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505&run=13

民众学校 民众学校始于清末,民国以后有所发展。其组织形式有: 公众补习学
校,半日学校,简易识字学校等。1928年有民众学校11处。1932年,县内民众学校分
为日校和夜校两种。夜校有8处,分设各区,教育局年补助经费5—10元,每晚授课两
小时, 课程为千字课及珠算,学生均为成年人,六个月毕业;日校9处,课程设置较
夜校复杂,另有党义、常识等,学校费用由学生缴纳。1935年山东推行短期义务教育,
举办“短期小学”,学生全部为成人,男女皆可,全县共举办三期,合计40余处,学
员1400余名。
民校 解放后至建国初期,县内农民文化教育十分活跃,村村设有民校。民校分
午校和夜校,均按学业程度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一般小村两个班,大村5—6个班,
每班学员30—50名不等。初级班教材大多使用省编《农民识字课本》,高级班多选用
高级小学课本,教师则由本村小学教师兼任,也有部分村镇聘请专职民师,无论兼职
或专职,均属义务教学。1951年,全县有午夜校240处。
1952年,推行“速成识字法”,教学分三个阶段: 先学注音符号,再突击识字,
最后做读写练习, 巩固识字成果。据年末统计,全县成立速成识字班484个,参加学
习的农民达13897名。 1956年, 民校高级班由1949年的两个班增加到38个班, 学员
1539名。“大跃进”至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民校大起大落。1963—1965年,全县民校
发展到1008个班,有学员22489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民业余教育全部停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业余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有业
余小学班55个,学员1538名,使用的教材为全国统编《业余初等小学课本》,各校均
配有专职民师。 1985年,全县业余小学90处,学员3071名; 1990年增至336处,每处
配专职教师1名,学员3334名。
农民业余中学 大吴码头业余中学: 建于1979年,设一个班,有学员30余名,曾
被评为地区农民教育先进单位,并出席山东省农民教育先进单位会议,受到省教育厅
表彰。1984年停办。
无棣镇业余中学:建于1981年,设两个班,有学员84名,校址无棣镇中学内,配
有专职教师和专职领导干部。1988年停办。业余中学均在晚上上课,约两小时,使用
全国统编业余中学教材,开设课程有语文、数学、理化等。
农民业余技术学校 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后,县教育局开始倡导创办农民业余技
术学校,到1984年,县内有农民业余技术班97个,学员3281名。课本多采用全国统编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也有的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需要,自编教材。业校教师由主办
单位聘请, 均为兼职,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1987年业校增至287处,接受技术培训
者15000人次。1990年达336处,培训112.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