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会风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598&run=13

无棣人民素有勤劳俭朴、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的好传统。
中华人共和国建立后,开创了一代社会主义新风。1963年开展“学雷锋活动”,
在全社会兴起了助人为乐,爱护公共财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无偿照顾孤寡老人、
揭发坏人坏事等社会新风。 1981年2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以“讲文明、
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
的“五讲四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1983年2月建无棣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
动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 1987年10月更名为“无棣县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
1988年各行业开展“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岗位、兴我无棣”的创优宣传活动。
1990年3月又更名为“无棣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这一年精神文明活动的中心任
务是: 通过多种途径向全县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提高
人民的思想素质,用马克思主义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1981年至1990年学雷锋
做好事34万人次,受表彰文明单位169个,其中省级表彰5个,地级表彰40个,县级表
彰124个; 受表彰的“新长征突击手”413名, 其中县级表彰347名,地区表彰54名,
省级表彰10名,国家级表彰2名;受县表彰的“五好家庭”6228户。
赡养老人 王景銮1948年嫁给逯家庙步姓,婚后全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1955
年丈夫不幸病故。王景銮不改嫁,决心独立抚育周岁孤女,赡养年逾花甲的公婆。公
婆不忍拖累儿媳寡居,再三规劝她改嫁,并誓以亲生闺女相待。后来王景銮改嫁周柳
村,同李占祥结为夫妇。
李占祥为本村李风台嗣子。李风台夫妇均已六旬开外,因王景銮夫妇能正确处理
同老人的关系,日子越过越美满,但王景銮总惦记着逯家庙步家公婆。李占祥对王景
銮说“人家拿你作闺女,咱也得把人家当亲爹娘。”夫妇商定,每年给步家公婆送三
千斤烧柴和部分玉米、麦子; 有病,李占祥、王景銮就带着食品、水果去看望。二十
年过去,步家公婆八旬开外,生活难以自理,他俩便把步家公婆接到周柳村同居。两
位老人有病,请医用药,端屎倒尿,全家日夜轮流守护。步家公婆说“社会好,教育
的人也好哇!”
李古祥为人嗣子,两弟也已各立门户。然而,仍然经常给生身父母挑水、送吃、
送穿,从来没有间断过。1980年,他娘重病,王景銮、李占祥昼夜轮流守护;娘死后,
医药和丧葬费,李占祥照样分摊一份。
1982年、1983年王景銮、李占祥一家先后受到地区和国家级表彰。
拾金不昧 1944年秋张义井村张海山在泊头村西沟荆条丛中, 拾到巨款23000元
(法币),中夹有书信一封,知为“洪(红)军部下”丢失,于是依其地址给失主发函。
失主认领后,敬送一匾,题为“倍媲古风”。建国初期,张海山被选为县各界人民代
表会议委员。
1990年5月1日,大山镇张家小学三年级学生张海哲,拾到提包一个,内装现金30
余元,另有其他衣物等,张海哲亲自赶到30里之外的卢郭村,走门串户找到失主。
扶危济难 1987年11月28日赵荣春驾驶满载硫酸的汽车,沿“张东”路西行,到
距大王柳堡村约一公里处,不慎车翻,满罐的浓硫酸外溢,车上三人被挤压在变形的
驾驶室中动弹不得,只好呼救。
大王柳堡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德等闻讯后, 迅速发动全体党员及村民200余人跑步
赶到现场奋力抢救,但因车体太重,遍地硫酸,无法解困。恰好胜利油田地调队的邢
玉辉开吊车路经现场,立即加入了抢救行列。结果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大家把伤员
护送到县医院,村民刘汉城主动拿出1200元的住院押金,因治疗及时,伤员转危为安。
事后车主赵荣春到大王柳堡村登门致谢。 县府特意奖给大王柳堡村现金500元和锦旗
一面,上书“舍己救人,风格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