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杂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415&run=13

渔鼓戏1723年(清雍正元年),胡家营村(现属富国镇)修建寺院时,有道士来此说
唱,村民学会其腔调,并逐渐予以衍化,把说唱形式的渔鼓搬上舞台化妆演出,发展
成为大型渔鼓戏,行当齐全,文武兼备。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也叫竹琴或道筒),唱
腔为渔鼓腔, 尾声有帮腔, 优美动听。解放后,曾上演过大型神话剧《东游记》、
《西游记》、《八仙》等,演员多至50人。1957年后,该剧团停止演出活动。
东路梆子清末,庄科村(现属冯家乡) 邀请无棣县艺人门保贞等传授东路梆子(俗
称“吼儿”) ,成立东路梆子业余戏班。之后,傅家、路王庄、边家均有人组织排练
演出,直至1957年,长盛不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演出。1978年
后,老艺人又登台献艺,但业余剧团已不复存在。
哈哈腔1950年,李雅庄(现属李家乡) 组织哈哈腔(也叫喝喝腔)戏班,学艺4年,
上演30多出戏。该剧表演朴实,以唱见长。伴奏除打击乐器外,以四根弦为主,月琴、
二胡配合,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