一时难以实现,为保存已经筹集起来的武器弹药,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中
共沾化县工委将枪支弹药秘密转移给冀鲁边区八路军。同年夏,中共鲁北地委为打破
敌人的分割封锁,在沾(化)西和阳(信)东敌人统治薄弱的边区建立中共沾阳县工委,
孙清野、 耿同麟先后任书记。1941年4月耿同麟调走,中共沾阳县工委撤销。在艰难
的环境中,一些共产党员为了传递党的情报,护送革命干部,表现了无产阶级先锋队
无私无畏的精神。1941年夏,中共沾化县工委派张益(楼子庄)、高秀岭(李家庄子)护
送党的干部耿炳张、 丁韶华、王兰春去冀鲁边区,途中与敌人遭遇,为掩护3名干部
脱险,二人不幸被捕,他们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张益惨遭杀害,张秀岭逃回。县工
委书记范光一到高秀岭家探望,见他遍体鳞伤,有些伤口已化脓,县工委把作为交通
工具的毛驴卖掉,给高秀岭治伤,高虽奉命把钱收下,但他不动分文,忍着剧痛,用
烧红的小刀割开脓包,用盐水洗伤口,康复后把钱如数交给党组织。
为粉碎日伪军对冀鲁边和清河两个战略区的分割封锁,打通两区之间的联系,创
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1941年10月3日凌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杨国夫率
领二团和特务营一举攻克义和庄,相继攻克太平镇、老鸦嘴、郭局,解放沾化、利津
沿海一带地区,和垦利根据地连成一片,扩大了垦利抗日根据地,称沾利垦区抗日根
据地。从此,沾化的抗日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党组织以沾利垦区抗日根据地为依托,
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1942年1月中国共产党沾化县委员会在义和庄宣告成立。
相继在郭家局子建立中共海上工委,积极组织海上税收和对外贸易,向天津、大连等
敌占港口城市以粮食换回枪支弹药和医药品等军需物资。中共沾化县委、沾化县行政
委员会建立后积极组建抗日武装,至3月,组建起县大队和五、六、七3个区的区中队
共300余人, 沾化的党组织开始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是年夏,汉奸刘佩忱率“皇协
护民军”(刘部队)千余人二次来沾化,修据点,筑公路,配合日本侵略军加紧对沾利
垦区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蚕食”,并不断对垦区进行疯狂“扫荡”,妄图消灭垦区
抗日武装。党组织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采取内线坚持,外线出击的战略战术,开展
分散性、 群众性、地方性的游击战争。9月,为牵制和孤立沾化、利津之敌,中共清
河区党委和军区派李杰、刘竹溪带领武装工作队150人进入沾(化)利(津)滨(县)边区,
以党的力量比较强的沾南区(泊头区)为依托,向利西、滨北开展游击活动。1 943年1
月,中共沾利滨三边区工委建立后,组建边区抗日武装沾利滨大队和沾南、利西、滨
北3个区中队共600余人。6月中共沾化县委派县独立营副教导员程克钧带领1个连的兵
力深入到黄升、 流钟、泊头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9月,中共冀
鲁边区党委抽调独立团1个排,冬又抽调1个连的兵力配合中共沾阳棣边区工委开展武
装游击活动。
1944年1月, 抗日战争局部反攻,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不断胜利发展的需要,清
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沾化隶属渤海区四分区。打入县伪警备队的中共秘密
工作者张香山、 杨天骥3月21日夜与尹子敬率伪县警备队起义,渤海军区将这支队伍
改编为沾阳棣独立团, 张香山任团长,原沾阳棣武工队编为该团特务连。7月,沾化
县地方武装配合渤海四分区主力部队发动夏季攻势,拔除多处伪军据点,县境徒骇河
以东地区全部解放。9月,又发动秋季攻势,徒骇河以西除下洼、沾城(今古城) 外,
全部解放。12月,傅瑞五部经山东省军区批准改编为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沾棣独立团,
傅瑞五任团长。 8月,利津、滨县解放后,中共沾利滨三边区工委撤销,沾南区暂归
滨县领导。翌年7月划归沾化,仍称四区。1945年7月11日,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部队
进击下洼、 沾城,守敌闻风弃城而逃,至此,沾化全境解放。8月15日,日本侵略军
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结束。9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中共沾阳棣边区县委与中共
沾化县委合并为中国共产党沾化县委员会,范光一仍任书记,张立青任副书记兼组织
部长,丁平轩任宣传部长。10月,对区划进行调整。原属沾阳棣边区县的秦东、秦西、
河北、沾西和盐务5个区同时撤销。原无棣县的下洼、于家等20多个村庄划归沾化县;
原沾化县二区马道乡的4个村及二区的皮店乡、 大赵乡共18个村庄划归阳信县。二区
南园乡的金星庙等村划归滨县;五区的望参乡划入利津县。是年秋,沾化先后抽调70
多名干部到无棣、阳信、惠民等县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1945年冬, 将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推向全县。1946年2月,县委结合
减租减息,领导群众开展反奸诉苦运动,县委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深入黄升店、平家、
下洼、 丁家庄子等村,发动群众,开展反奸诉苦斗争。截止3月份,全县大部分村的
诉苦运动开展起来,仅二区,即有3358名群众参加诉苦,群众从90户被诉户中收缴北
海币124.94万元,粮食9750公斤,减租粮1.4万公斤。7月,中共渤海区党委在惠民召
开各县领导干部会议, 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
“五四”指示) 及华东局高级干部会议精神,决定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多余的土
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县委准备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但国民党反
动派发动内战后,沾化外逃的恶霸地主、土匪和特务等反动分子结成“还乡团”,窜
回沾化,对翻身农民和革命干部进行阶级报复,杀害四区官庄村妇救会长李臣和泊头
村农救会长傅云霞等村干部和积极分子20多人,县内形势紧张,土改工作难以开展,
县委的工作重点由土改转入剿匪反特。县委设立剿匪指挥部,并派县长石清玉率领县
公安部队和民兵进行剿匪反特。 7月27日于季姜堂村击溃国民党特务李占东股,8月7
日全歼残敌。8月12日,又消灭耿兴盛股特务于麻庵村南。8月22日,杨玉田、薛观明
带领的沾北清剿队在三区票家村击溃匪特王兆龙股,并俘其中队副王福寿等,残敌逃
窜,沾境匪特基本剿灭。10月始,县委工作重点由剿匪反特转向土改运动,积极宣传
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和华东局会议精神,县建立土改委员会,村建立土改小组,
充分发动群众, 土改运动在全县迅速开展起来。1947年2月,县委又推广杏行村土改
支前两不误的工作经验, 推动了全县土改和支前工作的深入发展。7月,贯彻中共华
东局《关于山东土改复查的新指示》和中共渤海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土改复查运动
达到高潮。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土改复查出现一些偏差,有的地方放弃党的领导,
提出“贫雇农当家”、“一切权力归农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意见就是政策”
等口号。 有些地方错误的规定:人均2亩地者为中农,3亩地以上者为富农,5亩地以
上者为地主。对地主不加区别,一概“扫地出门”或“一锅端”,乱斗乱打乱杀,侵
犯中农利益。后县委认真纠正错误,赔偿中农利益。是年12月,县委组织党员干部开
展以“三查三整”(查阶级、思想、作风;整顿组织、思想、作风)为内容的整党运动。
1948年2月, 县委书记石清玉、县武装部长刘子敬等80多名干部支援前线,王零接任
县委书记职务。 3月,全县组织1100人的“轮战营”开赴胶济铁路沿线,支援周村、
张店、潍县等战役。9月,1527人的轮战营,携带近300付担架支援济南战役。11月又
组织600余人的轮战营支援淮海战役。1949年1月,全县3022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迎接全国解放。 2月,为准备渡江迎接全国解放,县委书记王零、副书记许铁夫带领
146名县区干部南下。7月,到达浙江省丽水县作新解放区政权建设的骨干力量。张青
树接任县委书记。 为迎接全国解放,县内还组织353人的子弟兵团支援前线,半年内
先后接受任务180多次,12人荣立一等功,31人荣立二等功,63人荣立三等功。7月15
日中共渤海区党委全区宣传工作会议结束后,县委立即召开会议传达渤海区宣传工作
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点已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城乡互
助、城市领导农村的新观点;渤海区的中心工作已由战争转到了生产。同时,结合土
地改革开展整党运动,为革命的新胜利提供组织和思想上的保证。
建国初,百业待兴,工作任务繁多,1950~1952年,县委领导人民致力于发展生
产,稳定市场,控制物价,统一财政经济管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全县财政经济
状况逐渐好转,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47.3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950年
6月至1951年12月, 县委领导人民进行土改复查结束工作,清算地主倒算的土改胜利
果实, 向27785户分得土地的农民和其他拥有土地的农民颁发土地证书,土改结束,
彻底实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向农民所有制的转变。1950年10月至1953年,又领导人民
大张旗鼓地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人民政权。1951年2月,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组织全县人民进行抗美援朝签名、游行示威,捐献飞机大炮,动
员青年参加志愿军。至11月25日,全县人民捐献现金12亿元(旧人民币) ,506名青年
参军入伍。1951年12月至1952年夏,在全县先后开展“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
官僚主义)和“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
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对工商业者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教育,
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2年底中共中央公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县委领导下全县掀起学习、宣
传、贯彻总路线的热潮,促进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全县已有农业生产合作社366个(其中高级农业社285个),入社农户占总
农户的91.7%以上;组织手工业生产社(组)29个,社(组)员2092人,占从业总人数的
90%;私有商业者655人,其中338人过渡到国营或集体商业供销部门,基本实现了全
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任务。1955~1957年,分期分批开展审查干
部工作。经审查证明,干部队伍基本是纯洁的。“审干”中查清了少数干部的历史遗
留问题,并作了结论,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工作;同时也清查出了极少数反革命
分子和坏分子。1955年开始,结合“审干”,先后分五批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共
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内部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审干”、“肃反”,摸清了干部
情况,纯洁了干部队伍,为更好地培养、使用干部打下好的基础。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县委在广泛深入地贯彻中共“八大”正确方
针的前提下,调整全县经济发展指标,把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积极又稳妥
可靠的基础上,因而经济工作比较扎实,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超额完成了中共沾化
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956年发展农业生产决议》(草案)规定的生产任务。
1958年5月, 党中央“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总路线,发扬高度的社会
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生产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经济规律认
识不足,急于求成,夸大主观作用,不经过调查研究,就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
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
错误严重泛滥起来。“全民动员,大办钢铁”,经济上大搞平均主义、无偿调用农民
物资的“一平二调”,推行生活集体化、行动军事化,在农村大搞公共食堂,搞所谓
大兵团作战。195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又在全县脱产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中
开展“反右倾”斗争,不少干部受到批判。由于“大跃进”、“反右倾”错误,加上
当时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在1959~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1962年后,县委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开始纠正“大跃进”
以来县委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算帐退赔无偿调用的农民物资,为“反右倾”
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部分人,
摘掉“右派分子” 帽子。1963年9月召开的中共沾化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县委总结
几年来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五年发展规划(草案)》,
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部署在县内开展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 1965年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清帐目、 清仓库、清经济、清工分的面上的
“四清运动”。以泊头公社为重点,先行一步,后在全县铺开,县委向各公社派出工
作组领导“四清”运动。经这次面上的“四清”运动,调整了部分生产大队、生产队
领导班子,对解决大、小队干部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66年6月, 全国掀起“文化大革命”运动。本月13日,中共沾化县委亦派“文
化大革命”工作组进驻二中(驻富国,今一中),县内“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各类
学校纷纷成立“红卫兵”、“战斗队”、“造反队”,冲击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全国
范围内“大串连”,“造反”运动愈演愈烈。党的各级组织普遍受到冲击而陷于瘫痪,
许多党政领导干部被打成“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抄家、揪斗,党员停
止组织活动。1967年3月18日,一些群众“造反”组织夺了县委、县人委的领导权(称
“三一八”夺权) ,建立“军(队)、干(部)、群(众团体)”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实
行所谓“一元化”领导。随即县直各系统、各区委也都成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9月,
建立中共沾化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10月,相继在县直各单位和各公社建立党
的核心领导小组。 1971年2月至5月,各公社先后召开党代会,建立公社党委。5月,
召开中共沾化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沾化县第三届委员会。会后,县委党
的组织机构逐渐恢复健全起来。县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在“批林(彪)整风”运动期
间,批判极左思潮、无政府主义,解放安排一批长期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出来工作,
调整国民经济, 整顿企业, 各方面工作出现转机。1974年初,江青反革命集团发动
“批林批孔”运动,借机再次掀起批判所谓“右倾回潮”,县委的正常工作又受到严
重干扰。 1975年1月后,县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对一系列工作进行整顿的指示,全县
政治、经济开始好转。11月底,江青反革命集团又掀起“批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
风”运动,县内局势动荡。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进入新的历史发
展时期。县委组织领导广大群众深入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使广大群众认
清了江青一伙的反革命本质及对党和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澄清了混乱思想,清除其
种种反动谬论的流毒和影响。并清查了他们的帮派体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和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思想战线上,开展“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在经济上,党的工作重
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县委根据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的原则,先后为在
“反右倾”、“反右派斗争”“四清”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受到处分的1100余
名党员干部进行复查,改变了其中部分人过重的处分;为错误处理的部分党员干部平
反;全部改正了84名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同时,为2920名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
原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改定成份,对18名国民党回归人员落实了政策。从1980年
开始,县委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各业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打破了过去僵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有利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企业中则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对一些国
营和集体企业逐步实行承包经营,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87年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815.6万元,比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为9217.4万元)翻了一番多。
是年12月召开的中共沾化县第六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几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教
训,制订了进一步振兴沾化经济的奋斗目标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