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400&run=13

民众教育馆附设民校1931年7月, 奉山东省政府命令建立县民众教育馆,并附设
民校1处。 1932年附办民众学校2处。 民众学校主要招收失学儿童和贫困青年,学习
《农业识字课本》和算术。
民众学校1932年沾化县义务教育实施委员会开办。 是年全县办民众学校7处。配
教职员9人。修业时间6~10个月。学员140人(毕业生65人,肄业生75人)。
冬学(午校、夜校)1942年,沾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为使群众教育、群众运
动、群众工作密切结合,创办冬学。一面识字,一面进行抗战教育。至1945年春,全
县解放区共办冬学348处。 学习人数达4824人。专职民师96人,无民师者,由本村小
学教员兼任或由年龄较大的在校学生当“小先生”上课。1945年10月,县成立冬学委
员会。从是年的10月到下年的清明节,在全县开展“冬学运动”。全县男女青壮年文
盲和失学儿童大部分参加冬学学习。据1949年2月统计:全县开办冬学的村庄263个,
夜校218处,学员6924人,午校202处,学员5952人。专职民师294人。
民校建国后, 沾化县继续坚持开办冬学,并将有条件的冬学转为常年民校。195
0年春,全县办民校165处,学员4150人。1951年,全县民校和冬学有较大发展。民校
学员达13943人,冬学学员达42419人。占全县(12周岁以下儿童除外)人口数的24%。
1952年上半年,将办得好的冬学314处转为民校,共391个班,学员18169人。是年秋,
在下洼召开“三模”(教、学、办)会议,决定在全县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会
后,全县办起速成识字班46个,学员1757人。1954年,扫盲运动结合生产,继续展开。
是年,参加冬学学习的青壮年农民为11516人,参加民校小学班学习的学员为90 00人。
聘用民师589人。在下洼完小附设业余高小速成班,学员51人,半日学习,1年毕业。
课程设置为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招收对象大部分是速成小学毕业学生。
1955年,全县乡干部参加文化学习的81人,3个班。农村午校班329个,学员5 987人。
夜校62个班, 学员1350人。高级民校15个班,学员468人。1956年成立县扫盲协会。
是年,农民业余教育发展迅猛,扫盲班人数达25242人,业余小学(包括高小) 入学人
数达2651人。 1957年,全县扫盲班入学人数35293人,业余小学入学人数3350人,业
余中学4处, 学员100人。民师教研组103个,业余传授站80个。脱盲人数3203人。是
年秋,教育局设工农教育办公室。
1958年“大跃进”中,各公社上报扫盲数字共58143人,声称基本实现“无盲县”。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县农民业余教育停办。
1962年冬民校逐步恢复。 据1965年年底统计:全县民校986处,1743个班,学员
48474人。 其中包括扫盲班621个,学员22099人;业余初小483个班,学员12466人;
业余高小169个班, 学员2761人;业余中学48个班,学员606人;技术班15个,学员3
29人;政治班(学毛主席著作)407个,学员10213人。1966~1976年,受大办“政治夜
校”的冲击,农民业余教育、扫盲工作中断。原有文盲未能扫除,又出现新文盲。
1977年,沾化县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恢复农民业余教育,大力开展扫盲
运动。是年秋,成立县扫盲业余教育委员会。文教局抽调32名教师,组成扫盲工作队,
到各公社突击扫除青少年文盲,总结永丰公社经验,推动全县扫盲工作。1977年统计:
全县青少年总数为83687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4159人,经1978年6月至1979年4月,
分期分批的考核、 验收,有10150人脱盲。1979年10月又提出“要巩固扫盲成果,尽
快扫除壮年文盲” 。经几年的努力,至1985年,全县少、青、壮年共有14275人摘掉
文盲帽子;全县15个乡(镇、场)中,有13个乡(镇、场)的非文盲率达到85%以上。其
中流钟、 黄升、大高、永丰4个乡达95%以上。全县按“标准”统计,少、青、壮年
非文盲率达89.3%。
随着全县文盲的基本扫除,农民业余教育的工作重点,转入发展各种类型的业余
文化技术学校的新阶段。1983年,全县创办业余农技学校55处,学员1893人。县、公
社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和巡回辅导短训班77期,听讲和学习人数13500人。至1987年底,
全县已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24处, 学员6491人。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402人。校
舍682间,试验场地985亩。业余文化技术学校,适应农业生产特点,农闲多学,农忙
少学,大忙放假,常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