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地震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533&run=13

群测群防 县境有史以来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 但因地处郯庐、聊考一冀中、渤
海三个强震活动带之间,曾多次受到邻区强烈地震的技及,加之土层多是沙土、亚沙
土、亚粘土的松散沉积层,地下潜水埋深浅,在地震波作用下容易被化,提高了地震
烈度。
1975年2月辽宁省海城地震后, 县革命委员会根据省革命委员会指示设立防震抗
震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地震群测群防的管理和震情监视及防震抗震工作。办公
室遵循“专群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当年在无棣八中(佘家巷)、埕口盐场气象
站(马山子) 、埕口公社广播站建成三处群测群防点。1976年7月20日(唐山大地震前8
天)无棣八中测防点的土地电突跳异常,有震前预兆,但无法辨别震区方位。同年底,
群测群防点发展到17个。这些群众性测报点以土地电、土应力、土地磁(简称“三土”)
三项微震仪为主,同时观察、收集、报告宏观现象。1979年县地震办公室撤销,地震
工作转交县科委。县科委根据地区地震办公室的要求,对群(众)测(报)点进行整顿,
全县保留5处,由地区地震办公室专业人员按照统一标准,普遍重新安装了观测仪器。
1983年县科委贯彻省地震局对群测点“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精神,再次进行
调整,保留3处。1984年县科委 根据惠民行署批转地震办公室《关于在全区乡镇建立
地震宏观义务收集报告网的报告》精神,开始着手乡镇组建地震宏观收集报告网。每
个乡镇政府由行政秘书任网长,乡镇科委副主任任副网长,入网单位有水利站、兽医
站、 农枝站、邮电所,每个网由6人组成。另外,在无棣县职业中专、县劳动技校、
信阳中学、水湾中学、马山子中学建立地震科普宣传小组,县种驴场设立了地震观测
点。1986年根据全国群测群防地震会议关于主要观测手段由“三土”向“三水” (水
位、水温、水质) 转化的要求,由微观改为宏观。至1990年,全县共有业余地震工作
者108名,业余地震科普宣传员50人,建有地震工作网点24处。
大山地震台监测 大山地震台,1976年8月由山东省地震局建,1977年4月建成,
投入测震。地震台地处津浦路以东,黄河以北,渤海平原东部,地震台稀少地带,位
于济程路西侧、 大山北麓,东径117。00',北纬38°00'。从地质上分析,大山处在
华北新生代沉降带的相对隆起部位,往北是黄骅新生代凹陷,往南是济阳凹陷,其间
均为断层接触,而山体基层为致密的玄武岩,有利于地震波的传播。据北京大学测震
流动台实测,该处微震仪可放大22万倍,较邻近地震台高出20余倍。该台主体建筑为
摆房、 磁房和观测室 三部分。摆房建在大山山麓钓鱼台基岩上,由水泥烧灌而成,
并设有隔震槽。
磁房院设在办公室东北800米处,为石灰岩基石,土坯墙,石绵瓦顶,木板天棚。
院内架设通信线路1000米,电源线路1000米。
观测室建于办公室院内。
该台有DD-1与65型微震仪、 DK—1中强仪等测震仪各1台,有CR-69磁秤改装进行
相对磁测的感光自动仪1台, 有FD-105K射汽仪l台,在柳堡乡设两个化验专用自流井
(一号井433米,二号井60米)。1977年9月水氧投入观测,每日定时取水化验含氧量。
1978年底地磁相对测量投入观测。1982年11月观测室亦建成投入使用。
该台任务是连续、定时向省防震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以监测渤海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