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医疗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568&run=13

县属医疗单位 无棣县大队卫生所: 建于1945年9月, 所址在县城南关,初有工
作人员6人, 为县大队及其下属2个连队共240人提供医疗服务,隶属渤海军区四分区
无棣县大队。1946年10月,随县大队一起迁驻宗王庄(今属水湾镇)。1947年10月迁车
镇。1948年初,工作人员增至15人,其中助理军医2人,药剂人员2人,卫生员11人,
有听诊器、 体温表、血压表、消毒锅、空针、灌肠筒等医疗器械,月门诊量约100人
次。1950年6月,随县大队编入铁道兵团。
县医药社: 1948年6月创建,社址中高村(今属车镇乡),初建时有职工4人,备有
常用中药和少量西药,服务于县直机关,兼为附近群众治病,1949年9月迁县城北街
东侧,职工增至6人。1950年9月并入县卫生院药房。
无棣县人民医院: 1950年创办,隶属于县卫生局,为全民所有制综合医疗单位。
初有职工18人,驻县城西关,称无棣县卫生院,内设医务股(分内科、外科、中医科、
手术室: 化验室、药房) 、防疫保健股、总务股。1956年,增设口腔科、五官科、放
射科、 理疗室等临床科室, 设置病床20张, 职工增至30人,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1957年改称“县人民医院” 。 1958年阳信并入后,更名“县第一人民医院”。1960
年迁棣新一路东侧。1961年阳信析出后恢复原名。1962年,县人民医院列为省20个重
点县医院之一。 1968年6月至1969年5月改 称“六·二六”公社。60、70年代国家先
后投资35万元扩建, 到1978年,建筑面积达6310平方米,病床增至160张,临床科室
19个。1986年,建成3900平方米的门诊楼和1390平方米的主治医师宿舍楼各一幢,医
院占地总面积扩大为3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至14600平方米,临床设内科、外科、
妇产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老干部病科、眼科、手术室等。医技设放射科、
药剂科、 检验科、心电图室、胃镜室、B超室。重要设备有万能手术台3台、无影灯2
架、消毒柜1个、蒸馏器1台、电冰箱2个、心电图机2台、心脏监护仪1台、显微胃镜1
台、 B型超声显微仪1台、眼科用裂隙灯1台、牙科治疗椅2把、外科手术显微镜1架、
病床增加到200张。 1990年建成病房楼一幢,建筑面积5990平方米,增设传染病科和
急症室,添置300毫安带电视X光机、心脏多项信息鉴别诊断仪、心律失常监护仪、电
子痔疮治疗仪、十六号脑电图机、扇形超声图象仪、电子细胞计数仪各1台,膀胧镜1
架。全院占地面积44974.2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至21547.6平方米, 职工283人,其中
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42人,全年门诊量133555人次,住院人数7995人,治愈率
76%,为全县医疗中心。
无棣县中医院:1959年9月建立,院址在今阳信县城北小刘家村。1961年阳信县析
置时,中医院亦一分为二。1962年10月,无棣中医院撤销,并入无棣县人民医院中医
科。1984年3月重建。院址富路大街幸福河东路北,职工11人。1985年6月,迁至无棣
城旧城区。1990年职工增至4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添置心电图机
1台,神灯2架,30毫安X光机1台,显微镜1架,轻便手术床1张,设有门诊、病房、化
验室、 治疗室、妇科、肛瘘科、理疗室等业务科室,全年门诊量39780人次,住院人
数150余人。
乡镇(区、公社)医疗单位 1952年开始筹建区卫生所,至1958年12月,全县11个
区先后有一区(城关) 、二区(大庄) 、五区(小泊头)、七区(埕口)、八区(柳堡)、九
区(水湾) 、十区(庞家集)、十一区(石庙)共8个区建立卫生所。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
后,各卫生所、联合诊所及部分开业的个体医生,联合组成13家公社卫生院,均为集
体所有制性质。1963年调整为10个区卫生院和县直属渔业公社卫生院,区辖属的55个
农业公社建卫生所。1964年省界调整后,全县共有9个区卫生院,1个县直公社卫生院,
48个公社卫生所(1965年增至49个) 。60年代后期,先后有大山、佘家巷、常家三处
区(公社)卫生院升格,改建为地区人民医院(大山)和县人民医院分院。同期各区卫生
院又调整为公社卫生院。70年代初,车镇、水湾、泊头三处公社卫生院和大山地区人
民医院相继改称“县人民医院分院”,均改为全民所有制医疗单位,隶属县,生局领
导,其余各卫生院仍为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由公社领导。经区划调整,至1973年底,
全县17处人民公社驻地医疗单位, 共有6处分院,11处卫生院。1984年机构改革,公
社卫生院改称乡镇卫生院,同时增设邓王乡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增至12处。1988年各
人民医院分院的人、财、物权下放给驻地乡镇,至此18处乡镇驻地医疗单位全部由乡
镇领导,但各自的名称、性质不变。
无棣县人民医院大山分院:为综合性医疗单位,院址在大山镇大山东村,1958年
3月由地区卫生局的人员、设备下放建成。初称无棣县大山地区医院。同年12月,阳
信县并入后,改称无棣县第三人民医院,时有职工13人。1961年10月无棣、阳信两县
分治后更名无棣县大山卫生所。1963年12月,该所与大山人民公社卫生院合并,称
无棣县大山区卫生院。1966年5月,易名无棣县大山地区人民医院,1972年改用现名。
1984年该院有职工60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五官科、眼
科、综合门诊、检验室、放射室、心电图室、于术室等业务科室,有病床57张,主
要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万能手术床、无影灯等。1990年,新置B型
超声显微仪1台, 职工250人,其中主治医 师2人。全年门诊量36427人次,住院人数
2024人,有救护车1辆。
无棣县人民医院佘家巷分院: 1968年6月由无棣石庙区卫生院改建而成, 院址在
佘家巷乡佘家巷村, 为综合性医疗单位。该院开设病床30张,有职工30人,配有200
毫安X光机、 万能手术床、麻醉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无影灯、显微镜、电冰
箱、恒温箱、烘干箱等医疗器械。至1990年,又增添心脏检查仪1台,救护车1辆,设
有综合门诊、 手术室、化验室等业务科室。全年门诊量5475人次,住院病人705人。
无棣县人民医院车镇分院: 建于1970年6月,为综合性医疗单位。初建时有职工20人,
设有综合门诊、药房、放射室、手术室 等科室。到1990年,职工达38人,有50毫安X
光机、 心电图机、电冰箱、显微镜、万 能手术床、牙科操作台等医疗设备,开设病
床30张,配备救护车1辆。全年住院病人912人,门诊量17980人次。
无棣县人民医院水湾分院:1971年由 水湾公社卫生院改建而成,院址在水湾镇潘
家村南,为综合性医疗单位。建院之初,设有综合门诊、药房、放射室、手术室等业
务科室,以后几经充实调整,到1990年,有职工42人,增设了心电图室、化验室、妇
产科等业务科室, 配有5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牙科治疗椅、分析天平、显微镜、
万能于术床、 光电比色计、空气麻醉机、无影灯、电冰箱、恒温箱等医疗器械。设
病床40张,日均门诊84人次。全年住院病人1515人。
无棣县人民医院小泊头分院:建于1971年9月,院址在小泊头镇文家村,由泊头人
民公社卫生院改建而成,为综合性医疗单位。建院之初,有职工15人,设门诊、药房、
放射室、防疫组、妇幼保健组等科室。此后人员设备不断充实,至1990年,有职工26
人, 配有30毫安X光机、显微镜、万能手术床、电冰箱等医疗设备,设病床30张,全
年门诊量5225人次,住院病人492大。
无棣县人民医院常家分院: 建于1969年,由常家人民公社卫生院改建而成,为综
合性医疗机构。设综合门诊、药房、放射室、收费处等科室。1990年有职工14人,设
病床10张,有30毫安X光机、万能手术床、显微镜等医疗器械,配备救护车1辆,全年
门诊量1358人次,接收住院病人268人。
厂校医疗单位 埕口盐场职工医院: 院址马山子乡高田村,建筑面积为2423.5平
方米,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埕口盐场的职工医院,担负着全场1800名职工的医疗、预防、
保健任务,驻地附近群众亦常来就医。1958年初建时设内科、妇产科、中医科、药房、
手术室、供应室等科室,病床10张。1959年增设外科、小儿科、放射科、化验室等科
室,病床增至90张。1978年新设治疗室、理疗室、心电图室,添置200毫安X光机、心
电图机等设备。至1990年,设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4个,有职工36人,设病床30张,
日均门诊50人次,全年住院病人736人。
鲁北化工总厂职工医院: 1987年5月建,1990年有职工11人,其中主治医师l人,
设病床11张,配有心电图机等医疗仪器,全年门诊量7300人次,住院病人600余人。
此外,厂校医疗单位尚有电业局卫生室、一中医务室、教师进修学校卫生室。
农村医疗机构 联合诊所: 1951年,专署卫生局派员专程来无棣部署组建联合诊
所工作, 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个体医药工作者组织起来,成立联合诊所,每所3-5人,
车镇、大庄、大山西村、大山东村、水湾、逮庙、小王等联合诊所相继成立。至1956
年,联合诊所发展到44处。1957年,县卫生科对全县联合诊所进行整顿,定为38处,
并制定了《联合诊所管理办法》。1958年并入各所在人民公社卫生院。
农村卫生室: 1956年开始建立,1958年公社化高潮中普及。卫生室由生产大队主
办, 业务属公社卫生院领导,设保健员1-2名,负责本大队的卫生医疗工作。初建时
配保健箱1只。 1963年以后,各村卫生室多有专用房舍和常用药械。1973年推行合作
医疗制度, 各村卫生室更名生产大队保健站, 1975年有543处,1980年减至362处。
1982年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后,改称(行政)村卫生室,由于采取了乡镇卫生院设点,
集体经营、 个人承包和个体经营等多种形式, 村卫生室发展迅速,至1990年,全县
592个行政村, 己设置卫生室662处,其中集体经营者210处,个人承包者417 处,个
体经营者34处,乡镇卫生院设点l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