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服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499&run=13

境内居民秉性朴实,崇节俭,“奇装异服”向受抵制。民国以来,男子多穿黑,
老头多穿青,老妪喜青和浅蓝,青年妇女穿花。男子夏穿浅色短衫,头戴苇笠,下地
劳动,短衫披肩,既遮日又透凉;春秋穿深色短夹衣,头戴帽垫,古朴大方;秋末初
冬,多在夹裤外面套穿棉叉裤(两只棉裤腿吊在腰带上) ,在夹袄外面套穿棉弯褂(无
袖领) ;冬穿纽扣系于右侧的大襟长袍,头戴毡帽(也叫“帽头”)或耳帽子,腰束布
袋,劳动时将前襟斜掖腰带间,方便利落,动作自如。未婚女子衣着鲜艳,款式古朴,
头梳过腰长辫,戴小型耳坠,不粉不脂,葆农家之秀容。成年妇女盘长发于脑后,西
部(黄升以西)束“盘头”,中、东部束“纂”(俗称“疙瘩纠”),中部“纂”短,富
国以东“纂”长。老年妇女衣着宽松肥大,束宽腿带。女帽有箩圈式、圆盔式。鞋袜
多自制,男穿布底圆口和长双脸纳帮鞋,青年妇女喜绣花鞋。
女子自古有缠足之陋习。民国时期提倡放足,并设“查脚员”赴农村检查,违者
罚款,但收效甚微。
建国后,缠足之恶习彻底根除,长袍很快消失,“帽垫”被“包头” (用毛巾包
在头上) 取代,“耳帽子”不见,“帽头”只有老年戴用。农业合作化后,女子穿花
的大为减少,除李家、冯家一带外,绣花鞋和过腰长辫基本消失。60年代后,青年妇
女多留齐耳短发,男子多戴遮沿帽。有些男子留平头,不戴帽。70年代末,“牛仔裤”、
“喇叭裤”、“健美裤”、“羽绒服”、“皮卡克”、“毛呢短大衣”等传入境内,
青年男女争相购买,追求时尚,青年女子烫发者越来越多,青年男子蓄长发、留青年
胡的也不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