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防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240&run=13

沾化县海岸线长170.5公里, 为平原泥沙质类型。岸坡平缓,易受季风影响,为
山东风暴潮发生年次最多的海岸带。每遇风暴潮,房舍淹没,人畜伤亡,田野斥卤,
人民深受其害,故境内人民很早就有与海潮作斗争的纪录。据民国《沾化县志》载,
筑堤防潮可远溯至18世纪初。
建国后, 50年代初,曾在中和堂村东筑长约4公里的防潮堤一段,渤海农场在场
周围也筑约长5公里的防潮堤。 这些工程规模虽小,但在当时起过重要作用。然均为
1964年大潮所毁。
1973年,为防护胜利油田对沿海地区的勘探会战,确保油田和沿海居民生命财产
的安全,东起利呈公路,西至曹桥沟,修筑全长20公里的防潮坝,顺曹桥沟东岸修筑
10.9公里的回水堤。防潮坝按防御1938年的3.75米潮水位超高2.45米设计。坝顶高程
6.2米,底宽大体50米,顶宽8米,临海面边坡3.75米以下为1∶6.5,3.75米以上和背
海面为1∶3.5。总体工程由惠民地区水利工程专业队伍指挥部组织沾化、利津、滨县、
阳信、惠民和博兴6个县施工。沾化工程位防潮坝中段,跨挑河东西两岸,长3244米。
由18个公社的2572名民工上阵。4月17日开工,7月4日竣工。共完成土方40.72万立方
米,工日26.75万个(实用工日17.23万个)。
为解决防潮坝以南的排水问题, 于1974年在防潮堤建支三涵洞,国家投资23.08
万元; 1975年建支四涵洞,投资21.78万元;1976年先后在回水堤上建二号、三号涵
洞,共投资27.96万元。
为及时排除河口油区的涝水、污水,保证汛期正常作业,于1976年冬开挖防潮堤
边沟,共挖土方75.07万立方米,用工32.15万个,投资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