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中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500&run=13

沿革 1942年秋,国民党县政府办中学一处,校址在李之口。其初设一个班,学
生40余名, 学制三年。1944年迁至赵田村,增设两个师范班,学生增至120名。次年
夏,迁至县城,8月停办。
1945年10月,渤海行政公署第四专员公署创办阳无中学,校址原高等小学堂故址,
初建时一个班,学生40余名,学制未定,次年5月,迁址阳信县城。
1953年,山东省无棣中学建立。为初级中学,校址在县城东门里南侧,1956年迁
县城西关。 1957年, 创办山东省无棣县大山中学,校址在大山村,规模为两个班。
1958年,山东省无棣中学改称为山东省无棣县第一中学。随即扩建为完全中学。同时,
增设水湾、泊头、埕口3处中学,及车镇、佘家两个戴帽初中班 (完全小学附设一个
初中班) 。 在“大跃进” 的热潮中, 还涌现出10处农业中学和6处民办普通中学。
1959年阳信县并入, 共有中学19处,其中原无棣境内有9处。两县分治以后,经1962
年整顿,县内保留一中(县城)、二中(大山)、三中(水湾)、四中(泊头)、五中(埕口 )
5处中学,其他中学、农中全部撤销。不久五中亦停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机构变化甚烈。1968年队办、联办初级中学一哄而起,
翌年达147处。同时,高中增加到8处,分设于县城(一中)、大山(二中)、水湾(三中)、
泊头(四中)、埕口(五中)、车镇(六中)、柳堡(七中)、佘家巷(八中),共37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2160名。1970年各公社均设初级中学一处,继而店子、马山子、郑王、白杨、
常家、小王、岔尖、大王等公社初级中学又增设戴帽高中班,至1978年,全县高级中
学增至18处。1982—1983年,中学教育进行整顿,普通高级中学只保留一、二、三中,
六中、八中相继改建为农技中学,其余高级中学全部改为初级中学。另外对各公社初
级中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984年,县内初级中学由1978年的194处压缩为47处(其
中农业中学两处、 农技中学两处) 。 到1987年,初级中学又回升到58处,在校学生
9489名,入学率为46%; 高级中学仍为3处,在校学生1459名。此后学校布局进一步调
整,1990年全县初级中学38处,在校学生13714名,高级中学仍为3处,在校学生1459
名。
学制 县内普通中学学制,1953—1968年实行“三三制”,秋季始业。1968年改
为“二二制”。1970年3月,改为春季始业。1974年复改为秋季始业。从1978年开始,
初中部分班级开始实行三年制,次年全部改为三年制。1981年后,县内高中也逐步改
为三年制。
教学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县内中学教育不够正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中学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课程设置主要有: 政治、
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每周30—32课
时。1957年开始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和十大教授法,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
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高。1958年,二三年级增设农业课。1966年,学校“停课闹革
命”。1968年外籍中学教师被迫返回原籍,造成中学教师严重不足,继之工宣队进校
大搞“开门办学”,课堂教学遭受严重冲击。“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设置有语文、
数学、政治、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等,使用省编教材,又经删繁就简,“双
基”内容大为削弱,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1976年以后,中学正常教学秩序逐步建立。
进入80年代,恢复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课程设置有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
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高级中学不
设生理卫生和音乐。每周上课总时数,初中三年分别为30、30、31节,高中三年分别
为29、26、26节。从1982年开始,学期末初级中学由乡镇组织、高级中学由县教育局
组织统考; 学年完结,全县高初中优等生到县参加竞赛,作为检查各校教学质量的手
段之一。同时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也不断加强。
重点中学 无棣县第一中学: 1953年初建时称“山东省无棣中学”,有教职工31
名, 学生218名。1958年改称无棣县第一中学,增设两个高中班,发展为完全中学,
至1966年,该校有六个高中班,12个初中班,教职工54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无棣一中为县内首先“停课闹革命”的学校,教职工遭
受冲击颇大,仪器图书及其他设备损失严重。1971年后初中部停办,成为高级中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开始建立。1978年定为地区重点学
校。 至1987年,学校设高中班14个,有学生846名,教职工76名。1990年,达15个教
学班, 在校生769名,教职工101名,学校建筑面积15025平方米,有教学楼一座,教
学仪器及运动器材价值436万元。
无棣县第二中学: 1957年初建时为初级中学,招生两个班。1968年始设高中班。
1970年初中迁出,成为高级中学。1978年定为县的重点高中。1984年以后,为七个班
规模, 有学生320名左右,教职工37名。1990年,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354名,教职
工41名,建筑面积3878平方米,图书 2600册,教学仪器及体育器材价值7.5万元。
无棣县第三中学:1958年初建时招生两个班,1960年发展到12个班,教职工43人。
经1962年调整,改为6个班规模。1968 年改为高级中学,仍保持六个班规模。1990年,
在校学生336名, 教职工37名,学校建筑面积3708平方米,藏书2500册,教学仪器及
体育器材价值13万元。

1990年全县乡镇中学一览表
┌──────┬────┬──────────┬───┬───┬───┐
│ 校 名 │创办时间│ 校 址 │教学班│学生数│教职工│
├──────┼────┼──────────┼───┼───┼───┤
│ 无棣镇中学│ 1968 │无棣镇棣庆街西端南侧│ 26 │ 1421 │102 │
├──────┼────┼──────────┼───┼───┼───┤
│ 信阳乡中学│ 1968 │ 郭来仪村南 │ 17 │ 956 │64 │
├──────┼────┼──────────┼───┼───┼───┤
│庞家集乡中学│ 1968 │ 董家村南 │ 12 │ 536 │47 │
├──────┼────┼──────────┼───┼───┼───┤
│ 水湾镇中学│ 1970 │ 水湾镇南 │ 19 │ 1089 │52 │
├──────┼────┼──────────┼───┼───┼───┤
│ 车镇乡中学│ 1968 │ 车镇乡车镇街南 │ 16 │ 982 │57 │
├──────┼────┼──────────┼───┼───┼───┤
│ 大杨乡中学│ 1968 │ 大杨村南 │ 16 │ 730 │47 │
├──────┼────┼──────────┼───┼───┼───┤
│ 大山镇中学│ 1970 │ 大山街北 │ 19 │ 1059 │66 │
├──────┼────┼──────────┼───┼───┼───┤
│ 埕口乡中学│ 1970 │ 埕口村南 │ 12 │ 745 │32 │
├──────┼────┼──────────┼───┼───┼───┤
│小泊头镇中学│ 1970 │ 泊头街南 │ 16 │ 875 │55 │
├──────┼────┼──────────┼───┼───┼───┤
│梁郑王乡中学│ 1968 │ 刘郑王村东 │ 10 │ 596 │46 │
├──────┼────┼──────────┼───┼───┼───┤
│ 柳堡乡中学│ 1970 │ 刘家柳堡村北 │ 10 │ 546 │32 │
├──────┼────┼──────────┼───┼───┼───┤
│东风港乡中学│ 1970 │ 岔尖 │ 3 │ 101 │14 │
├──────┼────┼──────────┼───┼───┼───┤
│西小王乡中学│ 1968 │ 西小王村 │ 12 │ 652 │40 │
├──────┼────┼──────────┼───┼───┼───┤
│佘家巷乡中学│ 1970 │ 佘家乡佘家巷村西 │ 10 │ 657 │27 │
├──────┼────┼──────────┼───┼───┼───┤
│ 邓王乡中学│ 1968 │ 邓王村 │ 7 │ 412 │21 │
├──────┼────┼──────────┼───┼───┼───┤
│ 河沟乡中学│ 1968 │ 白杨乡河沟 │ 12 │ 615 │33 │
├──────┼────┼──────────┼───┼───┼───┤
│马山子乡中学│ 1918 │ 付家山子 │ 10 │ 630 │44 │
├──────┼────┼──────────┼───┼───┼───┤
│ 常家乡中学│ 1970 │ 常家衬 │ 7 │ 540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