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徒骇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231&run=13

一、干流治理
徒骇河源于聊城地区莘县文明寨村东,流经14个县,由流钟村西南入境。旧河道
向东北经黄升、泊头,至坝上村分为两支。南支经宿鸦桥东行,北支经富国折向东行,
又两支汇合,经孔家、罗家、邵家至大洋铺入海。自孔家以下时称洚河。境内河段长
65公里。雨季,西南诸县客水涌来,排泄不及,沿河漫溢,两岸田产受灾殊深。据民
国《沾化县志》记载:1477年(明成化十三年)曾经疏浚,约18世纪初(清康熙年间)也
曾自黄升店以下稍加挑挖,然决口坏岸并未筑塞。因此,嗣后1730年(清雍正八年)、
1747年(乾隆十二年)等年份多次泛滥。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自河南省铜瓦厢决
口,大水涌入徒骇河,将河道冲刷得既深且宽,遂有航运之便。1907年 (清光绪三十
三年),黄河在利津县薄家决口,洪水横流,将孔家至海口段淤淀。1908年(清光绪三
十四年) ,武定府组织人力在邵家村东向北挑一新河衔接巴沟子入海,但时涸时流,
终至淤塞。 1931年,山东省建设厅派员勘测,组织14个县的13.45万人首次对徒骇河
全线疏浚,并由坝上村东循北支旧道自富国向北挖一新河,经杨家庄子迤北,接久山
河,经下瞿阝、山后,西折北行与秦口河相汇,由套儿河入海,即现行之河道。翌年,
自富国向北在河槽内开挖一段深1米、 宽23米的子河,竣工后,河水不绝,舟楫航运
十分方便。1936年,县长梁建章奉令调民夫疏浚富国至久山一段,将挖出之土,尽培
堤岸。自此,富国以下始有堤坝。上述几次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遇客水下注,
依然不能解除洪涝之灾。
建国后,渤海行署水利局派员勘察徒骇河下游,编制出《徒骇河下游疏浚工程计
划》 。1950年3月28日,由垦利专署组织沾化、阳信两县民工,在徒骇河下游沾化段
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治理徒骇河施工, 共调民工8.32万人次, 历时70天, 完成土方
138.89万立方米。 治理后, 河床底宽20米, 边坡1∶3,平均水深3米,行洪能力为
98.92立方米/秒。
1954年春,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16个县的20万民工对徒骇河进行疏浚。沾化县承
担坝上至富国8公里培堤任务,出工3500人,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此外,于5月20~
30日完成下游护险工程464米。
治理后,仍不能抗御较大的洪涝灾害。1962年,根据排洪除涝的需要和财力所及,
经多方论证,选定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五十年一遇校核”的标准治
理, 搬旧堤筑新坝。 1963年冬进行第一期施工。 沾化境内工段长13.17公里,土方
86.52万立方米,工日74.15万个。由沾化、利津两县施工。利津工段为坝上至花家,
左岸长1.36公里, 右岸2.2公里,共长3.56公里。土方17.6万立方米,工日15万个。
沾化工段:花家至崔家岭,左右两岸共长9.61公里,出工15315人(最高到达21893人),
完成土方68.92万立方米,工日59.15万个。国家投资68.89万元,补助粮食67.47万公
斤。
1964年沾化施工3期。工段为左岸的西杜、郭刘、久山村前及右岸的鸳鸯坝,4段
全长7203米。 3月10日至26日,出动6个区1.3万民工和20台履带拖拉机参加施工。完
成土方59.52万立方米,工日43.4万个。国家投资48.73万元,补助粮食35.79万公斤。
11月19日至12月2日,组织9个区21524人,拖拉机40台,完成花家至久山16.63公里的
搬旧堤筑新堤任务。 土方106.01万立方米,工日48万个。国家投资51.04万元,补助
粮食45.51万公斤。 12月10日至24日,组织7个区1.9万人完成右岸孙家至坝上14.9公
里,左岸黄升至坝上15.01公里的施工任务。土方91万立方米,工日51.52万个。国家
投资58.9万元,补助粮食27.13万公斤。
经上述4期搬筑坝施工,垛断面排涝能力为259立方米/秒,行洪能力为885立方
米/秒。1964年大雨后,涝灾依然严重,说明“三年一遇”排涝标准太低,经省要求,
国务院批准, 徒骇河以1964年雨型 (汛期45天,面降雨量600毫米) 为排涝标准。以
1961年雨型(汛期45天,面降雨量400毫米) 为防洪标准进行扩大治理。1966年春,省
组织施工。 沾化境内坝上至久山段,切滩挖河17.9公里,裁弯1.2公里,由惠民、阳
信两县出民工2.2万人,完成土方151万立方米,工日达61.2万个。
1967年冬,省组织施工。沾化一次铺工,冬春两期完成。施工任务为坝上裁弯段
至太平河口左岸切滩和下游两坝接长。 其中切滩段长11.15公里,开挖宽70米,共土
方388.53万立方米,由沾化、阳信两县完成。沾化上阵9760人,大干一冬春完成郭刘
至太平河口左岸切滩段8.15公里,土方156.87万立方米,工日100.19万个;堤坝接长
左岸7.37公里, 右岸4.44公里,合计长11.81公里,土方50.93万立方米,工日17.68
万个。
1968年冬, 惠民地区在省统一组织下,安排阳信、无棣、利津、沾化4个县在沾
化境内何家至垛瞿阝段挖河切滩。沾化12个公社调民工8170人上阵,完成太平河口至
久山渡口以北右岸切滩任务,土方60.13万立方米,工日35.53万个。
1969年春, 省组织3个地区的20个县,出动21万民工对徒骇河按“1964年排涝”
标准治理进行最后一次施工。沾化担负境内坝上至渔山子段裁弯切滩任务,施工60天,
完成土方45万立方米。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大部分单位未完成任务,
所剩尾工拖至麦收后完成。 是年冬, 组织本县民工, 开挖坝上闸上下游河道,长1
200米, 宽180米,深5.8米,完成土方32.55万立方米,用工20.38万个。剩尾工土方
2.69万立方米,工日1.34万个,翌年春完成。
按“1964年雨型排涝、 1961年雨型防洪”标准扩大治理,经5期施工,徒骇河基
本达到河成、堤成、路成、田成(弃土修成台田)的标准要求。与秦口河汇流处排涝能
力为938立方米/秒, 行洪能力1418立方米/秒。成为境内行洪、排涝、排碱、灌溉的
最大河道。
经十多年洪水与潮流的冲刷,久山村东左滩地坍塌严重,到1981年河口距大堤仅
30米, 威胁附近村庄和农田的安全。山东省水利厅同意裁弯治理。1981年6月,省根
治海河指挥部批准施工。惠民地区水利专业队使用2艘80立方米/小时绞吸式挖泥船和
6部60马力推土机, 于9月20日开工,1983年6月30日竣工。挖河长1.2公里,挖土方2
8.65万立方米,筑堤土方3.5万立方米,国家投资74.7万元。
此后徒骇河引蓄黄河水,闸门长时间关闭,又因多年干旱,径流量小,致河道淤
积严重。据测,与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相较,总淤积量达380.08万立方米,平均每公
里淤积17.68万立方米。 大牟干沟入口段尤为严重,3公里淤积78.84万立方米,平均
每公里淤积26.28万立方米,最大淤积深3.3米,平均2.58米,排洪防涝能力大大降低。

二、支流治理
胡营河为排放胡营洼积水,1953年冬和1954年春开挖胡营干沟。起自胡家营村南
2公里处, 经胡家营东北行至北赵村西北入秦口河,长23.5公里。9500人参加两期施
工。共挖土方38.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旧人民币) 18.93亿元。1957年秋,为抗旱灌
溉,胡营干沟向上延伸至徒骇河,成为引水沟。1958年修建南赵水库,胡营干沟南北
贯穿库区,遂将上游改建为水库引水渠,下游则为水库泄水沟。1962年南赵水库废弃
还耕后,对库区至南赵段进行疏浚,共完成土方11.2万立方米,工日11.2万个,国家
补助资金14万元。1964年按“五年一遇”排涝标准的30%进行疏浚,上阵民工4000人,
疏浚长度21.9公里, 完成土方28.4万立方米,工日13.08万个。1965年冬,本着洪涝
分排原则,进行扩大与下游改道治理,并改称胡营河。这次施工自潘家沟村至南赵村
东16.9公里进行疏浚;从南赵东改道东北行,为新挖河。经久山、下瞿阝,于东山后
村东北入徒骇河,计长14.85公里。上阵民工7583人,完成土方88.64万立方米,工日
36.17万个。所剩尾工11.36万立方米土方,于1966年春完成。1970年冬,按“1964年
雨型排涝” 标准的80%扩大治理, 上阵8919人, 完成土方118.94万立方米, 工日
38.15万个。1971年冬,按“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治理,完成土方94.18万立方米,
工日34.82万个。 修建刚坝引水渠截渗沟长7.24公里,土方15.37万立方米,工日4.5
万个。治理后,全长35.3公里,边坡1∶2.5,河宽1.5~30米,设计流量48.1立方米/
秒, 除涝面积171.8平方公里。多年来对流域内排涝、治碱、灌溉及引水均发挥了很
大的工程效益。但1971年后,再未疏浚。据水利部门“三查三定”(查安全、定标准;
查效益、定措施;查综合经营、定发展规划) 实测,总淤积量47万立方米,排水能力
已降低25%。
洚河1957年夏,为防汛排涝开挖洚河干沟。南起孙家桥村东,东北行经樊桥、刘
彦虎村,至魏家桥村入太平河。1962、1963、1965年,根据排涝的需要,作为县级中
型排水沟进行疏浚。 1966年3月改线扩大治理,由宿鸦桥村向上延伸至高家村东南,
下自刘彦虎改道北行至垛南2.2公里处汇入沾利干沟后入徒骇河, 全长23公里,基
本形成现行河道,正式易名为洚河。1970、1974年两次均按“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
进行疏浚,投工40.5万个,完成土方总计110.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9.91万元,补助
粮食35万公斤。经十几年的淤积,排涝能力降低60%。1987年冬,为改善引水条件,
扩大灌溉面积,并解决滩涂开发淡水供应,调集11个乡镇的民工19688人,施工40天,
自原大牟干沟西伸至季姜村北一干渠,治理长度为24.07公里,完成土方116.9万立方
米。治理后,最大排水能力40立方米/秒,引水能力10立方米/秒。
太平河原为黄河决口冲刷出的河沟。1950年为引黄解决人畜吃水,第一次人工疏
挖。南起利津綦家嘴黄河大堤,至苏王庄入境,经魏家桥、杨家庄子入徒骇河,全长
42公里,境内长19.44公里,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经1962、1963、1965年3次疏浚,
使底宽分别为8、 10、12米,平均沟深1.5米,最大排水能力为12立方米/秒。1965年
冬,潮河开挖将其切割成段,以后未再治理,遂逐渐失去其原功能。
沾利干沟据查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黄河宫家口决口的主要溜道,后渐演变为
自然河流。南起利津县黄路台村北,西北行经后洼村北,于利国村东入沾境,经邵家、
小房家, 于垛南1公里处入徒骇河,全长34公里,境内为25公里。1951年冬,首次
疏挖。1956年兴建利国引黄灌区,将沾利干沟作为灌区排水干沟又作疏理,平均挖深
0.8米。 但以蓄为主, 该沟成为蛇形水库, 故淤积严重。1962年转排涝为主,遂按
“三年一遇” 标准清淤,疏浚总长度为31.8公里,沾化完成土方6.37万立方米。196
3年冬至1964年春, 沾利干沟作为徒骇河支流列为国家基建工程按“五年一遇”排涝
标准的60%进行治理, 疏挖16.8公里,裁弯3公里。裁弯段挖深3~3.5米,共挖土方
24.86万立方米。 国家补助资金14.44万元,补助粮食10.89万公斤。治理后最大排水
能力16立方米/秒。
沾利干沟对沾境东部几个公社的排涝改碱及人畜用水均起很大作用。但1965年冬
开挖潮河,在邵家东将其截为两段,后马新河扩大治理再次切割,遂失去作用。
单寺干沟起自滨州北镇以东, 北行于店子村东南1.5公里处入沾境。经石家、郑
家、 姜家窑、司家,在大牟村东南与宽河汇流入徒骇河,全长30.9公里,境内长9.1
公里。1949年春首次疏挖,1950年疏浚。1962年再次疏挖,做土方23.7万立方米,工
日16.13万个,投资14.51万元。1963年,单寺干沟作为徒骇河支流列入国家基建工程,
滨、沾两县疏浚治理长22.2公里,共完成土方42.05万立方米。其中沾化上阵4000人,
完成土方14.55万立方米。境内段底宽8.5~12米,边坡1:2,最大排水能力29.6立方
米/秒。1965年冬开挖潮河,在郑家村北穿越此沟截为两段。
沾利垦干沟1949年开挖, 1953年冬疏浚。因承泄利津、垦利、沾化3县涝水而得
名。自马营七村后起,经下河、刁家,穿义富公路至刘瞿阝西顺大沙河入套儿河,全
长32.6公里。1958年韩墩引黄灌区兴建,该沟成为徒骇河农场、耿局一带的引水渠。
沿途筑坝蓄水,成为竹节沟,淤积日重。1963、1964两年均予清淤治理。1965年,潮
河在刘家瞿阝西截断此沟,1973年开挖马新河,又占用马营七村至楼子段河道,此沟
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