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214&run=13

一、防治机构
1953年成立县兽医站,并逐步在各区建诊所,组织乡间兽医学习和串乡为牲畜治
病。至1966年,各公社均有兽医站,每站有技术人员2~4人。全县有防疫员125人。
70年代为适应“大养其猪”的形势,县、社兽医站纷纷举办赤脚兽医、防疫员培
训班。据1976年统计,全县有赤脚兽医300余名,防疫员500余名。基本做到大病不出
社,小病不出村,形成完整的畜病防治网。
1985年开始,黄升、泊头、冯家等乡镇先后实行防疫承包,积极发挥村防疫员的
主动作用。至1987年全县已普遍实施防疫承包责任制。

二、常见畜禽病及治疗
内科疾病:消化系统中马属动物的便秘疝、胃扩张、风气疝、胃肠卡他;牛的前
胃滞缓、瘤胃积食为多。呼吸系统疾病中马肺气肿、肺炎,猪感冒较多。循环系统疾
病中以马属动物的腹下水肿、心衰等为常见。泌尿、神经、代谢系统的病例偶有发生。
外科疾病:外伤、脓肿、牙疼等约占本科的37~45%;跛行、蹄病、关节炎等占
36~42%;角膜炎,结膜炎占6~15%,难产、胎衣不下等则少有发生。
对常见病、 多发病的医治水平也不断提高,据1987年兽医门诊统计,治愈率为9
4%。

三、畜禽防疫
据查,境内主要畜禽病共28种。其中细菌病传染病9种;病毒传染病6种;寄生虫
病13种。

沾化县畜禽主要疫病

┌────┬────┬──────┬────┐
│畜别 │细菌病 │病毒病 │寄生虫病│
├────┼────┼──────┼────┤
│马属动物│鼻疽 │ │焦虫 │
│ │腺疫 │ │马胃蝇 │
│ │破伤风 │ │园线虫 │
├────┼────┼──────┼────┤
│牛 │放线菌 │流行热 │疥癣 │
│ │ │ │焦虫 │
├────┼────┼──────┼────┤
│羊 │布病 │ │疥癣 │
│ │ │ │肝片吸虫│
│ │ │ │羊鼻蝇 │
├────┼────┼──────┼────┤
│猪 │丹毒 │猪瘟 │囊虫 │
│ │仔猪白痢│传染性胃肠炎│ │
├────┼────┼──────┼────┤
│鸡 │霍乱 │鸡瘟 │蛔虫 │
│ │白痢 │鸡痘 │球虫 │
├────┼────┼──────┼────┤
│兔 │ │免瘟 │疥癣 │
│ │ │ │球虫 │
└────┴────┴──────┴────┘

1953年县兽医站建立后,组织民间兽医,组成防疫队,每年两次在大家畜集中点
进行防疫注射。50年代中期开始对猪羊防疫注射。50年代末对鸡进行新城疫苗注射。
60年代起,各乡镇(公社)兽医站,常年在集市对交易仔猪注射疫苗。食品部门收购肥
猪时也先验防疫证。 80年代对狗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1982年注射2万余只,密度为
96%。1985年国务院颁布《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后,兽医站在各村聘防疫员,常年坚
持防疫。1986年全县鸡防疫密度为63%,生猪防疫密度在85%以上,90%的村庄实行
防疫承包。建国以来,使用的菌(疫)苗计20余种。
对畜禽疫情控制,特别对大家畜和羊的疫情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往往重视春
秋两季的突击防疫注射,忽视常年不懈的严格防疫,致疫情仍时有发生。猪瘟、猪丹
毒及鸡的菌病、病毒病还时时给饲养户带来烦恼和忧虑。
1958年在下河公社官灶、 北韩等10个大队,先后发现布氏杆菌病,感染率羊为5
%以上。 地、县两级卫生防疫部门,立即组织力量突击治疗。1969年又第2次暴发流
行,疫情涉及达16个公社1个农场共150个行政村,县防疫站在疫情发生地设点,长期
注射疫苗, 长期观察,连续7年,免疫活羊达27.9万只。有效地控制住布氏杆菌的蔓
延。1986年省、地、县三级防疫部门对上述区域抽样检查470只羊中,可疑病羊1只,
阳性率为0.21%,完全符合控制标准。

四、畜禽检疫
本县从50年代起即对进出境活畜(猪、羊、牛、马等)和畜产品实行检疫。1968年,
从内蒙、 新疆购进大量牛马,由于调运检疫不严,入境后从沾城公社发现6匹马患马
传染病,立即扑杀深埋,没有流行蔓延。牛、羊、猪肉都经检查无病后才准内销或外
运。自1985年始,兽医部门全面负责对县内中、小型肉食冷库的检疫。1987年,全县
检疫大家畜1325头,生猪1500头,活羊3550只,家禽3850只,免2500只。检出有病大
家畜150头,病兔85只。检疫猪肉550吨,牛肉120吨,羊肉35吨。查出有病猪肉1.5吨。
另检疫各种皮张1050张,羊毛20吨。
对检出有病活畜作隔离治疗或扑杀。对病肉则分别情况采取高温、腌制、深埋或
焚烧等措施处理,严防病源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