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78&run=13

1938年8月, 根据中共冀鲁边区党组织指示,中国共产党沾化县工作委员会在五
区井王村成立, 工委由4人组成,石清玉任书记,张培之任组织委员,范光一任宣传
委员,张安民任武装委员。县工委属中共鲁北特别委员会领导。相继建立一、二、四、
五区4个区党委会和于家、 小张家、花家、朱家、费家、鲍家、贾家、丁家庄子、
北关、 北耿、东张家屋子、李家屋子12个村党支部和一区联合党支部。1939年6月,
中共冀鲁边区鲁北地委指示,在沾(化)西、阳(信)东地区建立中共沾阳县工作委员会,
孙清野任书记。 9月,张培之调任中共鲁北地委秘书长,范光一任中共沾化县工委组
织委员,增补张立青为宣传委员。1940年8月,石清玉调任中共乐陵县委书记(因故未
去成,后又回沾化),张立青继任工委书记。1941年2月,中共沾化县工委归中共冀鲁
边区三地委领导。4月,中共沾阳县工委撤销。是年10月3日义和庄一带解放,扩大了
垦利抗日根据地,称沾利垦区抗日根据地,沾化县党组织由冀鲁边区党委移交给清河
区党委领导。1942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沾化县委员会在义和庄宣告成立,中共沾化
县工委同时撤销。县委由11人组成,范光一任书记,林光任宣传部长,杨明任组织部
长。由于当时沾境大部为日伪占领区,中共沾化县委主要领导沾境东部五、六、七区
的工作。为加强对沾境西部一、二、三、四区的领导建立中共沾西工作委员会,为负
责海上交通及沿海地区工作,建立中共海上工作委员会,张立青、常国兴(张应举)分
别任沾西工委书记、海上工委书记。均属清河区党委领导。为开辟冀鲁边、清河两区
中间地带(阳信、无棣、沾西)和沾(化)南、利(津)西、滨(县)北一带地区工作,1942
年9月,建立棣阳沾边区工作委员会,冯鼎平任书记,1943年1月,建立中共沾利滨三
边区工作委员会,王墨林任书记,李杰、刘竹溪为委员。四区(泊头区)划归沾利滨三
边区, 并改称沾南区。中共沾利滨三边区工委辖沾南、滨北、滨南、滨东、利西5个
区。中共棣阳沾工委,因工作难以开展,是年8月撤销。9月,根据抗日斗争需要,冀
鲁边、清河区党委共同决定,重新建立中共沾阳棣工作委员会,辖无棣、阳信两县委
和沾西工委,李一民任副书记(缺正职)。是年冬,李一民在战斗中负伤,张荣亭负责
工委工作。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3月,渤海区党委决定,建
立中共沾阳棣县委员会,张荣亭任书记,张立青任副书记。原中共沾阳棣工委和中共
沾西工委同时撤销。中共沾阳棣县委辖秦东、秦西、河北、沾西、盐务(又称新三区)
5个区。 1945年7月11日沾境全部解放,8月中共沾利滨三边区工委撤销,沾南区划归
沾化县, 仍称四区。9月,中共沾阳棣县委撤销。10月,建立统一全县的中共沾化县
委员会,范光一连任书记,县委机构设组织部、宣传部、武委会、敌工科,属中共渤
海区四地委领导。县委机关驻富国、丁家庄子等村。1946年春中共海上工委撤销。是
年各区均建立党委会,中共沾化县委辖中共一区(新华区) 、二区(黄升区)、三区(永
丰区)、四区(泊头区)、西五区(富国区)、东五区(马营区)、六区(义和区)、七区(太
平区)下洼镇9个委员会和97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县委组织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民
运部和县学。1949年春,县委机关迁驻沾城(今古城)。是年党的基层组织有较大发展,
共有党支部328个。
建国后,中共沾化县委组织机构逐步健全,1949年10月,设组织部、宣传部、秘
书处和县学。1950年5月,渤海区建制撤销,中共沾化县委归中共惠民地委领导。6月
增设农村工作委员会, 县学改称党训班。1954年9月撤销农村工作委员会,增设生产
合作部、 财贸部。1956年5月,中共沾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沾化
县第一届委员会,会议选举出委员25名,候补委员2名。一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书记、
副书记和常委。 李健民当选书记。全县基层党支部发展到360个、党总支52个,基层
党委9个。 县委组织机构增设纪律检查委员会、政法部、文教部、工业交通部、水产
部、县直机关党总支和合作部,秘书处改称办公室。1958年3月设中共义和工委,4月
县直机关党总支改为县直机关党委, 7月设县《大众报》社。11月设中共沾化县委书
记处,设第一书记和书记处书记。先后由李健民、李旭、李群、于永洪任第一书记;
李健民、杨再文、宫春山、袁树森、王震东、常振纲、郑继彤、成师农、王凤图、陈
光桐、 张连生、孟继纯、李振兴、刘明皎先后任书记处书记。1959年5月设农村工作
部,撤销生产合作部。1960年增设林业部、政策调查研究室和畜牧部,党训班改称党
校。1958~1962年又先后撤销文教部、政法部、工业交通部、林业部、财贸部、水产
部、 县《大众报》社、义和工委和畜牧部。1963年9月,中共沾化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召开, 选举产生中共沾化县第二届委员会,大会选出委员15名,候补委员3名。二届
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常委。于永洪为书记,王凤图、常振纲、刘明皎、
邢天才、 高会三为副书记, 常委由7人组成。1964年8月县委机构增设财贸政治部。
1966年5月, 县委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农村工作部、财贸政治部、纪律监
察委员会、党校、整党工作队、县直机关党委9个职能部门。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中共沾化县委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机构陷
于瘫痪。 1967年3月18日,“造反”的群众组织夺了县委的领导权,建立“革命委员
会”,实行所谓“党政一元化领导”。各公社党委也相继被“夺权”。1969年10月,
建立中共沾化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军代表王志廉任组长。相继在县直15个单
位、19个人民公社和1个农场建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5月,中共沾化县第三次
代表大会召开,恢复建立中共沾化县委员会,王志廉任书记。各公社陆续召开党代会,
选出新的公社党委会。1973年7月,邢天才接任县委书记。
1975年5月,恢复建立中共沾化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8月、10月先后恢
复建立县直机关党委和党校。 是年8月周士范任县委书记。1977年12月周士范离职,
苗仲德调任书记,副书记3人,常委15人。县委组织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
县直机关党委、党校。
1978年全县建立基层党支部875个, 党总支20个,基层党委22个。1979年恢复建
立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0年5月,中共沾化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苗仲德当选书
记。 是年10月恢复农村工作部。1981年6月设统战部。1982年设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
员会。 1984年3月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副县级单位,6月设企业政治部,7月设政法
委员会, 9月设组织员办公室,10月设中共海防工委,11月设老干部局。是年,改15
个公社党委为11个乡党委、3个镇党委和1个工委。1984年12月,中共沾化县第五次代
表大会召开,白殿忠当选书记,张奎和、马东向、张景祯被选为副书记。张景祯、马
东向分别于1986年2月、1987年2月离职,许国平(挂职) 、曹兴宽分别于1986年9月和
1987年2月任县委副书记。 1987年12月,中共沾化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白殿忠连
任书记,原野、曹兴宽、罗云岭、许国平被选为副书记。县委下设职能部门13个:办
公室、组织部、统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企业政治部、农村工作部、县直机关党委、
党校、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组织员办公室、海防工作委员会、老
干部局。是年全县基层党支部发展到768个、党总支2个,基层党委会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