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设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516&run=13

清末民国时期官办希贤书院有房舍25间,藏书300余册,另有“文庙” (孔子庙)
内的建筑群,供儒学生员“习道求经”。其他私塾房舍用具均临时筹集,因陋就简。
据1907年 (光绪三十三年) 学部总务司《第一次教育统计图志》载,无棣县学务资产
房屋地基26020元,图书标本器具450元(银元)。
县内设备较好的学校为无棣县立高等小学堂(后改为无棣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该
校建筑规模宏大,设有讲堂,寝室四排十一间,自习室二排36间,图书室二间,另有
礼堂、接待室、餐厅,厨房、运动场等,桌凳亦较齐全。其后兴办的五处高等小学,
房屋桌椅也尚完备,其他绝大多数初等小学则设于庙堂或借用民房,桌椅多为学生自
带,简陋破烂,抗日战争开始后,校舍校具损毁颇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农村土地改革期间没收的地主房舍,部分建成学校,
同时区、乡政府倡导农民献工献料,置买桌椅,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一定改善。1953
年以后, 国家开始拨发专门款项增加教育设施,至1958年,建成三处中学和9所中心
小学。 其中一中有砖瓦房293间,藏书4.3万余册,教学仪器、标本913件,体育器材
140余件,各类运动服装130多件,医务室有医疗器械30多种,药品40多类,全校固定
资产总值约100万元。 1964年,政府多次拨款改善中小学教学设备,至1966年中学购
买教学仪器1643件,价值13.78万元。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教学设备破坏严重。自1969年到1975年,县内建成8处
高中,各公社逐步建成一处公社中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工作拨乱反正,
进行调整,地、县重点学校相继添置了一些重要设备。1983年,全县校舍改造工作起
步, 当年国家补助30万元,社队投资50.32万元,到1985年底,农村中小学达到“六
配套”(包括校舍、垣墙、厕所、大门、操场、桌凳) 的72处,配套率11%。1986年地
委、行署组织所属县市赴临沂参观校舍改造后,县委下达了《关于加速建设改造农村
中小学校舍的意见》 ,县府下达了《转发惠民地 区行署关于抓紧做好今冬校改工作
的通知》,至1987年,县府筹款514. 54万元 (其中职业高中拨款74.5万元,普通中
学拨款3.31万元,小学拨款3.76万元) ,群众集资812.7万元,乡镇企业投资107.8万
元,处理旧公物26.5万元,群众捐献0.9万元。全县526处农村中小学达到“六配套”
标准的517处, 配套率98%。其间改建校舍6671间,新建厕所1728间,大门592个,新
置、改制木质课桌28070张,新建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3.2%,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得到根本改善。
1989年开始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 在县教育局直属的7处中小学中,无棣一中、
无棣职业中专、实验小学定为首批施工单位,至1990年,共建楼房三幢,总建筑面积
为2625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