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医疗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456&run=13

一、中医
县内历代有良医。清代,孙荫孙,善医伤寒,号称“伤寒圣手”;耿寿增工岐黄,
医人无数;李丕承精于中医外科,专治疔毒、瘰疠、结核,辑有《博济堂经验方》传
世; 姜奎阁医道高明,被誉为“医界明星”,辑有《随医录》8卷。民国时期,李凤
鸣、王笑如精脉理,善辨症;丁希照精妇科,研制的“调经种子丹”颇有良效;赵荣
谦精医理,临床经验丰富;张耀东精妇科,擅医伤寒。
建国后,杨观兰治疗各种恶疮有独到之处。徐成林,精于中医正骨、接骨拿环,
所制接骨膏,名闻一方。郭宝田精妇科杂症,擅医不孕症(棵上干、回头干)。魏藻文、
杨明经、尹凤岐等在中医技术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徐荣祥,创烧伤湿润暴露疗法,
并研制有特殊疗效的湿润烧伤膏,享誉国内外,是当代治疗烧伤创疡著名专家。乡村
医生张儒祥,精于中医医理,内外科兼治,医德好,方剂显效。
1969年新医疗法兴起,在针灸的基础上发展经络疗法、埋线疗法、耳针、电针等
疗法。70年代中期,对针刺麻醉的应用,取得一些成果。西医外科做甲状腺次全切除
术、阑尾切除术和输卵管结扎等手术曾运用针刺麻醉。由于对针刺麻醉的止痛原理在
理论上还没有解决,镇疼不全和麻醉效果不稳定,在临床上限制发展和应用。
从70年代至1987年,县内中医在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偏瘫、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女子不孕症方面也取得一定效果。

二、西医
1925年, 鲍作舟操西医行医乡里,能在乙醚麻醉下行截肢术和阑尾切除术。194
3年崔级三首次使用青霉素于临床后, 内科在控制感染和治疗某些传染病方面有较大
进展。
1960年前,内科仅能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科能做阑尾切除及处理一般外伤。
1960年后,大中专技术人才逐渐增多,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内科,自1965年施行第一
例肝脓疡穿刺和心包穿刺获成功及开展心电图检查以来,不但能熟练地诊治常见病症,
而且能诊断和治疗很多危重病症。外科,1963年作第一例胃大部切除术成功,后胆囊
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均获成功。
1978年后,医疗水平有较大提高。至1987年,内科,能熟练地诊断和处理常见病、
多发病,而且能运用国内外新的医学观点处理各系统的少见病、疑难病,并侧重向专
业化方向发展,尤其对循环系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病、肺心病及其他原因引
起的心力衰竭等有较深刻的研究,对复杂的病情变化能熟练地作出正确诊断与处理。
近年,对心肌梗塞患者开展心电图监护,使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降到5%以下。
外科,不仅对一些较复杂的病症能诊断和处理,而且手术范围也较广泛,如,开
颅取血肿、开胸食道癌切除、肾盂切开取石、肾切除、膀胱癌切除、输尿管移植术、
脾肾静脉吻合、全胃切除、脊髓肿瘤切除、椎板切除和肌腱移植术等。中国人民解放
军第二十一野战医院主任军医王鸿裕,精外科,熟练矫外、普外大型手术。1983年离
休回乡,除继续行医乡里外,还帮助县人民医院开展大关节整复、脾肾分流、肝叶切
除、门奇断流等多项业务。
妇产科,能诊断和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病症。如:各类难产、羊水栓塞、出血性
休克、不孕症、急腹症等。手术范围也较广泛,如各类难产手术、子宫全切等。输卵
管结扎,做到个人万例手术无事故,1984年和1986年分别受到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计生
委表彰。
小儿科,不但能熟练地诊断和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能运用国内外新的医学
观点和诊疗方法抢救和处理一些危重病证及复杂疾病,如严重水电解质失衡、心力衰
竭、呼吸衰竭和新生儿破伤风、硬皮病、败血症等。
五官科,一直是弱项,至1987年,基层医院仅能诊疗一般疾病。县医院能作上颌
窦根治术、白内障囊内(外)摘除术、青光眼减压手术、斜视矫正术、眼球摘除术等较
复杂手术。
放射科,60年代只能作一般检查和简单的造影。70年代,开展新的放射检查项目:
支气管造影、胆囊造影、肾盂造影等。至1987年,县医院已能作胸部体层及其他特殊
造影。
检验科,从开展血、粪、尿、痰、脑脊液常规检验开始,逐步发展到做血型鉴定、
血脂分析、肝功、乙肝表面抗元检查及血液生化、尿测定、二氧化碳测定及其他特殊
检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