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施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380&run=13

抗日战争时期,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发布联合抗日公告,积极组建区政权,
发展各区抗日武装,采用各种方式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抗日筹粮、筹款、
筹枪。 1938非8月组织群众在秋收中抢收、抢打、抢晒、快藏,不让敌人抢走粮食。
同年12月在县境北部、 西部建立张义井、 大杨等9个乡72个村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2年县抗日民主政府赈济县内灾民,使贫苦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激发了广大群众
的抗日热情。 同年5月,日伪军对无棣进行空前规模的“扫荡”,逼迫群众砍掉“青
纱帐”(成片的高粱地),妄图破坏抗日军队赖以活动的天然屏障,县抗日民主政府组
织四区军民开展保护青纱帐的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图谋。同时,各级政府采取新的
斗争方式,分散隐蔽,建立“两面”村政权,一面应付敌人,一面搜集情报。1943年
又在无棣、沾化两县边区北集、三堼、曹家等乡52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县抗日民主政
府组织群众破坏敌人的军用汽车路、电话线,积极主动开展歼匪、除奸活动,建立地
下交通线,发动青年参军,筹集抗日经费。
解放战争时期,县政府执行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无棣的施政方针。扩大县、
区武装,划分联防区、建立联防队,组织自卫团; 成立冬学委员会; 停用、收兑伪币
和法币,使用北海币,稳定金融,发展工商业; 并先后在庞家集、信阳城召开斗争恶
霸申冤诉苦大会,推动全县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息、雇工增资运动; 建立健全区政
权, 民主建设村政权,成立农民救国联合会。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后,县境武装
匪特(还乡团)猖獗,县政府成立剿匪司令部,清剿匪特,至秋末基本肃清。同时,在
全县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其后,县政府工作重点转向支援前线,动员参军,1949年又
派出154名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 同时,积极组织生产建设,发放农业、盐业贷款,
帮助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 7月无棣县涝灾严重,县政府组织带领群众抗涝排水,抢
救受灾作物,通过生产自救使全县人民度过灾荒。另外教育事业也得到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县人民政府继续进行土改复查工作,颁发“土地房产
所有证” ,开展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发动青壮年参加志愿军, 捐款支援朝
鲜战争。巩固和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
行。1953—1956年,实施粮、棉、油统购统销政策,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合作化。其间县人民政府6次组织全县人民战胜
虫灾、涝灾等自然灾害,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展副业生产,使灾区人民胜利地度
过灾荒。还多次兴修水利工程,增强了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使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
善。对防疫、教育、文物古迹保护、县城建设、草洼管理等也做了统筹安排。
1956年后,全县人民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县人民委员会组织人民挖沟渠修水
库,打井抗旱,大兴水利,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工业搞起小(小型为主) 、土(土
法上马) 、群(群众运动),工业产值逐步增长。同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违背客观规律,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中,犯了“共产风”、“浮夸风”
“瞎指挥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等“左”倾错误,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大办钢铁,导致滥伐树木,砸烂群众做饭的铁锅; 大办水利,不顾实际,贪多求大,
许多水利工程随建随毁; 由于“浮夸风”,让群众卖了“过头粮”。这些“左”倾错
误加上当时连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致使全县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极端困难。
从1960年10月起,县人民委员会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加强农业
生产,组织生产自救,号召机关、农村大力采集代食品,停办公共食堂,本着“营养、
休息、治疗”三结合的原则,安排患营养不良症的病人。同时进行机构整编,精简下
放人员,有效地战胜了困难。1964年夏,无棣县出现特大洪水和严重涝灾,县人民委
员会组织干部群众抗洪抢险,使洪水安全下泄。同时,帮助群众大搞副业、进行生产
自救。利用冬闲季节,发动群众开展以整田、改土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抵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在此期间还建立大牲畜繁育基地,开展以枣粮间作为中心、以育苗为
重点的植树造林活动。
1966年,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劳力,疏通加深幸福河,兴修解家渠道,治理青坡沟,
将黄河水引入无棣, 解决了全县大部分地区人畜用水和抗旱保麦用水的问题。7月,
在郑王公社召开全县林、牧业生产大会,制定发展林、牧业生产的措施。
“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的“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虽几经变更,但执行的都是
一条错误路线, 搞了许多极“左” 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同期,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
“左”倾错误的抵制,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县革委会组织全县农村劳力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1980年,县人民政府建立县长办公会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组织实施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制定《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研究落实种棉任务和措施,
攻克在粘土地盐碱地植棉的技术难题。对部分工业企业进行整顿并完善责任制。对盐
业生产、海水养殖、枣粮间作、村镇建房用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
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4年,县人民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
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配备领导干部,领导工作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经过
几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大讨论及深入调查论证,确认枣(枣粮间作) 、牧(畜牧
业) 、渔(滩涂养殖)为无棣县三大经济优势。制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枣树为重
点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加速建设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的意见和发展乡镇企业若干政
策问题的规定,贯彻执行山东省《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坚
决查处和纠正各种新的不正之风。同时,组织公安、司法部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从重从快地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保证了全县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1987—1989年,县人民政府将发展农业作为全县整个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从
领导、政策、科技、资金投入上实行较大幅度的倾斜。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方
1086万立方,扩大灌溉面积15万亩,初步解决了37000人和10000头大牲畜的吃水困难,
坚持“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的指导思想,开荒植棉10万亩,棉田面积达35万亩。
鼓励和动员近100名技术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承包和服务, 积极推行地膜
覆盖,棉麦间作,良种繁育等。县人民政府还采取开展春、秋两季会战,层层签定责
任状等形式, 发展枣农间作292000亩,1989年,小枣产量达10609吨,比1986年增长
38.8%。 与此同时制定《关于加快畜牧业生产的意见》,推广麦秸氨化和玉米秸青贮
技术,1989年底,大牲畜存养量达72000头,比1986年增长39.5%。渔业生产在搞好海
上捕捞的同时,迅速发展对虾养殖,1989年渔业总产值达到2071万元,比1986年增长
54.9%。
1987—1989年的三年间,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企业招标承包经营的暂行规定》、
《关于对企业干部免职后职务工资的处理意见》,在工业财贸企业中由厂长(经理)负
责制,过渡到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经营机制逐渐完善。
全县先后有36个企业实行招标承包,8个企业建“厂内银行”,2个企业实行股份制,
70%以上的企业实行风险基金制度。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4亿多元,比1986年增
长1.28倍。同时,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新上县鲁北化工总厂“三万吨磷铵、四万吨
硫酸、六万吨水泥”国家示范装置,县盐场、县棉纺厂、东风港码头的扩建和埕口盐
场东结晶区技改以及110千伏变电站、 车辋城盐场的新建等21个基建技改项目,总投
资为1.2亿多元, 年产值增加1.03亿多元。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严格控制和节约财
政支出的暂行规定》、《关于实行双增双节百分考核奖励办法》,合理安排财政支出,
发展各项建设事业。三年中,还铺设拥青路76.65公里,建35千伏输变电站2座,开通
县城自动电话,扩建县城自来水工程,拓宽中心大街,延伸棣新四路,修建院前街路
基桥涵和商业街幸福桥,建设月明洼水库和新汽车站,兴建职业中专、实验小学教学
楼和老干部、职工活动中心等公益建设项目。同期,县人民政府还安排科技项目61项,
取得科研成果50项; 进行教育“三制”改革,农村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城镇中小学校
舍改造,使全县大多数学校教学条件有所改善;加强卫生医疗队伍建设,修建县医院
门诊楼; 开展经常性的灭鼠活动,被国家、省、地三级命名为“无鼠害县”。投资36
万元,先后建起县城、大山两个电视发射台和地面卫星接收站,扩大电视覆盖面积,
改善收看效果。
1990年,县人民政府按照全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把棉、盐、枣、牧、渔确定为
县五大经济优势。确定当年为无棣县的“棉花年”,以开荒植棉为突破口,年内全县
开荒植棉14万亩,棉田面积突破50万亩,被国家定为“优质棉基地县”。贯彻县十二
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确定枣树为“县树”和每年秋分为“小枣采收节”的决议,
全县枣粮间作完成11.35万亩。 加强草场管理及人工牧草的种植,大力推广麦秸氨化
和玉米秸青贮技术, 全县大牲畜存养量达78000头。坚持捕养并举,积极发展海水养
殖, 全县渔业产值达23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完成农业开发项目12个,总投资
513万元,年增产值1680万元。
县人民政府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制定《关于
企业新一轮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并付诸实施。加强县酒厂、化纤厂、鲁北
化工总厂、塑料网具总厂、各盐场、棉纺织厂、油棉加工厂等重点项目的产品结构调
整和技改、技扩项目建设。
是年初,县人民政府在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在确保各项
建设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适当集中精力,在三年任期内为全县人民办好六件实事。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1990年除完成上述部分有关内容的工作外,在卫生工作方面,投
资建起可容纳300张病床的县医院病房楼, 购进了一批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加强了
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涌现了一批形式新,档次高的村级卫生室。重视教育
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16条集资渠道,筹集资金193万元,用于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
投入资金1474.5万元,修筑了马岔、张牛、盐场(专用) 等40公里的沥青公路和永馆、
辛沙、大济等68.7公里的路基、桥涵工程; 县城新铺了棣新一路、棣新四路、院前街、
棣城大街等4900米的沥青路面,完成富路大街拓宽、中心大街东展以及县城供水排污
等项工程;幸福小区的开发建设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年7至8月,全县遭受空前洪涝灾害,85万亩农田严重积水,41.7万亩农作物遭
受灭顶之灾,农业经济损失达1.5亿多元。中共无棣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救灾安置、
抗灾夺丰收五大指挥体系,组织干部深入重点灾区,抗洪救灾,抗灾自救。灾后,带
领和组织全县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共投入劳动工日250多万个,完成各类工
程1452项, 完成总土方800万立方米。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是年,全县工农
业总产值达4.3亿多元, 比1989年增长1.7%,其中农业总产值与1989年持平,农民人
均收入45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