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机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5&A=1&rec=204&run=13

境内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作了耕、种、收、运等一系列适于当地条件的
生产工具。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操作笨重,功率不高。建国后,随着土地所有制的
改变和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步步提高,农民亦不再满足固有的耕作工具和生产方式,耕、
种、收、运等各种农业机器遂应运而生。这些机器的引进,各都经过试用和普及的过
程,均以其省工、省力、高效为农民逐步所接受。尤其粮食加工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
机械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把常年累月束缚在三台(磨台、碾台和锅台)上的妇女,从迟
缓的生活节奏和低效高强度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人民生活中的巨大改革,是
人民生活条件的巨大进步。古老而笨重的石磨、石碾已不再具实用价值。而成为历史
陈迹。
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多,县于1962年成立农机维修小组,至1970年,根据形势的发
展,扩成为拥有先进设备和较强技术力量的农机修配厂。在农机供应方面,也从建国
初只供销售传统农具的生产资料门市部,发展成为经营各种动力机械和各种作业机械
的农机公司,并有较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机构,为顾客提供方便。
农业科学将使农业机械日趋先进, 日趋普及。198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172台,5
5498千瓦。

一、耕作机具
农田耕翻、整平、中耕的传统工具有耠子、犁、耙、耘锄等。一头牲畜即可作业,
沿袭至今仍广为使用。锄头为农民必备工具。
1951~1954年之间,县内引进七寸步犁、双轮单铧犁和双轮双铧犁。都需强壮耕
畜牵动。因具深耕优点,曾一时取代旧式木犁。
1956年,县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引进1台DT-413型、7台GS-35型进口拖拉机和9台机
引犁、 2台机引耙、4台机引镇压器等配套农具。1957年又引进4台GS-35型拖拉机、3
台机引犁、 3台机引耙。此期,农业机械主要为县境东部人少地多区域作业。1956年
共机耕1.83万亩,机耙0.06万亩。1957年机耕则为8.05万亩,机耙1.12万亩。
1960年县内始用国产拖拉机。主要机型为铁牛-40、东方红-54;1963年引入东方
红-75;1970年引进铁牛-55;1972年引进泰山-25;1974年引进丰收-35;1985年引进
TS-220型推土机。
随着新机具的不断改革,农机耕作面积不断增加,耕作质量也随之提高。1956年
机耕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6%。 1957年为6.8%, 1962年为40.75%, 1978年达到
70.5%。生产责任制刚开始时,因地块划小,大型机械使用不便,机耕面积有所下降,
1985年仅19.7%。 但经改进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很快改变了机耕面积下降的局面。198
7年全县共有机引犁1617台,机引耙381台。

二、播种机具
耧是地方传统的播种工具,俗称种什。双腿,带种箱,自动下种并调节播种量。
因双腿间距离分为四寸耧、六寸耧、八寸耧等。种棉花或施肥需在耧腿上装一柳编叉
筒,边走边由手抓种子或肥料,以控制稀密。耧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的工序,
然后另以石砘压实保墒。建国后,各地视情屡加改装,遂出现单腿耧、三腿耧等。
1957年, 县内引进机引小麦播种机。有吉林产24行播种机、西安产4行棉播机。
由县农业机器拖拉机站统一管理,当年机播0.45万亩。此后10多年内,一直与各规格
耧并用。 至1972年,随泰山-25型拖拉机又引进与之配套的11行小麦播种机,1975年
引入9行播种机。 从此,播种机在种植小麦上广泛应用。1979年全县拥有各种型号播
种机190台,机播面积为26万亩。
1981年后,小麦播种机向小型及轻型演变,由24行、11行,缩减到9行或6行,泰
山-12拖拉机即可牵引。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可随意调动,不受地块大小限制,
深为农户欢迎。

三、灌溉机具
境内最古老的灌溉工具是桔槔、辘轳。50年代引进马拉水车,60年代普及手摇水
车。70年代田间工程、灌溉渠道及扬水站等逐步配套。农田灌溉以抽水机为主,动力
为柴油机或电动机。

四、收割机具
镰是本县农民收割作物的基本工具。收割小麦、大豆、谷子、高梁、畜草等至今
仍以此为主。其木柄之长短,镰头之大小,可视作业需要而定。
镢,用以收获根茎作物。挖刨根茬兼可松土、划沟条播、挖沟筑畦。其木柄长、
镢头大者称大镐,两手把持使用;小型的称小镐子或手镐子,一只手操持作业。
1958年县内引入第一台牵引式联合收割机,宜在地势平坦面积大的田地里作业。
至1979年,全县拥有各种收割机46台,其中割晒机41台。实行家庭承包后,作业面缩
小, 收获作物仍以镰刀、镢头为主。1985年始,收割小麦已部分地使用泰山-12拖拉
机牵引的小麦收割机,性能尚好,颇受欢迎。
1985年,县农技所研制出一种花生、蓖麻脱壳机,为手工操作,功率颇好。

五、农田运输机具
田间送粪,收获庄稼,拾柴割草,向靠肩挑或木制手推车载运。富有者用铁木轮
大车。1954年始有胶轮马车和胶轮手推车。1955年全县仅有胶轮马车32辆,胶轮手推
车240辆。1956年引进一部南斯拉夫产5吨拖车,1958年引进两部农用汽车。1970年后,
运输机械化才有较快发展。除少量汽车外,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大量出现在运输线上。
1980年后,农机个体、联体及专业运输户相继出现。除完成农田运输,还为城乡基本
建设拉砖瓦、运石料,并从事物资交流,沟通城乡往来,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
一定作用。胶轮推车、地排车在农村仍较为普遍,轻便实用,深受农家喜爱。

六、脱粒机具
碌碡是传统的脱粒工具。现在已被拖拉机牵引的镇压器所取代。1959年即引进动
力脱粒机械,然至1977年始为生产队所接受,各生产大队开始购置,用作豆类和玉米
脱粒。至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麦、谷类、豆类脱粒均以镇压器为主。
小型拖拉机即可牵引,场大场小都可使用。脱粒净,速度快,在农忙收获季节,养拖
拉机户作有偿服务,给农家很大方便。扬场仍靠木锨。清选仍用筛子簸箕。1987年全
县有脱粒机150部,扬场机有21部,多系农场使用,农村少见。

七、农田基本建设机具
境内农民挖沟培埂、疏浚河道,皆靠铁锨挖掘,肩担车推。50年代,车推多于肩
担。60年代,在大型水利工地上已不见肩挑或筐抬,在某些特需工地上,运用机械作
业。1973年引进平地机、开沟机、推土铲,1975年县农机所同农机修配厂共同研制出
1KX-120型牵引式双园盘开沟机, 用于农田基本建设。1976年引进铲运机,1983年引
进大型推土机,然均未应用于农业生产。
大量应用机械作业是1985年后的滩涂开发,营造养虾池。县农机局抽调技术人员
组成机械工程公司。 购置TY-220型推土机3台,完成土方80万立方米。据核算,该项
工程机械作业比人工作业节约92.4万元,且工期大大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