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613&run=13

附录

(一)旧志序跋选录

海丰县志述言
张克家

海丰旧有志,盖成于明孝武之间。今《山东通志》所列邑中数事,则犹旧志所载
也。蕲水易氏典教吾库时,以上大夫命,即旧帙益以新裁,为卷十八。近得遗稿,校
誊各异,当日未必出一手。嗣是妻祖雪竹先生雅以纂述为业。谓邑乘一事,尤不可缺。
言之胡侯,条奏数千言以上,旋及禄仕,未竟编摩。迄今以往,谈及百余年事,几在
懵懵。窃以国有史,郡邑有志,家有谱牒,皆以纪盛衰,寓劝诫,庸可缺乎哉。若乃
左右史之笔削惟严,守令之兴除是务,与夫孝子慈孙之竞竟无坠家声者,其义一也。
少宰冰壶先生前典史局,获睹全史,遇囊事有涉吾邑者,拈出示余曰: 是可取为邑乘
资也。余亦携有数帙,随朝务之暇,面相质订。复为余博取群书,以供采茸。历数月,
条目粗具。是在甲辰之秋冬也。继参邻邑各志,旁览一过,如入新丰市上,获睹旧观。
乃循九河故道,及城垒墟墓之在境内者,足之所摄,目之所瞩,几遍焉。凭往迹而忆
旷代之经营,披遗文而识前人之志事,不谓吾邑僻处海畔,遂听千古成寥落也。积岁
月所得,缀入各条之下。遇远近闻人,不惮造膝请正。凡所折衷备列于编。是役也,
始于甲辰之春,卒业于丁未秋抄,稿凡六易,视初所录者,存者仅半。然闻识止此,
校雠频数,转增芜陋,姑以备将来之草创云尔。余幼而寡学,竟无尺寸得效。以兹垂
老,谬欲及此,负慝弥深。念先人曾为拙宦,孺子元庆,嗣列乡书,敢曰先人之泽,
尚末湮于今日也。幸藉此役,得附先达之末,以永著焉。余即勉作书佣,以告事成于
邑人士,虽僭逾,其莫辞。 康熙庚戍夏五。

续修无棣县志序
侯荫昌

昔太公之封于齐也,赐履步疆,北至于海,课渔盐,利中国,富厚甲天下,泱泱
乎大风哉。历世以来,沧海日为桑田,拓地益丰,焦延寿氏所谓屏曹固国,富我商人,
利得如邱者也。五方之民,牵负襁至,来兹相宅,渐以繁庶。则其建置教养,以及屯
垦畜牧各大事,日举而月就,星野风角,形势永宜。城郭之兴筑也,乡社之位置也,
山林之启闭也,道路之通治也,黍稷长养,而牛羊蕃孳也,库序振兴,而人文辈出也,
是皆前贤经营创制,后哲因沿充实,其功非一手一足之烈。其事有再变,至道之序,
前者述而识之,后者征而治之。凡风俗方物,虞衡规约于政教之缺者,进而完美焉,
物产之隳者,进而增植焉,工艺之窳者,进而课最焉,是稽鉴于往乘,而措施于近政
者,固不重欤。无棣年来,潮沙填堙,益地且逾百里,土著游人之来受地而垦者相属
于道。过此数十年,将尽植西山之木,而蔚然增任村唐树之盛。则海壖之蕃饶,更足
以广齐北之版图,拓里乘之部居焉。余自民国壬戌岁来治县事,邑绅张君秋阳、张君
任夫等,以重修县志来署商榷,邦人君子,亦佥赞同其议。夫无棣县志书,自明孝武
时创修,历数百年,至清康熙间始续修之,今又二百五十余年矣,地形、物质、文化
日进岁增,目存而耳食者,传之久或积渐忘之,斯固宰是邑者所当黾勉组存者也。既
设局肇始,余自愧禄薄不足以助厚资,幸邑之贤俊相筹画,而竣其业。甲子县志成,
余适离任居济南,邑人以余曩预是谋,问序于余,余惜闻政未久,不得竟其绩,爱述
志书为用如此。后之君子其致意焉,是为序。中华民国十三年十月侯荫昌识。

(二)历代修志记略

本县修志,始于明代,至民国共四修,为本省修志最少县份之一。
明《海丰县志》: 久已失传,纂修人亦不详。明吏部尚书杨巍曾云“县久缺志,
无所考。去年丁未,予游京师,始得县志观之”。清代张克家在康熙《海丰县志·述
言》 中说“海丰旧有志,盖成于明孝武之间”。由此推知,当成书于1488-1521年。
清康熙《海丰县志》: 4册,约10万字。1670年(康熙九年) 刻,张克家编。克家痛感
“迄今以往,谈及百余年事,几成懵懵。”遂率子侄元庆、元醇辈,根据本县前任教
谕易之贞遗留的18卷志稿,自1664年(康熙三年) 春起,历时4年,六易其稿,于1667
年(康熙六年)秋修成。经知县胡公著及沾化李呈祥、吏部左侍郎王清鉴定后,由广东
学道张为仁订梓。
是志共12卷,依次为: 《沿革表》、《疆域志》、《风土志》、《事记》、《建
置志》 、 《职官表》、《选举表》、《赋役志》、《名宦列传》、《人物列传》、
《艺文志》 、 《杂志》 。卷首录有《凡例》、《考订姓名》、《海丰县总图》、
《城市图》 、《县治图》、《学宫图》、《八景图》。胡公著、王清、张为仁皆有
序。 胡序称是志“文而不饰、详而不芜”。真按语多冠以“某氏曰“, 《山东方志
汇要》以为该志“不脱明文气习。”
清宣统《海丰乡土志抄存》: 张守宣编,全书160余页,约5万多字。孤本,收藏
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全部手抄,既不署纂修者姓名,又无序跋,封面题头为《海丰乡
土志抄存》,旁缀宣统二年正月廿日”,扉页盖 “海丰吴氏”、“燕京大学图书馆”
两方篆刻钤记。
全书目录列《沿革》、《政绩》、《兵事》、 《耆旧》、《人类》、《户口》、
《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
务》等14类,无序号。与康熙《海丰县志》相比较,内容有所增加。
民国《无棣县志》:由王炳南、张方墀等46人发起,县知事侯荫昌等200多人捐修,
侯荫昌及继任熊化昌、 孙玮主修, 张方墀纂修。 自1923年春至翌年冬,历时2年,
1925年山东商务印刷所铅印。
全书6册,约30万字。分24卷:《疆域志》、《建置志》、《爵秩志》、《赋役志》、
《学校志》、《兵防志》、《典礼志》、《选举志》、《宦绩志》各1卷,《人物志》
4卷,《烈女志》2卷,《祥异志》、《风土志》各1卷,《艺文志》6卷,《丛.志》1
卷。
《山东方志汇要》认为“是志资料翔实,为民国修志中的佳本。”

(三)重要文献辑存

无棣、沾化分界协议

山东省济南道尹夏详奉按察使蔡批准勘定棣、沾淤地址,所议办法,开列于左:
一、棣、沾两县,以秦口河(一名大沙河,一名小洚河,一名南潮河)中心为界,
其上游自该河与烟袋沟分支处起,下游至该河支流之沾化沟入海处止,左属沾化,右
属无棣。
二、于沾化沟入海处设立界标,此后再有淤出新地,按照新立界标南北划成直
线, 左属沾化,右属无棣。
三、此项界水,应即定名为界河。烟袋沟及沾化沟,应定名为南支河,北支河,
以免混淆,并于沿河两岸分段设立界标。
民国四年十二月,无棣县知事曾有严、沾化县知事褚德芬公立。

我第四前线指挥部发表 无棣战役补充公报

[渤海支社十八日电] 山东解放军第四前线指挥部发表无棣战役补充公报称: 我
解放大军自本月十日,北渡黄河围歼伪“皇协军”成建基、韩兆坤、王福成部于徒骇
河畔之后,以席卷之势乘胜北上,大军所至,所向披靡。漏网之成建基,刘伯言等率
敌伪数百窜往无棣城与张子良部汇合之际,闻我大军所至,成、刘等末及入城即遁去,
我军将盘据该城之伪张子良部六千余及由庆云窜无棣之伪警备队长吴赞训部二 百余
包围城内。张逆坚持拒降,我军乃于十三日夜开始围攻,经四昼夜之激战,我军以强
烈之炮火将伪坚固之工事摧毁,于下午六时展开总攻,黄昏后我军一举攻入城内,展
开激烈巷战。一小时半,将敌伪全部解决。是役计俘伪副司令冯立纲、团长赵仲顺及
其他团营以下官兵五千四百余人,毙伤伪司令张子良以下千余人,缴获长短枪四千余
支,十五生的重炮一门,重迫击炮一百二十门,轻重机枪六十六挺,子弹六万余发,
战马一百三十二匹,电台两部,兵工厂一座,自行车一百五十辆,粮食一百万斤以上,
其他军用物资甚多。该城正在建立革命秩序中。
(原载1945年9月20日《渤海日报》)

山东省无棣县 河北省黄骅县
沿海渔场划分协议书

山东省无棣县与河北省黄骅县东面临海之行政区划是以大口河为界, 但在大口
河附近两县渔民赖以为生的海洋渔场,历来未曾划分界线,因而两县渔民在渔业生
产中不断的发生渔场纠纷问题,耽误了渔民生产,妨碍了渔民之间团结,也影响了
沿海国防的巩固。为了发展渔业生产,巩固沿海国防,两省领导指示“互相团结,有
利生产”的原则下,无棣和黄骅两县当地政府经过渔场观察和渔民座谈等调查研究
方式,进行了洽谈,找出了矛盾关键,在实事求是的精神下,双方取得了一致的意
见,获得了双方都认为是圆满解决的办法,现将协议列下:
一、行政区划:仍以大口河河口为界。
二、渔场划分办法:
1、网地形状:根据无棣县大口河海堡和黄骅县狼坨子村双方地形是东南西北互
相犄角海面重叠的地理特点,确定渔场中的网地是南北和西北交错的形状。
2、网地位置:无棣县大口河堡网地位置是以55年春己打网架西北端第一棵杆为
固定点,以固定点西南为方位线,在这个西南东北的方位线上,春季以水深大尺九
尺,木尺十三尺半处为打杆点,秋季以水深大尺七尺,木尺十尺五寸为打杆点,向
东南依次打杆。狼坨子村网地位置是以55年春已打网架南端第一棵杆为固定点,以
固定点正西为方位线,在这个正东正西的方位线上春季由东向西退至以水深木尺八
尺(大尺五尺三寸三)处为打杆点,秋季以水深木尺六尺(大尺三尺三寸四)处为打杆
点,向北依次打杆。
3、网地分配日期: 为使双方确定地深度标准统一,于每年春、秋打杆前由两打
杆委员会共同确定日期,同一天在原定方位测量水深打杆标准进行分配,但此日必
须在旧历初一或十五举行。
4、网地发展的限制:狼坨子在确定的固定点处向南不准增加网具,大口河在确
定的固定点向西北不准发展网具。
5、网地标志: 为使划分的网地固定起来,在双方确定的固定点装置木桃一个,
在双方的方位线上,在陆地各立标杆两根,以作打杆标。
6、大口河的护网架不许过河打杆。
三、航道安全办法,确定大口河的网架到狼坨子村的网架之间为航行道路,在这
个距离的面积里不许装置任何定置渔具。
四、关于越界捕鱼的办法。根据国家领海海面分属各省、市、县管理的原则,兹
确定:
1、定置渔具为避免、渔民纠纷和有利于鱼类繁殖保护工作,应在本县作业为主,
如须到邻县捕鱼,应事先取得联系,便于当地政府早作准备予以适当安排,渔民也须
持区以上政府证件始可作业,并应服从当地政府管理。
2、流动渔具作业地区可不受限制。
五、 本协议经过两县谊民代表会议通 过,经各该机关领导批准后即定案立即执
行。
山东省无棣县代表 高相侯 侯桂欣
河北省黄骋县代表 张元升 王占岭
河北省农林厅协助代表 安承典
公元1955年6月14日立

河北省人民委员会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
关于调整两省边界行政区域交接工作报告

国务院:
我们遵照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五日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冀鲁豫皖苏有关边界水利
问题的协商办法意见的批示》,组成了工作组,从十月十七日到三十一日在德州市对
有关划界的各项具体交接工作进行了协商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关于划界问题。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以四女寺减河和卫运河为省界的指
示,河北省在减河和卫运河右岸的庆云、宁津、吴桥、盐山、东光、故城六县所属地
区的四十七个公社,一千二百九十三个村庄,十二万九千六百二十九户,五十二万三
千七百一十五人,一百五十四万五千二百九十四亩耕地,划归山东省。山东省在减河
和卫运河左岸的馆陶、临清、武城、无棣四县所属地区的九个区,六十一个公社,八
百三十五个村庄,十二万七千一百六十九户,五十二万二千六百四十二人,一百六十
四万三千一百三十亩耕地,划归河北省。
德州市运河以西所属的十三个村庄仍属德州市。德州市同故城、景县、吴桥的水
利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处理:(1)按自然流势,下游要承担上游的水,德州市要承担故
城县的来水,景县、吴桥要承担德州市的来水,德州市和景县、吴桥,均废除所有阻
水的堤坝。(2) 德州市运河以西地区的工厂、电厂和村庄打护厂护村围堰。(3) 由两
省共同提请铁道部在德石路阻水地段修建排水桥涵。(4)提请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扩建、
增建故城县和德州市的扬水站,并将所有工程配好套,以发挥工程效能。(5) 德州市
南运河堤防提请漳卫南运河管理局统一管理。堤防标准按中央规定修建。(6) 过去的
所有规定,如与此法有抵触者,按此规定执行。
以上两省划出地区,从十二月一日起,由划入省接管行政领导。划界后,两省边
界和省内区域调整,分别由两省按国家规定上报审批。
二、关于干部问题,按以下原则处理:(1) 县级机关的党政群干部按人口比例移
交。(2) 县级企事业的行政管理单位的干部和职工,根据业务量的大小,由两省各有
关业务部门协商调配。(3) 整区整社划出的区社干部和企事业的基层干部和职工随地
区走。
三、关于财产问题。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除减河和卫运河左岸的德州市以外,均
以间为界,原地不动。在减河和卫运河右岸的归山东省所有。在减河和卫运河左岸的
归河北省所有。双方调动的干部一律不得携带公物。
四、关于粮食、财政、税收等均按照国家规划年度办理交接。
根据上述原则,两省有关业务部门同时进行了协商,制订了具体执行意见,以后,
交由有关专、县具体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过程中,两省均应教育干部群众,加强团
结,互相尊让,爱护公物,遵守纪律,服从分配,搞好生产和工作。
一九六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无棣县人民政府
关于保护河道堤防、沟渠、道路的布告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
力,兴建了大量的水利、交通工程,这是抗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方便群众生
活的强大物质基础,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富,为了巩固和发展水利、交通建设成果,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现根据国家和省府有关规定,
特布告如下:
一、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是国家管理重要河道。这些河道的堤防及堤
脚两侧(内、外各三米)保护地,国家已经征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扒口、开渠、
放牧、铲草、垦殖和建房建窑等。堤脚以外,漳卫新河临河三十米,背河五十米,马
颊河、德惠新河临河二十米,背河三十米,为堤防安全区(包括现有弃土),禁止打井、
掏洞、爆破、取土、埋葬等各种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堤防上,严禁履带拖拉机行驶。
在雨雪泥泞期间,除防汛抢险外,禁止车辆顺堤通行。河滩地不准植树、筑高渠,确
保汛期行洪畅通。
二、凡是县、社、队统一规划兴建的沟、渠、路,要严格管理。禁止在沟、渠、
路上取土、挖坑、扒口、填堵或随意垦殖等破坏行为,确保工程完整,发挥效益。
三、辛集、马村、白鹤观、胡道口四座大闸及其他桥、涵、闸,对蓄水灌溉、防
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必须爱护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破坏桥、涵、闸上的设备,
不准干扰闸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准强行启闭或攀登闸门,禁止在桥、涵、闸安全区内
(上、下游各三百米),以爆破方式捕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闸上闸下的堤防、河
滩地,要划定一定程围,归河道管理部门管理使用。
四、河道护堤地内及县、社公路两旁的树木,是河道堤防和公路的防护林,种植
的品种、规格,树木间伐或更新,必须在河道和公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有
步骤地进行,不得随意栽种或乱砍滥伐。这些树木,要按照规定,国家、集体按比例
分成。
五、沿河沿路的社、队都要建立健全护堤、护路、护林组织和制度。有堤防和公
路管理责任段的社、队,必须选派责任心强的专职护堤、护路员,从事堤防、公路的
养护和绿化工作。原有人员不能胜任的,要及时更换。对堤防和公路上的电讯线路,
护堤、护路房屋等设施和存放的防讯物资及其他物料,必须严加保护和看管,严防破
坏和挪用。
六、水利、交通、林业及司法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群众,
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群众保护水利、交通工程的自觉性。对保护水利、交通工
程有成绩的单位或个人,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前段破坏水利、交通工程的行为,要
认真查处。 对破堤取土的,要限期补填穷实; 对在堤防上建房建窑的,要限期拆除;
对填堵沟、渠的,要限期清挖; 对毁沟、渠、路种植作物的,要限期将作物除掉,整
平补齐。
对违犯本布告者,要按照有关法律、条例进行批评教育、警告、拘留或经济惩罚。
情节严重,屡教不改或殴打管理人员的,要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无棣县人民政府

关于对贝壳资源加强管理 禁止外流的通告

我县地处渤海沿岸,大口河、高坨子、棘家铺子等地储有大量贝壳资源,是我县
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为保证水泥生产,有计划开采,必须加强管理,严禁外流。
一、为加强贝壳资源管理,县府现责成埕口公社、岔尖公社、水泥厂组织管理小
组,立即至贝壳场地进行管理,坚决制止外流。对己外流的和已开采尚未运走的要进
行清理,按规定收费。
二、现在正在开采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开采,撤出场地。今后凡用料单
位,必须经贝壳资源管理小组批准,按规定开采。违者,管理小组有权制止,并视其
情节轻重,分别进行批评教育、扣留没收工具、罚款,直到交司法部门处理。
三、本通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无棣县人民政府
1983年3月27日

中共无棣县委、无棣县人民政府 关于沿海滩涂、荒洼管理问题的 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沿海滩涂、荒洼的管理,保护沿海土地资源,加快沿海经济
的开发步伐,全面振兴无棣经济,按照统一思想、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利国利民的
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植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一九五O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后,我县沿海地区的滩
涂、荒洼己宣布收归国有。一九五四年七月,无棣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无棣
县沿海草洼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明确地权界限和具体落实,致使在开发
中出现不少争议和纠纷,严重影响着开发速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
民所有…“和《草原法》第四条: “草原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规定,重申沿
海荒洼,滩涂的所有权归国家,即全民所有。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第十一条规定
重申,土地改革制度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缴销。
第三条 国有滩涂、荒洼的界限: 以泊埕河防潮闸为起点,向北至泊埕河与漳卫
新河汇合处,向东沿防潮坝到马颊河; 穿过老马颊河汇合口,以下泊头水库东、北堤
为界,南到五里台地上引水渠以南二公里(东经117°53′ 30″、北纬38°3 ′57″)
处,东到吕河; 过吕河,以埕口盐场防潮坝及自然边界线为界,到张东公路; 沿张东
公路向东移到埕口盐场五道扬水站西二公里 (东经117°56′ 43″北纬38°1′10″)
处,向南直到朱龙河北岸,沿朱龙河南岸向东移三公里 (东经11°58′42″北纬37°
55′8″)处,向南直到小米河,沿小米河北岸至秦口河(县界),以北以东地区,均为
国有土地。
第四条 沿国有滩涂、荒洼边界,由县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标桩立界,并建档设
卡,作为历史记载,对所设地界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动或破坏,违者据情
给予经济制裁或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国有滩涂、荒洼,由县人民政府按照宜渔则渔、宜盐出盐、宣牧则牧、
宜林则林的开发方针,进行总体规划,有计划地统一安排开发。开发后用于农、林、
牧、渔业生产的土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无偿划拨给国营或集体单位使用。
其审批权限:一千亩以下的,由县人民政府批准一千亩以上的,由地区行署批准,国家
建设使用国有荒地、滩涂以及其他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程序
和批准权限,经批准后划拨。
第六条 国有荒哇界限内的耕地和有法律依据属集体所有的荒地,以及原有的虾
池、渔池、盐滩等有劳动投入的土地,要服从总体规划和计划开发的需要。当国家开
发需要时,按国家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或进行适当调整。
对当时不能马上开发利用的荒洼,滩涂,由县人民政府委托有关乡镇管理使用,
需要时及时收回。
第七条 为加快沿海资源的开发速度, 依照《土地管理法》 第七条、第九条,
《草原法》第四条,《植业法》第十条规定,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统一部署和
谁开发、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将规划用于养殖业、盐业的全民所有的滩涂、荒洼
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从事养殖业及盐业生产,核发使用证,确认
使用权。使用权确认后,要绘图立标,登记造册。
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滩涂、荒洼,集体所有制的荒洼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
全民所有制的滩涂、荒洼,可由集体、个人合伙或个人承包从事养殖业及盐业生产,
也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联合经营或引进外资发展养殖及盐业生产。
第八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有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九条 使用全民所有的滩涂、荒洼或承包集体所有的滩涂、荒洼从事养殖及盐
业生产的,应按使用证或承包含同规定的开发时限和用途进行生产。不得随意变动、
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如因特殊情况,需改变土地使用权或因买卖、
转让土地上附着物涉及土地使用权转移时。必须报经县人民政府办理土地权属变动手
续,更换证书。
第十条 对无正当理由造成土地荒芜一年的,由发证机关或发包单位按同等条件
的土地当年总产值的百分之十收取荒芜费,用于滩涂开发,并责令限期开发利用; 逾
期仍未开发的,吊销土地使用证或解除承包合同。
第十一条 凡使用国有滩涂、荒洼的单位,必须依法向县土地管理局交纳土地
管理费,向财政局交纳土地税,其标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使用国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收回用地单位的土
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一、用地单位已经撤销或者迁移的;
二、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二年未 使用的;
三、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的。
第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在保护土地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
显著的;
二、 同违反国家土地法律、法令行为作斗争,制止乱占滥用土地方面做出较大
贡献的;
三、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第十四条 对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批准、非法占用国有滩涂、荒洼的单位和个人,
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和其他设
施,并处以每亩五百至一千元的罚款。
第十五条 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根据土地数量大小和情
节轻重,对当事人处以罚款。
第十六条 对期满不交出临时使用土地的,或者拒绝交出被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
的,强行收回所用土地,并每亩处罚款五百至一千元。
第十七条 在沿海滩涂、荒洼土地管理过程中,各级干部和有关人员,必须秉公
执法,坚持原则。对以权谋私或煽动群众闹事,阻挠开发建设的,给予行政处分,情
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中外合资开发经营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外资企业使用土地的,按
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县人民政府责成县土地管理局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沿海滩涂、荒连管理方面的规定
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日

(四)、诗文选

晚泊无棣沟
(唐)河间 刘长卿

无棣何年邑,长城作楚关。
河通星宿海,云近马谷山。
僧寺白云外,人家绿渚间。
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还。

登马谷山
(明)杨巍

平地突然出一峰,登临若在碧芙蓉。
盘河水绕疑奔马,古洞云深见蜇龙。
影落沧溟高气象,路经葭苇少行踪。
老僧已许岩头住,为我先栽万个松。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桃花岭(二首)
(明)东阿 于慎行

旧有沧洲兴,今成绿野游。
桃花千树雨,月色半间楼。
隐几岚烟湿,开筵海气秋。
却令麟阁上,图画想风流。
野筑非无地,楼居只半间。
竹深饶听雨,云起足看山。
燕雀清秋近,图书永昼闲。
思旧芸阁吏,何日得跻攀。

登古河堤
(元)蒙古 萨都刺

迢迢古河堤,隐隐若城势。
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
都邑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堤长燕麦秀,不见筑堤人。

大觉寺塔
(明)阳信 曾阴烈

孤峭摩云起,层层低翠微。
势盘千嶂秀,影挂万星辉。
健羽愁难渡,流云恋未归。
还疑风雨夜,一片影云飞。

次东无棣
(明)当涂 陶安

十屋老荒台,丰年亦可哀,
塔檐飞十级,城址拥孤台,
雪积驼蹄陷,云轻鸟翅开,
县庭贫少尉,举酒更怜才。

西桥牧笛
(清) 吴象默

散步郊原带落晖,西桥西去景依微。
参差茅舍日边隐,三五水禽抄际飞,
弥野云垂晴影乱,隔林风度曼声希,
众鱼恰卡丰年兆,牛背无心溢化机。

李左车墓
(清) 李白。

漠漠海云外,道左留古坟。
云是逐鹿时,邯郸老谋臣。
井陉寰中险,方轨不容轮。
千夫守间道,万骑成灰尘。
淮阴名将才,宁让广武君。
谁知谋不用,方成背水勋。
大抵英雄见,岂同龌龊人。
一朝帐下虏,俨成座上宾。
传檄入燕都,雷霆振耳闻。
山河齐十二,列如掌中纹。
同焉好奇计,显晦云泥分。
达者升天衢,轩豁出人群。
异此荆棘里,永閟下泉身。

吊王忠简公
(清) 吴象粥

忠简先生有敕祠,潇潇风雨泣霜枝,
千年俎豆西桥日,一死君王北狩时,
秋草荒坟埋剩骨,夕阳古渡下残碑,
孤魂凭吊苍茫里,白苇黄芽尽可疑。

秦台
(清)张廷翰

高台凌空翠,樵路平如砾。
上蒙千尺松,下接万里水。
不见徐福远,但闻祖龙死。
落日无人行,白鸥接翅起。

魏王豹墓
(清)李

一代分符主,固何瘗海滨。
不知渠是否,难问墓中人。

过故无棣城
(清)李鲁

故垒年深瓦砾希,千章灌木矗云衣。
速离骑马乘轩路,送尽韶华是落晖。

蔓草荒烟傍马蹄,聩聩拂柳似隋堤。
夜来一片城头月,冷照寒鸦树树啼。

九河
(清)滨州 杜堮

禹迹茫茫问九河,海滨碣石未销磨。
汉家分土名犹在,宋氏传经说竟讹。
自昔洪流归渤澥,岂容别派混滹沱。
岛夷尚识来时路,万丈潮头奈尔何。

枣园桥畔
(清) 李鲁

添得青林路欲歧,行人道是旧西溪。
红绫车幔梨花水,日暖沙柔陷马蹄。

代范忠宣公遗表
(宋) 李之仪

生也有涯,难逃定数; 死之将至,愿毕余忠。辄留笺垂尽之期,仰渎盖高之听。
中谢。 伏念臣赋性拙直,禀生难危,忠孝难得之家传,利害率同于人欲,未始苟作
以千誉,不敢患失以营私。盖尝先天下之忧,期不负圣人之学,此先臣所以教子,而
微臣资以事君。粤自治平,擢为御史,继逢神考,进列谏垣。荏苒五十二年,首尾四
十六任,分符拥节,持橐守边。晚叨宥密之求,再席钓衡之任,遇事辄发,曾不顾身,
因时有为,止欲及物。固知盈满之当戒,弗思祸寡之阴乘。万里风涛,仅脱江渔之腹;
三山瘴疠,几从山鬼之游。忽逢睿圣之临朝,首及迁芥之旧物,复官易地,遣使宣恩,
而臣目已不明,无复仰瞻于舜曰;身犹可免,或能亲奉于尧年。岂事理之能谐,果神
明之见啬,末获九重之入观,卒然四体之不随,空惭田亩之还,上负乾坤之造,犹且
强亲药石,贪恋岁时,倘粗释于沉迷,或稍舒于报效。今则膏盲巳逼,气息仅存,泉
路非遥,圣时永隔,恐叩阍之靡及,虽结草以何为,是以假漏偷生,制心沥恳,庶皇
慈之俯鉴,亮愚意之无他,臣若不言,死有余恨,伏望皇帝陛下,清心寡欲,约已便
民。达孝道于精微,断扩仁心于广远,深绝朋党之论,详察邪正之归。搜抉幽隐,以
尽人材,屏斥奇巧,以厚风俗; 爱情生灵,而无轻议边事,包容狂真,而无易逐言官,
若宣仁之诬未明,致保佑之尤勤不显,本权臣务快其私念,非泰陵实谓之当然,以至
未宽流人之往愆,悉以赦思而特叙,尚使存没,犹污瑕疵。又复未解疆场之严,遂空
帑藏之积,有城必守,得地难田。凡此数端,愿留圣念,无令后患,常轸渊衷。臣所
情者,陛下圣之资; 臣所爱者,宗社无疆之业。苟斯言之可采,则难死而犹生。泪尽
辞穷,形留神往。

答刘三川书
(明) 谷中虚

川东妖氛作孽,旋即扫平。公雄威壮猷,震播遐迩。此辈互相鼓煽以丑年当兴,
在北直隶、河南者遂相继而起,在西蜀者,亦即应之,庙堂之上,每以此为虑。妖贼
即平,宜速题以慰上心,其黄中已获,亦当题知。至于黄中余党,当即招降解散,以
空其巢穴,庶此事易完,兵得早撤,可以省费。盖黄中子弟济恶,固亦可恶,但其余
附从之徒乃大小男妇,尚有数千。若破寨剿灭,杀戮太多,恐涉于惨,想公好生之德,
必有所不忍。况此类有兄弟妻子,有族党亲戚,有房室田地,有家资产业坟墓。比之
倏忽啸聚之寇、流劫郡县之贼不同。其祸本由黄中之犯罪逃匿,始事固与县民争田仇
杀,而万县杜志深等俱系土豪,亦皆结党立寨,藏甲操戈,报复私忿,劫掠财物,桀
骜自凭,不听有司约束,与黄中无异。公细询之可知也。至于今春云、奉、万三县人
户被贼抢劫,则夔州知府陈时范听杜志深等轻举妄动,有以激成地方之祸,良可恨也,
故尽剿余党,不但有所不忍,亦有所不安。若万县诸豪民必欲尽剿者,一则目前可雪
仇杀之忿,一则日后尽种膏腴之田,而州中监军统兵者亦议攻剿, 盖以黄中降湖广,
颇抱不平之气,又畏公督过之,欲多杀以为功耳。殊不思川湖所共者一事,此事所重
者首恶; 首恶获则散余党,议善后,罢兵息民而事完矣,何苦多杀人以为功也! 矧数
千人并力一心,以死据险,岂肯束手待戮,官兵能保其不损伤乎? 困兽犹斗,其势然
也。若旷日逾时,师老财匮,更有可虑。且湖省劳费兵粮,专为四川; 若四川以湖广
不当受黄中之降,且将黄中送赴四川。湖广原只为四川,获贼非图邀功,要黄中何用。
但湖广粮运, 历崎岖千里, 转输万分艰苦,正合士有饥色之戒,无可奈何,得早完
一日,则省一日之费。又楚中郡邑,灾伤盗贼繁滋,修筑堤塍。赈济饥荒,皆一日不
可缓者,第乃为支罗么 久羁夷陵, 夷陵僻在远山之中, 诸凡料理不便,而归州、
巴东、巫山一带,往来传报,甚苦于应付之难,岁云暮矣,事无了期,三军疲于久露,
百姓困于久输,此皆兵家所忌者。恃知爱,乃敢直陈事势,惟台明鉴而察之,幸甚。

刻王阳明则言序
(明)谷中虚

余家海上,地遐而避。少习章句举子业,罕所见闻,初不知世有阳明先生者。偶
获《传习录》,诵其言,洒然悟,怡然契也,遂不能释手。自是每读书即心验而身体
之,颇融会贯通,不泥于世俗之见。迨年二十而登第,入仕途,始知阳明先生为当代
闲气人豪》也,恨生也晚,未得及其门。继获其全集读之,夷考其行事,先生之学果
有本矣,乃益笃信不惑。及见缮绅士大夫,讲先生之学者纷纷,多会聚往来,或行不
顾其言,徒假托名目,以图标榜称许,相攀援为进取阶梯,间有自立门户者,不过得
先生余绪耳。由是众论以讲学为伪,交相讥谤,因议及先生之学为禅。噫,过矣。学
之不讲, 是吾忧也。孔子未尝不讲学。夫讲学而行不顾其言,固非也。然所讲者是,
则何可以人废言。故闻人讲学而讥笑之者,亦非也。吾取其所讲者,以体验于身心,
发挥于事业,则益我实多。先生慨近世训诂辞章之习太盛,支离漫涣而忘其本根,故
直指学问头脑,以示学者。所谓顶门一针,学者试扫去平日之积习、先入之意见,而
敬诵其书,则中心未有不跃然若自得者。何者? 吾本体如是,圣人先得我之同然者,
惟此而已。若蔽于积习意见,则无怪其惑且谤也。故余断然以先生之学为学之正脉,
极真极切,无复可疑。吾所以信先生之学,乃信吾心耳,夫何疑。薛子为先生高弟,
居官有大节,遇患难而毅然不可夺,盖非徒讲说者。真所集则言得先生精蕴,因付诸
梓,与学者共之。

病中答李秀东书
(清)吴式芬

芬于明心见性,平日未尝少有功夫。于禅宗语录,亦未曾用心。惟自五旬以后,
守定“顺天知命”四字,渐能扫除妄念。今归里养疴,本无一事,兀坐一室,犹如枯
株,竟可一念不生矣。人生无不有所系恋,系恋生于贪爱,近来又将贪爱二字打空。
一身之外, 皆非我有。所谓要放下时,一齐可以放下。 活得一日,吃一日饭。天年
己尽,时至则行。此中泊然,无所住著,此芬近日养病之心境也。未知与语录等书亦
有暗合者否? 养之尽理,人事也,其能否得愈,则天也,尽人事以听天而已。胸中时
时有一死字,则诸相俱空,万缘皆灭。

马鸣黄河口
飞雪

夕阳沿着紫红的马背,悄没儿声地滑落,月亮攀着缨花牧鞭,爬上孤岛的夜空,
草原泛起银灰的涟椅。朦胧的暮霭,象透明的蝉翼,孤岛浸在静夜中。我迎着渤海拂
来的清风,闻着沁人肺腑的甜馨,漫步在黄河入海口的小道上,心里就象一根翎毛拨
撩着似的,舒服痒麻极了。
每当我跨上这秀丽的孤岛,总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多少丰美辽阔
的草原,呼伦贝尔、乌珠穆沁、嘎顺诺尔、金滩、银滩、伊犁河谷、若尔盖……但使
人醉痴般眷恋的,还是黄河入海口处的孤岛草原。尽管它是黄河母亲新孕育的一个婴
儿,在大自然造陆运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不足百岁的一朵浪花,地理学家
还没来得及将它写入地理教材,而不被外人知晓;也不是因为我,是喝黄河河口的乳
汁长大,有着那种“最甜还是家乡水,月是故乡分外明”的偏颇感情。孤岛,确实是
水饶草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的最佳草原,最理想的马场呵!
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只有远方的灯火,眨着蓝色的眼睛。鳞鳞闪亮的黄河,
犹如一条不知疲倦的游龙,摇头摆尾,载雾而来,携月而去,投入渤海温柔的怀抱。
它千回百转,万里奔来,在这渤海之滨,慷慨地献出这颗翠绿宝珠,怎不把我激动
的情思,牵向过去……
那是在我们祖国刚刚医治好灾荒的创伤,踏上经济复苏的春天,一个佩戴领章帽
徽的将军,要在岛上建立军马场。一队青年人,在刘贵远的率领下,迎着料峭的海风,
踏着枯草败叶,来到了山东的北大荒——茫无人烟的孤岛。黄河孤岛是个非常奥秘的
地方,杂草丛生,花蛇盘树,野豆遍地,毛蟹乱爬,是灌、狐、野兔的乐园。他们在
黄河边上选择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落脚之地。挖地窝,搭茅草,建起简易工房。
又在地窝北面,夹起排排芦苇风帐,就算是马厩吧。那些灰灰嘶鸣的伊犁马,火红火
红的蒙古马,体高腿粗的顿河马、阿勒登. ..... 相继引进了孤岛,“济南军区军马
场”的场牌子,别在了孤岛草原的胸襟上。呵,黄河,你大概由于头一回在这入海的
地方,结识了这么多欢腾驰聘的伙伴,引以自豪。呵,长满菖蒲的水甸,复盖一层黄
锈的沼泽,你也是第一次被那马蹄拨开,露出晶莹含羞的眸子,看到孤岛的天空,是
那样瓦蓝瓦蓝,马的形体,又是这样骏逸,垂着长发般的髭鬃,象簇簇飘浮在水天上
火红的云霞,而被激动的热泪盈眶吧? !
这些孤岛的年青人,用“东方红”阵阵轰鸣,唤醒了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了芬芳
的紫花苜蓿,播下了摇铃的大豆和甩缨的玉米,作为养马的精饲料。晚上,那飘动的
篝火和幽扬的笛音,引得火狐狸来回奔跑。烤得嘶嘶作响,使人馋诞欲滴的野味,人
们一边开着胃口,一边笑谈着孤岛的明天。“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清清的河水蓝蓝的
天……”的歌声,在柳树林里缠绕,在夜的草原上回荡。
草原绿了,又黄了。军马场扩建到二十多个连队,万匹军马在草原上攒动。
夏天的孤岛,是个绿的世界,又是个花的王国。碧绿的草丛和鲜艳的野花,互相
映衬,五彩斑烂,就象一只开屏的孔雀。那芦苇、白茅、野豆子、狗尾草、牛鞭草、
马绊草、画眉草、小蓟、大蓟、曲曲菜、黄花蒿、青蒿、 草食蚕、野大棵、柳穿鱼、
罗布麻、还有一些叫不上名来的花花草草,各自呈现着不同的颜色。桃红的、粉红的、
淡红的、淡黄的、杏黄的、乳白的、酱紫的、翠蓝的、淡青的……织成了绚丽的地毡。
马奔在地毡上,马格外骏逸,人浮在花海里,人分外精神。植柔、甜蜜,充溢着整个
草原。
不料,在这静谧之中,暴风雨突然闯了进来。狂风怒吼,黑云坠空,大雨倾盆。
啊,百年不遇的特大海啸暴发了,细听,隆隆之声从海边传来,犹如闷雷在天际滚动。
十二级狂 ,挟着海的浪峰,沿着黄河、黄河故道,沿着潮沟,沿着浅海滩,如万马
奔腾,咆哮着向海边的马厩、宿舍扑来。一眨眼,象风驰电闪的火车相撞,轰隆一声
巨响马厩、宿舍腾起一股烟尘,马在惊涛中挣扎,家属、儿童在海啸中哭喊。副队长
潘正元,这只草原的雄鹰,他率领牧工,劈浪峰,越雪谷,将一百六十多匹军马赶到
了高地方,把家属、儿童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与海啸搏斗时间过长,已经精疲力尽
的潘正元,再也无力上马,再也无力泅到牧友身边,一个浪头打来,他倒在水的怀抱
中……
牧工们喊哑了喉咙,流干了眼泪,回答他们的,只有咆哮的海潮和翻卷的浪花。
风停了,雨住了,海潮逐渐退去,天空升起了七彩的虹。有人说,那是潘正元用
青春的年华,编成七色的花环,赠给孤岛的牧工;有人说,那是潘正元挥舞着瑰丽的
牧鞭,赶着马群,到“青坨子”去夜牧……
“啊——嘞嘞嘞.....啊—嘞嘞嘞……”
一阵清脆的唤马声,把我从回忆中唤醒。月光下,几百头跃动的马匹,从我的眼
前掠过,慢慢地隐向了草原的深处,那远去的马和人的暗影,象是一幅剪贴画,微弱
的马蹄的沙沙声,更增添了孤岛的幽静。
从牧马人唤马的嗓韵里,我断定是一个牧马姑娘,不知怎的,一想到牧马姑娘,
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又在我的耳膜里鼓荡。董云茹、纪维兰、徐和平、王佳珍……
这些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姑娘,象喜鹊一样,叽叽喳喳,有的来自家家泉水、户
户垂杨的泉城,有的则是刚出校门的秀才。她们满怀激情建设孤岛,但一与前扑后继
的烈马打交道,就有点心惊胆战。牧马,必须首先要过骑马关。玩船、骑马、打秋千,
人们常说是凶险事,这是有点夸张,但学骑马要挨摔,这确实是千真万确。不过不摔
不成功,摔上几次,也就有了骑马的经验和驭马的胆识,她们就是在滚爬跌摔中,练
出一付骑马功。
马,不喂夜草不肥。夏天的孤岛,大地郁郁葱葱,正是抓腰的极好时机,马群要
进入全牧阶段了。夜晚的孤岛上,虽然没有凶猛的野兽袭扰马的安宁,但一个女孩子
在空旷的夜的草原上放牧,也必须有几分胆量,况且“孤岛蚊子大似鸡”,嘴比钻还
犀利, 叮着倒楣的皮肉,使人不寒而栗。马呢? 更是难以忍受,蚊子咬,马就跑,
狐狸叫,马就跳,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腾”—一只野兔,从马的足下跳进,逃向远
方。马受惊吓, 四散溃逃。姑娘不得不鞭打坐骑,将马圈回。尾随追马,地漏挡道,
稍不留神,马被绊倒,人来个前滚翻甩出好远,摔的鼻青脸肿。一群群马驹长大了,
一批批骏马牧肥了,披红戴花,应征入伍。“十姊妹”牧马班的名字,象插上翅膀,
飞遍草原,她们象夜空的织女星一样,闪闪发光,惹人注目。有多少颗炽热的心,装
进了彩色的信封,飞进了孤岛呵!
蜿蜒的小道,隐入了一片密林。细碎的月光,从林子的空隙间洒落,夜更显得幽
深、宁静。在一滩水墨画的葱郁的绿槐林中,眨着点点灯火的眼睛,如果我没有记错
的话,这是马场二连的驻地。我轻绕着三班的马厩,来回踱步,仿佛那冲天的大火,
又闪在眼前。青年牧工解焕鹏,箭一般飞向浓烟火海,头发烧焦了,衣服起火了,军
马抢救出来,而他却失去了知觉,当被抢救到医院,经检查,全身烧伤面积,达百分
之四十八点五,面部烧伤达百分之百,耳朵烧没了,五官变形了......但小解那美好
的青春的心灵,象孤岛上的野茶花一样. 把青年牧工的心映得更红了,青年人、把年
轻的孤岛打扮得更美丽,他们牧育的乘驮两用轻型“渤海马”,有的驰骋北疆,有的
巡逻南国,与英雄的解放军战士一起,保卫祖国母亲、儿童的鼾声,保护着四化建设
的花树繁荣。
耳边又传来一阵马的嘶鸣。也不知是遐思中远方马的嘶叫,还是近处孤岛草原上
的马鸣,我怀着这种迷惑,甜蜜的感情, 微醉在黄河入海口处的温馨之中。
孤岛的夜,静极了…...

(五)碑文选

重修大觉寺殿址记

(明)杨巍

大觉寺,在县城东南隅外,中有浮屠,巍然薄云霄,而殿宇佛像亦壮丽可观。县
久缺志无所考。去年丁未,予游京师,始得县志观之,寺创自庸贞观十三年,本名普
照云。夫尝读唐史,萧瑀作少傅,有地狱之说,厥后言不见纳,又请出家,则一时风
化可知矣,民之嗜佛奚怪焉。历五季、宋、元无所考。至我朝成化十七年,邑人宋福
胜增修之,其碑文乃邑使梁君善所撰者,扶扬幻化,不足以风,民之嗜佛又奚怪焉。
前年丙午夏,邑人全君续者,年八十余,以善闻闾里间,虽未削剃、惟佛是尚,见后
殿之址,旧虽砖石,圮坏者半,前殿则土筑而已。爱兴叹曰:土则不固,圮则不足以
示观,其何以劝人以善。乃募财鸠工,烧砖运石,再更岁月,而两殿之址,斩斩然整
且饬也。按此工成,银以两计,百有奇;夫以人计,千有奇,砖以方计,万有奇,而
匠氏之食饮,皆全君偕厥妇亲供其事,虽隆冬溽暑罔替。噫,可谓劳矣! 全君之亲若
友,以书抵京,求予为作记。予答书,大略谓韩子力排佛法,虽遭贬谪不辞,后乃与
大颠游,又称其外形骸以理自胜,君子曰:道不离器,外形无理矣,况初排而终与之,
何也? 天下遂以此为韩子病;予学不逮前暂,妄加崇排。人之病我者, 视韩子又多矣,
遂不果。今年复以书来。予惟有豪杰之才者,然后有特立之操,下焉随俗以陷溺,因
风而转移耳。夫苟陷溺于佛, 虽焚身熔骨,如平等阁者, 方自以为快然,全君犹其
浅浅者也。方今圣天子在上,彰道树轨,自朝廷以达海宇,罔不仰德易俗,夐出有唐,
而贤守令,承流宣化,又非前者可埒,而风俗之未正,愚惑之未袪,何也? 夫君尊令
严,尊则势隔,严则分疏;势隔者无侵沃之便,分疏者乏易入之机,而转移风俗者,
其惟我士大夫尔己乎? 是故君父者,大伦也,农桑者,本业也,日用者,恒道也。予
将尽孝于亲,输忠于君,进则食禄于朝,退则农以为食,桑以为衣,而日用之外,一
毫不加。然后阐生民之常,辩儒佛之别。所谓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方以
未能是惴,全君能从之乎! 全君老矣,嗜佛且笃,倘能从吾,则精力之情者,宁不丕
变乎,庶韩子之病可免矣。纪其事以俟诸后。

重修福胜寺记
(明)杨巍

万历二年,余与弟岩、婿范赓、男尔士静海上诸村,其逃亡之屋、芜莱之田,真
有掩泪不忍看者。过镇海寺,惟一病僧守香火,余皆乞食他方。读佛殿前一碑,称弘
治时此处土地肥饶,人民富庶。夫弘治去今,虽八十余年,然土地人民无异,何丰歉
悬殊若此! 既宿清凉庵、青龙寺,皆在海上。宿福胜寺,在古黄向边,大有风景,但
殿宇倾圮,僧舍萧条,犹之镇海寺然,夫民家内有俯仰之需,外有赋役之累,无怪其
困苦流离;若僧家乃方以外者,亦复如是,殆所谓 “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者矣。
十年壬午,余再起官,至去岁庚寅,邀来归。见乡人有架屋者,有艺树者,有开垦荒
田者,又闻青龙,福胜两寺,殿宇佛像修理庄严如故,盖由我圣天子轸念元元,一时
贤有司仰承德意,抑气运流转,将渐如弘治时耶? 福胜寺住持真宫来请记,遂书此刻
石,以俟于他日。余老矣,余婿与男犹或见之焉。助是役者为全有年,余少时同窗友
也,并请人姓名,皆列于后。

丁政委润生殉难碑记

子产云亡,宣尼泣其遗爱,随武既没,赵文怀其余风。烈士义薄云霄,声塞宇宙,
我何人斯而敢忍此终古! 况事变以还, 倭奴肆虐,国土沦陷。惟我优秀诸同志不甘受
日寇之惨酷,裒兵大选,顺昌之义帜高张,誓与贼不共戴天,拼殊死之战,以弭巨祸,
拯人民出水火,而登衽席乎,卓哉! 丁君政委讳洪津字润生,年已逾立。原籍无棣,
家道小康。幼攻读即异常儿,崭然见头角,遇人态度亲爱天成,持正义痛恶附炎趋势。
山东第四中学及曲阜第二师范毕业,勤学不辍。砥砺廉隅,志切深造。在军阔割据专
制压抑下,即蓄有天下为公、民胞物与之志,参加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仓皇革命,
见大无畏之气节,荡涤恶浊社会,解除群众痛苦。迨“七七”颠覆,慨入救国会,离
乡背井从事抗战,适八路军挺纵东来,更毅然竭诚赞画,蒙民众之推戴,上级之委派,
任沧县县长, 绰有召父杜母之风,处游击环境中,夙夜匪懈, 艰苦奋斗,使敌人不
敢猖獗,民其获高枕无忧。领导沧瀛群众踊跃参军,抗战力量日拓壮大。后调冀鲁边
区行政委会委员、第三专署秘书主任,运筹帷幄群能著职。一九四三年调惠济商三边
县大队政委,庆天生李晟,实为社稷鸿施。厥犹掌握全盘,举凡军事、政治、经济、
文化都有起色。虽尚未尽驱逐日寇出境,直抵黄龙,还我河山,敌伪敛迹,奠定胜利
基础及摧毁封建势力,渤海区之安堵如故,不受敌伪之蹂躏者,系惟丁政委之丰功伟
绩有以致之也。口碑载道,遐边无间。一九四五年一月驻史庙时,敌伪出扰,人民涂
炭。我丁政委亲与我陈大队副立民同志率背峞之军,大膊于李茂庄,以与贼遌指挥士
卒勇于搏战,抱灭此朝食之慨。俄而群贼踵至,彼众我寡,不幸于枪林弹雨中负伤数
处,犹不稍懈,督促进攻,痛下决心,宁为国族流最后一滴血,不作敌寇之俘虏,贻
辱于倭奴, 竟倒枪自戕, 呜呼烈矣,见危致命,为国捐躯,死其重于泰山,克媲美
武穆,堪为战士之模范也,然死者不死,成仁取义两尽之矣! 今伐石镌迹以达余之耿
耿,声之铭诗,俾行路歌之,永渤海之思。铭曰:
觥觥丁君,志节寇伦。皇天不情,歼我哲人。伊维哲人,博爱行仁。瞻顾国步,
饥溺斯民。 发硎新试,竟陨厥身。齑志没地, 壮气难伸。愿言思子,离索销魂。吞
声死别,怆然伤神。他年返里,徒恸陈根。呜呼痛哉!
惠济商三边县县长王权五挥泪诠次

无棣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革命烈士,捐躯殉国,后昆怀思,万世钦鉴,今掬诚捐资,树碑立传,以弘扬
其志。
无棣人民,足踏大地,荒拓海滩。负轭躬耕,抗暴斗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中国共产党于此播下火种,民众觉起,势成燎原,英雄辈出,率部有先,石景芳,徐
尚武,丁洪泽、王玉琢等,宣传马列,掀起农运,发动学潮,组织武装,同仇敌忾,
铲伪除奸。千余名志士,铁骨丹心,喋血疆场, 保家卫国,艰辛倍尝,革命斗争,风
起云涌,波澜壮阔,五十载历程,非同凡响,摧枯拉朽,战旗鲜艳,拨云见日,己教
日月换新天。
革命烈士,前仆后继,英勇奋进,求解放,创伟业,献出宝贵生命,丰功伟绩,
永注史册,彪炳千秩。青年师为楷模,将遗愿化作宏图。
铭曰:陵园肃穆,松柏常青,英姿永存,激励忠贞,日月同辉,山河共荣。

中共无棣县委
无棣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唐枣碑铭

唐元和八年(公元八一三年),海啸潮溢,棣域百里顿成津国,田园禾稼皆毁,村
屯树木尽杀,唯此树大难不殁,独与贞观时所建大觉寺塔比邻而立,昭示唐风,称奇
于世。仰李楼村民世代思泽,岁寒不折其枝,年荒不损其叶。结九瘿体态益壮,穿七
窍志气弥坚。今逢太平盛世,愈发欣欣向荣,可谓虬蟠衔嫩枝,峥嵘吐鲜果,长红常
表,庇荫枣乡,千载不衰,堪称寿树,令人叹为观止。值此无棣命枣树为县树之年,
特立此碑,以示珍重。

无棣县人民政府立
一九九O年十月一日

(七)民间故事

一箭地

传说很早以前,山东北边这片广阔的地面上,大部分地方都是海洋。靠海居住的
老百姓,因为缺地,每年种的粮食不够吃,整天起来愁眉苦脸,可总想不出什么好法
子。
这一天,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身上背着弓箭,他自己说是为世上百姓解愁消灾
的。百姓们一听,就把眼前的困难告诉了他,哀求他帮忙。老头笑笑说道: “到底需
要多少地呢? ”百姓们一听犯愁了,这可怎么算出来,怎么说呢? 有一个人就说“甭
要多了,只要地够种了,打的粮食够吃的就行啊。“自胡子老头看间不明白,想了一
会儿说“这么办吧,尽我的能力,能为大伙借一点是一点的,好吧? “说完,告别了
百姓们,来到海边,拖长声音大喊道“虾兵蟹将听着:告诉海龙王,我有要事求见!”
这龙王本是个善良的,听到报告后,马上请老头进了龙宫。等老头说明原因后,
龙王发愁了。他是同情百姓的,很愿意百姓们过得日子舒坦些,可是当初他夺取这片
海地时,死了不知多少兵将,要是现在又退海,简直是要他的命啊。老头见龙王不爽
快,深深地施了一礼说“你要真为老百姓着想,我倒有个办法。”龙王问:“什么办
法? ”老头说:“为解老百姓的危难你可以暂时借给他们海地种一种,以后再还你怎
样? ”龙王问: “借多少地,啥时候还呢?”老头指了指背在身上的弓箭说:“借一箭
地吧!我这一箭射出去,射到哪,海水退到哪。一年还你一头发丝,怎么样?“龙王听
了心想:反正有期限,就借给他们种吧!咬咬牙就答应了下来。
老头回到海边,抽出弓箭向海上用力射去。这箭穿过层层海涛,很久很久就是落
不下来。龙王一见急坏了,立刻命令虾兵蟹将迎着箭飞来的方向立了一座石柱,想挡
住那只神箭。那箭来势很猛,让石柱一挡,急速转弯,围着石柱转了四圈才落到海里。
从那以后海水一天天下降,一直退到立石柱的地方。原来,那老头是白鹤山上的
鹤仙,射的箭是一支神箭。退海地在百姓们勤劳耕种下变成了肥沃的粮田,人们再也
不愁吃穿了。听说那块截住箭的石柱,至今还留在渤海边上。

唐塔的传说

传说唐塔是一位神仙用一包袱砖石垒成的。 塔底青石板下有一口古井,是渤海
的海眼。民间有“倒了海丰塔,淹了无棣县”的传说。一次,大觉寺内一个小和尚用
水桶从古井里向外提水,水桶提多高,井里的水就涨多高。小和尚吓得松了手,水桶
随着一声巨响掉进井里,把海丰塔震裂了好几条口子。一天,有个老婆婆在塔下洗衣
裳。来了个白胡子老头,大声吆喝“锯大家伙。锅大家伙。”老婆婆搬出一个红盆子,
老头嫌小,老婆婆又把他领到一个大水缸前,老头还嫌小。老婆婆生气地说: “海丰
塔大,你去锯海丰塔吧! ”第二天,海丰塔上的几条裂口子全都铺好了,铁铺子足有
三尺多长。

盆市就在衙门前
——杨天官的传说

杨天官府建在北关。有一年夏天,天官大人穿着便服闲逛游,刚出北关,只见一
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推着一车红盆子上坡,拱了几次都没上去,累得大汗直流,冲着杨
天官喊“大哥,帮个忙吧。”天宫大人回头一看,汉子正可怜巴巴地望着他,这时的
天官大人不知那里来的一种闲情,就说: “好吧,我就认下你这个兄弟。”说罢顺手
一把拽上了坡。汉子放下车说“大哥,拿个盆子家去吧! ”天官大人心里暗笑: 我家
玉器成堆,谁稀罕这土玩意。可一看汉子这诚实劲,便说: “我家不缺这个,你快去
卖吧! 要是有事,到北关找我。那最大最高的门楼就是我家。”说完转身要走。“哎,
大哥,我头一回来这做买卖,还不知盆市在哪儿呢! ”天官一楞,他哪里知道盆市在
哪里,说不知道吧,怕汉子笑话,顺口说“在衙门前。”
汉子来到县衙门前摆好了摊子,那县太爷能干吗? 当下命衙役把盆子砸了个稀烂。
汉子哭了,这一夏天的买卖算是白做了,心里这个骂呀! 一跺脚,上北关找人算帐去
了。
汉子来到天官府门前,便与家丁们吵了起来。人家不让进哪! 这时,天官大人刚
回府,正在书房用茶,听得吵闹声,便走出来看个究竟。一看是卖盆的“大兄弟”,
便喝退家丁。汉子一见天官就哭开了,“大哥,你可把我坑了!”天官忙问怎么回事,
汉子便把实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天官听罢,火冒三丈,领着汉子直奔县衙。
汉子心里发毛,不敢吱声。刚到县衙门口,一名衙役想问,天官顺手一个耳光。
里边早有人给; 二太爷送倍去了。县太爷急忙来到大堂上。一见天宫发怒,吓得“扑
通”一声跪倒在地。口喊:“天官大人”。连磕三个响头。卖盆汉子一听: 噢,敢情
我这大哥就是杨天官哪! 我说这么气盛呢! 天官大人忍气慢声问道“是谁把我兄弟的
盆砸了? ”县太爷一听,吓得魂都掉了,怎么,刚才砸烂的盆子是天官大人的兄弟的?
哎呀,我可闯下大祸了! 丢乌纱事小,弄不好,还要把命搭上。县太爷脆地求饶,口
口声声说要赔。这下,可让卖盆的汉子抓着有把的烧饼了,瞟了天官一眼,挺直腰说:
“我那盆子可是上等货! ”县太爷急忙命人取来一百两银子交给天官。天官转脸问汉
子“可以吗? ”卖盆的汉子笑在心里,一车红盆子换回一百两银子,这好事世上哪儿
有? “行! 行! ”天官站起身走出大堂。突然他回头对吓变了脸色的县太爷说“以后
你这衙门前就是卖盆的市面。”县太爷连忙磕头答应。天宫走了,县太爷擦了把冷汗,
心里说“今天自捡了一条命。”
从此,无棣的盆市便在衙门前立下了,经过一个清代,直到解放后。前几年,无
棣市管所对市场进行调整,才把盆市迁到商场里。

(八)奇闻

路杨村的野鹊会说话

旧时,无棣农村少年有喂养野鹊(喜鹊}的习俗。
1942年春天,路杨村的同和、同立兄弟在村北樗树上掏了一只刚长毛的野鹊,捧
回家喂着。渐渐地跟人们都熟了,羽毛丰满以后也没有飞走的意思,可是谁也没有料
到后来竟能说起话来。
这年秋天,邻居家老太太每天到村外白菜地捉虫子。每到饭时,孙子峻岭总要到
圈子墙上喊“奶奶,家来吃饭啦。”这天,奶奶又听到喊声,回到家一看,还没有做
饭,峻岭也不在家。只好又回到菜地,刚蹲下,围子墙上又传来喊声“奶奶,家来吃
饭啦”。奶奶回头细看,围子墙上没有人,只有同和家的那只野鹊在围子墙边树上,
恰巧那野鹊又发出“奶奶,家来吃饭啦。”的叫声,才发现了这一秘密。开始这只野
鹊还只会学一些简单的话,慢慢地也能和人们对话了。
野鹊会说话的奇闻传开了,人们都来看新鲜事。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中午,四个陌生人来到路杨村,看到村民徐文明便异口同声地
恳求“大叔,你叫出野鹊来让我们看看! “徐文明见他们这么着急,便找了几只小虫
子捏在手里,高声喊“哈!哈!来呀! 来呀!”只这四句,就见野鹊从大桑树丛里 飞了
出来,还没落地便说产叫我做啥! 叫我做啥! ”落地后便在地上啄小虫子。四个陌生
人哈哈大笑,一个人说:“你们输了,你们输了! ”原来他们是打赌来的。这只野鹊
不单会说话,还特别机灵。徐和均在村外菜地里干活,国家吃饭把烟袋荷包忘下了。
被在菜地捉虫子的野鹊发现了。徐和均正在吃饭,野鹊突然飞到锅台上说“你那烟袋
荷包忘了!你那烟袋荷包忘了!”徐和均放下筷子一摸后腰,果然只有烟袋,少了荷包。
于是哈哈笑着对野鹊说: “你给我叼回来吧。”野鹊“呱,呱”叫着飞出去,一会儿
就给叼回来了。
野鹊会说话的奇闻传开后,来看稀奇的人络绎不绝。这只野鹊便成了路杨村的一
宝。 国民党独立保安第六旅旅长张子良听说后,于1945年春天派人强行要去。后来
六族从信阳城迁往无棣城时,喜鹊飞走了。

(九)地名考证

禹贡碣石在何处
韩凌泉

碣石,乃贡道标识;九河,乃贡道路线,名出唐虞之世,载之于《尚书·禹贡》,
至今大约6000-2500年。 从班固著《汉书》以来,考释者纷纭,而觅得故址原迹者很
少。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碣石位于昌黎县,亦说在乐亭县,近年又说在辽宁绥中
县。但也有人指出《禹贡》时代的九河不可能在渤海北岸入诲,这个山应在渤海西岸
的黄河故道入海处。后说虽确,但反响不大。笔者认为,前者所说的绝不是《禹贡》
碣石山,但也没有理由否定它叫碣石山,因为世界之大,重名的事物多着呢,不足为
奇。如此说来,《禹贡》碣石山的地理位置究竟在何处?正如后一种说法所指,“在
渤海西岸的黄河故道入海处。”
“冀州。. . .... 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
浮于济漯达于河”;“导研及歧,......至于碣石,入于海”;“导河积石,......至
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尚书·禹贡》)。《禹贡》中所指
的“河”,除黄河称河外,其它均称作“漳水、衡水、济水、摞水……。”很明显,
碣石、黄河、渤海系在一起,互为依存; 碣石、九河位居冀、兖之域的海岸。南宋蔡
沈说“冀州。帝都之地,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充州之域。
东南距济,西北距河”(《 尚书·集注》) 。以今地指,冀州包括“山西和陕西间黄
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河北东南部地区”;兖州之“济指黄河
以南自今河南荥阳北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南入海的古济水,河指自今河南武陟东北流
至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辞海》)。
九河者,《尔雅·释水》谓“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
鬲津。 ”蔡沈说,简絜为一条,另一条为河之经流。 自汉以来,讲求九河者甚详,
或新河冠以旧名,或一地互为多说,然其范围不出古冀、兖之域,即今河间、沧州、
德州以东,天津以南,滨州以北的广袤地区。九河既然不出这个地区,那么,碣石山
也不会愈此而挪移新址。 再者,九河并非确数,而系概指,或者说 青河水下游主要
干支有九。 古人常以“九 ”泛指,如“九天”、“九山”、“九道”、“九泽”等
等。所谓九河,水盛则漫衍,水衰则数道分流,或者经流独注;其实,经流也屡决屡
徙,频繁往复于冀、兖之域。黄河三角洲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是,彼堙此辟,此堙彼
辟,往复堙辟无计,那么,后世求九河故迹原道于地表,岂不是太困难了吗?
九河堙地不可辨,而碣石山却没有趾顶背没,依然屹立在渤海西岸。所以,明末
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肇域志》里称,济南府海丰县(今无棣县)有马谷山,即古碣
石。清乾隆辛酉进士、礼部尚书,滨州杜堮《九河》诗云:“禹迹茫茫问九河,海滨
碣石未销磨,……。”其自作注说“九河古道,在德州、河间、棣州之地,与禹贡大
陆北播九合之文合。自天津南尽棣州,数百里内,惟海丰旧河岸有马谷山,趾顶皆石,
周围三里许, 形如碣, 盖即同为逆河处,与禹贡夹右碣石之文相合”。 (1925年版
《无棣县志·艺文》)。
有人问, 文献少征, 或征之不足,不有武断和附会之嫌吗? 答曰,不然。昌黎
(古属平州)碣石,只是根据班固泛记山川的话,何尝有确证呢。沦于海之说,系郦氏
查无实据而附会之论。其后析疑,又以海北它山当之;征之不足,又出现没于平陆之
说。考据稽证,往往后出者胜。前人未发现的事物,常常被后人发掘出来,且载之于
籍; 后人发现名实不符,以正其误,又书之于册,不亦可乎。谁敢保险,写入文献的
东西都是对的呢,历史上的事物都以真面目昭彰于世了呢?
《汉书·地理志》载“碣石”释为“临海之著石也。”唐颜师古则解为“碣,碣
然特立之貌也。”宋苏轼则谓“夹,挟也。自海入河逆流而西,右顾碣石,如在挟腋
也。 ” 山东无棣县北的马谷山,形似黛螺,茕茕孑立,依海带河: 既符合《禹贡》
“夹石”、“逆河”之文又契验“临海之著石”、“南然特立之貌”和 “右顾碣石,
如在挟腋”的解释,为什么无尽期地朦胧在历史的纱缦里呢? 其在于黄河屡徙,故迹
填堙,区划多变,龃龉交错,禹贡碣石也随着时移事异频更其名,而正史此载彼删之
故也。
《尚书·禹贡》首载“碣石”,而《春秋左氏传》则称“无棣”,《魏书·地形
志》则易名“盐山”《清史稿·地理志》则改呼“马谷”,当地人则叫“大山” 。
《春秋·左氏传》谓: “......赐我先君履,......北至于无棣。”齐四履之地、
东海西河、皆水; 南穆陵北无棣,皆山。其时,九河早已在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
之前,即归入经流,且北迁,而旧迹故道堙填,难以辨识了。西汉在其地置渤海郡章
武、高成、千童、阳信等县,其山划入阳信,所以《魏书·地形志》说“阳信,......
有盐山(神祠)”。到公元586年(隋开皇六年),割阳信、绕安(千童县易名) 两地置无
棣县, 山入高成县界; 至隋,高成县借山名更为盐山县,所以《隋书·地理志》说
“盐山. .....有盐山、峡山”(峡山,后称骝山,俗呼为小山)。公元1373年(明洪武
六年) ,无棣县改名海丰县,到清初盐山县东南滨海部分划归海丰县,两座山也随之
划入,并易名马谷山、骝山,所以《清史稿·地理志》说“海丰,......西北骝山,......
鬲津河经马谷山入。”。1670年(清康熙九年),《海丰县志》始载山川,说“马谷山。......
较骝山差大,俗呼为大山,高三里许,周遭六七里……”; “骝山。......俗呼为小
山,山首高一里许……”。1964年边界调整,骝山入海兴,马谷山仍属无棣。综观沿
革之略,碣石、无棣、盐山、马谷、大山,名称虽然不同而实为一体。
上述表明,禹时九河不出今无棣、阳信、沾化,具体地说不出漳卫新河 (古鬲津
河,亦名老黄河)和徒骇河(有的书上叫土河或徒伤河)之间;两河之间除去无棣的马谷
山以外别无它山。碣石位居海滨河畔,唐虞直至秦汉,人迹罕至,所以难得青睐。汉
魏以还,班氏已错,郦氏附会,其后求碣石又多以秦皇、汉武、魏武、唐宗登临为据,
奉班、郦之说为不刊,因循相袭,于是河道自在渤海西岸,确石自在渤海北岸。离则
各有佐证, 合则辄见抵捂,所以又出现“没于陆”之说。 1976年谭其骧教授在《碣
石考》一文中说“约在郦道元之后的北朝晚期,山前出现了大片平陆,从此碣石不再
成为登临胜地,那块枕海石和那块特立的碣石,终于被全部埋没在平陆了。”
谭其骧教授的论断,可说有一定道理的,只借言中部分。从黄河变迁史和地质角
度来说,无棣境是黄河三角洲的一个早期叶瓣,在5000多年前无棣东北境尚属浅海,
古黄河已经北迁。大约在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至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
黄河曾先后在今河北省的黄骅、海兴一带入海,形成了一个向海突出的亚三角洲。岸
线在漳卫新河(古鬲津河,亦名老黄河) 河口以东。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 以后
黄河改道苏北,到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省兰考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
河道由利津(自东汉以来,亦曾于此入海)入海,在徒骇河以东形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
新老三角洲之间的无棣东北境,实际是更早期的三角洲,滨海数条“岛链”贝壳堤的
形成即是很好的证明。 马谷山东约10公里处的马家山子有条贝壳堤,堤底的C14年代
数据为5370士88年,是古大河徙移后逐渐形成的。大河迁徙,其后失去了河水动力,
单由海水动力发挥作用,潮推液卷,把大量介壳搬运到高潮线以上,时永月久,积垒
成堤。由是即知,5000多年前大河曾在此地入海,并形成了早期三角洲叶瓣。河湮海
浸,自然和人为,使马谷山以东形成了大片平陆,马谷山也相应变“矮”了,但没有
“全部被埋没在平陆之中”。
马谷山, 周跨0.39平方公里,海拔62.4公尺,C14测定系12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
物堆积而成,石质系火山弹、火山灰、玄武岩。玄武岩的绝大部分隐伏于第四系沉积
物之下,从距马谷山北约10公里的堤口地质钻空揭示。25米以下有马谷山玄武岩板层,
这就是说,马谷山至少还有25公尺埋没在平陆之中。
从记载上考查呢,有文献可据; 从地质上论证呢,有实体可稽,所以,无棣的马
谷山是《禹贡》南石无疑。

(十)存疑

无棣旧虽有志,但间隔时间既长,记述又失之过简,给历史留下不少疑案,以致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次修志,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对无棣历史作了
较全面的审查、 核实, 对发现的历史疑案及错案均作了深入探讨,不少问题己根据
“三新”的要求作出结论或订正,记入有关各志篇;然仍有几个问题未能如愿,特附
列于此,以待进一步研究。
“无棣”之含义 “无棣”之名始见于《春秋左氏传》,谭其骧教授主编之《中
国历史地图集》 以“无棣” 为水名,标于西周。但“无棣”二字究系何义? 为何以
“无棣”命水名? 则无解说。民国时期贾恩绂氏修《盐山新志》,解为“广漠无尽”
或“不毛之地”。建国后,又有人训“无”通“芜”,提出了“广被棠棣”的新见解。
但究以何说为是,终无依据。
剧口镇的位置 《元丰九域志》载: 北宋无棣县辖五乡三镇。三镇中无棣、车店
两镇的的位置已确定,唯“剧口”一镇,地理位置不详,《中国历史地图集》亦未标
注。
今无棣旧城区在元代建县治前的名称
今无棣县城旧城区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建为县城。此前究系何名,无考。然唐
贞观十三年在此建普照寺(明改大觉寺) ,又筑十三级舍利塔,元末东无棣城(保顺军
城)毁于战火后,又徙县治于此,疑非一般村落。有必要继续作深入考究。
明初棣州无棣县裁撤时间及合并方向
棣州无棣县, 明初一度裁废,但裁废时间 及合并方向均无记载。经多方核对,
我们发现《海丰县志》及《无棣县志》“县治”及“学宫”条下均记载系洪武三年重
修,据此,棣州无棣县撤废时间当在洪武三年底或洪武四年,具体时间尚待查证。
合并方向当为阳信县,因为阳信县洪武年间未撤销,但亦无并入无棣县的明文
记载,故与裁撤时间一并存疑。
海丰县部分里镇位置 海丰县明初分4乡25里, 中期增为43里,清代中期增为45
里。本次修志对45里进行查证,已有26里能基本确定其方位,尚有19里有待考查,今
按其辖乡分列于下:
庆云(南)乡 保全里、保义里、苏望里、崇义里、崇和里、柳铺里
时雨(西)乡 永乐里、黄台里、马步里、新兴里
钦贤(东)乡 归仁里、尚和里、青丘里、新安里、丰乐里、富民里
海丰(北)乡 永宁里、海丰里

《无棣县志》编纂始末

《无棣县志》的编纂始于1982年。是年底,经中共无棣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
定,成立了无棣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此项工作于1983年全面
展开,在全县40多万人民的支持下,经10个春秋,终成本志。
10余年的编纂工作,大体分6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即从1982年底至1983年5月,主要是建立班子。此间在县级班子组建
的基础上,县直有任务的48个单位也分别建立了由领导同志、行政秘书等人参加的部
门志编纂小组,各乡镇也按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机构。班子确立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
学习方志基础知识,制定编写计划,设计志书总体框架,编写资料采访提纲。
第二阶段, 即从1983年6月至1987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是搜集资料。在四年时间
内,县史志办公室的编采人员不避寒暑,长途跋涉,到过大江南北,去过长城内外,
访问过当事人,询问过知情人,查阅过图书、档案,行程10万多公里,采访上千人次,
翻阅群籍案牍,收集资料1000多万字;各乡(镇)、科局向县史志办提供资料3000多万
字;总计征集资料达5000多万字。同时编辑《无棣县志资料汇编》32册。
第三阶段, 即从1987年下半年至1990年4月,主要工作是编辑县志初稿。在初稿
编纂过程中,县史志办公室同志各领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合作。同志们根据编志的
需要,认真钻研史志业务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虚心学习各地经验,既遵守传统修志
章法,又依据县情和新方志的要求大胆创新,力争在内容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及无棣地方特色,在形式上也力求有《无棣县志》的个性。此间省、地史志办公室同
志及时进行了指导,帮助我们调整了篇目,解决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初稿完成后,
随时交有关单位进行了对口审查。历时三年半,于1990年4月将100多万字的初稿打印
成册。
第四阶段,即从1990年4月至1991年4月,主要工作是初审县志初稿。为了审阅好
初稿,县委、县府由分管县志编纂工作的领导同志牵头,吸收统计、计量、保密等科
局领导及了解县情的老同志建成审稿委员会,计14人。审稿委于1990年4月至1991年4
月先后分8批对志稿进行审阅,提出960多条修改意见。此后县史志办将意见汇总分类,
进而又根据各专业志稿修改任务的大小,制订出修改方案。
第五阶段, 即从1991年5月至年底,主要任务是根据拟定的方案,加工送审稿。
此项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由各编辑根据初审时提出的意见,分头加工原撰写稿件。
第二步由三位副主编分口把关, 同原撰稿者协商修改,着重解决重复记述、风格不
一、缺项断线问题。继而由主编总览合成。最后由地区史志办抽查有关志篇,检查发
现问题,提出修订意见。第三步根据地区史志办抽审意见,再由主编、副主编通审各
篇,行政领导班子抽审重点志篇,医治志稿中的硬伤。经过办公室全体同志奋力笔耕,
于年底纂成了县志送审稿,由县志编委会审查批准,铅印成册。在此基础上,经过充
分准备, 于1992年元月6日至11日在无棣宾馆召开了无棣县志评审会。与会者来自北
京、济南、东营及本地区五县一市,总计30余人。会上对志稿进行了全面的审阅评定,
在充分肯定志稿的前提下,提出1000多条修改意见。并决定《无棣县志》下限由原来
的1987年下延至1990年。
第六阶段, 即从1992年2月至1992年底,主要任务是:续编三年的内容,根据评
审会上提的修改意见将送审稿加工成报批稿。这时期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县委、
县府为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专门召开了以征补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县志编纂会议,在
全县范围内重新广泛发动。县史志办本身充实力量,科学分工,全体同志团结协作,
共同努力,不分份内份外,大家牺牲好多个节假日、星期天,昼夜奋战,在不到一年
的时间内, 征补资料30多万字,编写续稿15万字,同时,较高质量地完成了志书统
编工作。至此《无棣县志》这一巨大的文化工程胜利竣工,经地区、省主管部门批准,
送出版部门刊印出版。
在《无棣县志》的编纂过程中,先后参与工作的40多人,同志们含辛茹苦,笔耕
不辍,勤勤恳恳,成绩突出。县史志办公室于1989年、1990年先后被省、地区评为先
进单位。
在《无棣县志》的编纂过程中,县(史)志编委会先后调整过5次,办公室主任4次
易人。这些领导同志在任期内,以高尚的思想境界,模范的工作作风,开拓全县的史
志工作。志书进入总纂阶段后,鉴于本县这次修志的历史状况,没有安排专职编审,
县史志办公室主任承担了此项任务。
在《无棣县志》的编寨过程中,省、地县领导同志关怀倍至。省地方志编委会副
主任席星加, 地区地方志编委会主任、行署副专员宋存胜亲自参加县志评稿会,进
行指导。地区地方志审稿委员会副主任杨再文、杜洪三、徐晓东、王煜昌、郭德刚,
委员张德一、 李金锽、 李纯芳、徐晓民、吕玉丰、张光进、王志勤、吴锡之、商松
石、毕增先等同志对志稿进行了审阅和评定。地区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地区史志办
公室主任张春圃同志多次亲在无棣县进行业务指导。 北京林业大学的张建、中国人
民大学的李华,河北师院的于风瑞等老教授,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洪涛也为之
审稿。 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学院欧阳中石教授为县志题写了书名。 总之,《无棣
县志》在编写的全过程中,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县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的干部群众有的献出珍藏多年的清康熙《海丰县志》和民国《无棣县志》,有的来
信来文提供资料、照片或订正校勘。其雅意勤勤,盛情殷殷。
编写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又加之缺少这方
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用新观点、新体例写社会主义新志,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
题。所以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修志行家批评指正。

《无棣县志》的纂修历经十个寒暑,于今付梓。无棣文化史上新添巨著,可喜可
贺!
无棣位于山东省最北部的渤海之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在这块
土地上,培育了一代代优秀儿女。
历史步入近代后的一个多世纪,无棣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探真理,求解
放, 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就有840多名优秀儿女血洒疆
场,为国捐躯。在无棣历史上,谱写了气势恢宏、光彩照人的光辉篇章。
解放前的无棣,呈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景况。新中国建立后,勤劳朴实的无棣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
一往无前,改变着家乡“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巨大成就,使昔日的盐碱荒滩换了新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象温暖的春风吹遍无棣大地。无棣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经济繁荣。
温故而知新,鉴往而知来。使命感、时代感、责任感激励、遣使我们按照新观点、
新方法、新材料和新体例,编纂一部系统反映无棣近现代全貌的社会主义新县志。
编修县志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在十年的编
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征集资料、撰写初稿、敲
定篇目、撰写送审稿、请专家评审、撰写报批稿等环节,先后八易志稿而成书。县史
志办公室的全体人员,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从事着默默无闻的工作。他们的拳拳之心,
殷殷之情,尽溶在百万字的志书中。《无棣县志》的编纂工作,得到省、地方志界同
行、在外地工作的无棣籍的老干部、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全县党政机关、企
事业单位领导、同志们的通力协作。值此,感谢致力于此的全体编写人员,感谢各级
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新编修的《无棣县志 》 ,可称“一方之百科全书”。它的问世,不论现在和将
来,都有其在要的价值: 一卷在手,犹如“无棣”在胸,使人们客观地、全面地认识
县情,从实际出发,为无棣的现在和将来作科学决策; 它是对全县人民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教育的好教材; 它又是海内外客商来无棣投
资办企业的指南。
《无棣县志》含过去,育现在,召将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无棣人民,遵循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无棣而努
力奋斗。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无棣人民所开创的新的业绩,必将被后人记入新的历
史史册。
周清利
1992年12月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详今略古,突出时代
特点和地方特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本志按以事归类原则谋篇。以《概述》统领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以
29个专业志篇为主体,末设《附录》,共计32个部分。
三、全志以专业志为主,兼用记、传、图、表、录等体载。用语体文记述。
四、本志上限1840年,下限1990年。有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上溯。
五、人物传坚持“生不立传”及本籍人物、正面人物、近代人物为主的原则,选
入对当地各项事业发展中卓有贡献、业绩显著的各阶层、各行业已故代表人物,并以
丰年为序。
六、本志所用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以旧志及有关历史资料为准; 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县统计局编印的《无棣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为准; 统计资料
中未有的,采用各有关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
七、本志采用公元纪年。中华民国建立前采用公元纪年夹注中国历史纪年。
八、历史地名、职官、计量、货币均按当时名称,必要时加注。当代地名及计量
单位使用现行标准名称。
九、本志方言注音,以国际音标为主,辅以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夹注在( ) 内,
以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