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粮油加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260&run=13

一、粮食加工业
粮食加工一直沿用石磨、石碾。民国时期,下洼始有私营“惠成面粉厂”,日本
侵略军入境后停业。
1958年济南公私合营九联面粉厂迁址富国,建成沾化县面粉厂,成为全县第一家
粮食加工企业。是年秋转为国营企业。全厂职工33人,主要设备有60马力汽油机1台,
木制震动筛2台,可加工杂粮和小麦,设计年加工能力600吨。1965年对车间进行改建,
更新设备,购置较先进的5台20单式磨粉机,新增1台90马力柴油机。至70年代初,
单机磨房已遍布乡村,粮食机械加工基本取代人力畜力。1978年沾化县面粉厂又新建
生产楼,更新为国产最先进的M型汽压磨粉机全套机组,日产面粉50吨。
随着高压电输电线路的架通,全县粮食加工都逐步以电作动力。
1983年面粉加工企业有全民所有制1处,社办6处,队办23处,全县粮食加工业总
产值419.72万元。
1983年,沾化县面粉厂通过技术革新,自己设计安装木壳高方筛和原料提升机及
成品粮输送等装置,既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984年
7月, 根据上级要求,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建立食品加工车间。生
产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和面条,并承揽粮食代储和对外加工业务。至1987年底,
沾化面粉厂有固定资产107万元,职工62人。年创产值216万元,利润30万元。全县个
体承办机磨坊共97家,一般均拥有粉碎机、对辊锥磨及碾米机等,平均4.5个村有1处
机磨坊,居民粮食加工十分方便。

二、油料加工业
建国前,油料加工全由私人经营,工具主要是石磨、石碾、木质榨。豆油少,棉
籽油居多。棉籽油因不进行提炼沉淀,俗称“黑油”,除食用还可点灯照明。加工芝
麻油向用小石磨,故称小磨香油,远销京津等地。境内较大产家为下洼“裕兴油坊”。
1943年和1944年冬先后在太平镇和丰民三村建“太平油坊”和“丰民油坊”。
据统计:1949年全县植物油产量仅25吨,至1958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油料作物的增收,植物油产量到275吨,为1949年的11倍。
1959年富国棉花加工厂购进小型螺旋式榨油机8台,建成榨油车间,生产棉籽油。
1970年沾城棉花加工厂也建立榨油车间。1970年在义和建小型榨油厂,装95型榨油机
2台,但机器陈旧,故障迭出,生产能力低下,连年亏损,于1978年停产。
1981年省、 地两级投资120万元建日处理原料20吨的榨油厂1处,职工36人。于1
983年12月投产。主要设备为200型榨油机2台。
1982年6月黄升油棉厂榨油车间建成投产。 1984年6月黑龙油棉厂建成投产。198
7年,全县榨油企业有5个,从业人数121人,共生产豆油291吨,棉籽油1596吨,产值
747万元。总固定资产原值258.4万元。
在1984年后农村个体经营的榨油业,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结构的变化,
食油量大大增加,故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