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350&run=13

1950年,县合作社设立计划统计机构,建立统计制度。国营商品的流转计划由上
级专业公司代编下达。1952年始,县合作社实行计划经营,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
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 按月、季、年进行检查分析,不断加强计划管理。1
953年始, 国营商业的独立核算单位根据上级专业公司的要求编报商品流转计划。计
划指标大致包括购进、 销售、调入、调出、库存等项,每项只列数量,不列金额。1
955年始, 国营商业先后设置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开始,各公司的统计报表
直接报上级专业公司,商业局成立后,各公司的统计报表由商业局会统股汇总上报。
商业统计的内容包括:商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商品流转,市场商品供需平衡,主要商品
产销平衡,物价,商业劳动,商业网点,商业经济效益。
1958年,实行政企合一,以政代企,撤销专业公司。计划由县商业局直接编制,
报专署商业局和县计划部门审批。但受“浮夸风”的影响,商业计划流于形式。
1961年底,恢复专业公司,由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商业局双重领导,商业计划也实
行“双轨制”。此时期商品流转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购进、调拨、销售、储存等项,
分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执行。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商业计划管理基本
取消。
1970年后,先由各单位编制商业计划草案,由县商业局汇总上报,审批后下达执
行。1978~1987年,随着商业经济体制的改革,过去国家对商业计划管理统得过死的
弊端逐步克服,商业计划管理具备几个特点:
一、重视调查研究,重新认识市场;
二、依靠计划调节,疏通计划渠道;
三、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