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重要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354&run=13

支援庆云县马颊河罢工斗争 1934年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拨给庆云县疏浚马颊
河经费3万元,被庆云县政府贪污,改为就地筹款,把治河的负担加在人民头上。
中共庆云县委在津南特委负责人刘格平的领导下,根据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和人民
的呼声, 决定举行马颊河大罢工,进行抗暴政活动。4月15日庆云县委在西安务召开
扩大会议,研究领导马颊河罢工问题。当时,在无棣县车镇高小以当教员做掩护的共
产党员姚少简按照刘格平的指示,派党员蒋凤章、范希萍等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接受
了支援庆云县马颊河罢工的任务,带回了宣传材料。连夜刻印了《告庆云全县人民书》、
《抗河工的若干理由》等大量传单,并书写了大量标语口号,散发和张贴到马颊河两
岸的村庄,揭露国民党政府贪污治河经费的罪行,教育和唤起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马颊
河罢工斗争。18日,在无棣县进行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武同心,在车镇召开支援马颊
河罢工斗争的会议,号召沿河村庄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这一斗争。经过思想发动,靠
近庆云县边境村庄的300多名群众扛着扁担、铁锹,集中到北林(庆云县前后庄科之间)
庙会上,同庆云县人民一起,参加了罢工斗争。在刘格平的带领下,一起涌到了县城,
用木杠撬,膀子扛,撞开了县城门。国民党县政府被迫接受了罢工群众提出的条件,
斗争取得了胜利。
发动车镇高小学生罢课斗争 1935年秋季,无棣县国民党当局发现车镇高小有共
产党的活动。于是撤销了具有进步思想的校长崔学斋职务,换上国民党员王境言当校
长,并安插国民党无棣县党部常务委员张子良的女婿崔晓如当教员,对学生进行反共
教育,严密监视共产党员的活动,限制师生们的自由。学校党组织为了巩固车镇高小
这一革命阵地,抵制国民党的控制和反共教育,在经过一段酝酿之后,领导学生举行
了罢课。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撤换校长王境言,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取消额外索
要的教育费用等项要求作为复课条件,一度使国民党县当局和校方手足无措。后由于
学校共产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对罢课斗争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及时,被国民党反动派
用武力镇压下去,开除了组织罢课的四名学生,第一次罢课斗争失败。
时隔一个月以后,党员学生赵光煜、朱哲儒乘校长王境言不在学校之际,利用部
分教师同王境言的矛盾,了解到王境言贪污师生募集的支援抗日将士款的内幕,经过
串联发动又组织了第二次罢课斗争。他们书写了许多标语,带到车镇和无棣县城等处
张贴,一直贴到国民党县政府门口。为了彻底揭露校长王境言的丑恶行径,扩大斗争
的影响,还印制了传单,散发和邮寄到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得到县内外进步师生的同
情和声援。王镜言一回到学校,师生们立即将他围住,同声疾呼“王境言滚出去! ”
“打倒贪污犯王如兰(王镜言的字)!”王境言被迫退出了贪污的款项。
建立抗日救亡会 1937年“七七” 事变前夕, 国民党县政府为掩人耳目,装璜
门面,建立了无棣县抗敌后援会。他们既不抗日,也不援助抗战的将士。共产党员冯
景恩、于梅仙、关星甫等人领导党员和一些进步人士建立了抗日救亡会。为团结其他
党派共同抗日,也吸收了一部分倾向抗日的国民党员参加。为迅速发展会员,冯景恩、
关星甫、于梅仙三人分工到三、六区进行具体发动。经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坚决反
对国民党“先安内后攘外” 的主张, 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会员很快发展到
800多人。
国民党县政府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惊慌,遂即宣布抗日救亡会为“非法组织”。
抗日救亡会被迫转入秘密活动。不几天,津南特委组织起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
无棣抗日救亡会改称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第十一分会,继续领导全县的抗日救亡活
动。
建立革命武装 1937年10月上旬,中共无棣县立师范党支部发动20名同学参加抗
日斗争。为搞枪支、弹药,党员学生徐德民带五位同学找县长交涉,到处宣讲游说,
争取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通过亲戚关系和知名人士从中周旋,最后搞到10支枪,
1000发子弹,正式成立了无棣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由徐德民、李连克具体负责。不久,
因缺乏经验,供给困难,被迫解散。枪支弹药藏在刘丰台村。10月下旬,石景芳、张
荣亭、徐尚武等人以无棣县小学教员联合会的名义,写了一份向国民党县政府要教育
基金的呈文, 并发动300名小学教师签名。经过交涉,迫使逃到水湾街的国民党无棣
县政府交出教育基金2400多元(法币),购置20支枪,加上第一次藏在刘丰台村的枪支,
共计30多支枪。12月建立了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县委书记石景芳兼任教导员,
杨子兰(国民党员) 任大队长。1938年3月,石景芳带领无棣民众抗日游击大队加入了
共产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敌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
1939年7月中共无棣县委把各区开展游击活动的抗日武装集中起来, 成立了无棣
县特务大队,王廷彦任大队长,县委书记王家骥兼任政委。
1940年3月, 为加强全县抗日武装力量,县委将四区的武装中队与县特务大队合
并,组成无棣县武装工作大队,杨志诚任大队长,张晨光任政委,干部、战士80多人。
1942年10月,因人员变动,重新组建了无棣县武装工作大队,县长王景峤兼任大
队长,县委书记张晨光兼任政委。
1944年12月,中共无棣县工委成立后,重新组建了无棣县武装工作队,吴凤城任
队长,左凤阁任指导员。
1945年9月无棣县城解放后, 中共无棣县委建立了无棣县人民武装委员会,马文
印任主任, 县委书记刘青林兼任政委。1950年1月,改建为无棣县人民武装部,杜国
斋任部长,刘起源任政委。
建立人民政权 1938年2月, 中共冀鲁边区工委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
总队敌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解放无棣县城,经民主协商建立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同
年3月三十一支队撤离无棣,抗日民主政府解体。1939年7月再次成立无棣县抗日民主
政府。 1940年5月,县长刘宝田牺牲,县抗日民主政府自行解散。同年11月无棣县与
新海县组成党政合一的新棣行政委员会。1942年2月第三次组建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3年7月,县长邢朝兴叛变,抗日民主政府再次解散。1945年9月,无棣解散后,建
立无棣县政府。 1950年6月,改称无棣县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改称无棣县人民政
府。1967年3月,无棣县群众造反组织联合夺人民政府的权,成立无棣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30日至1981年1月2日召开无棣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撤销了无棣县革命委
员会,成立无棣县人民政府。
开展减租减息、 雇工增资运动 县委根据党中央指示,1946年2月开始组织区、
乡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的重要意义,深入发动群众。同时召集
地主、富农开会,讲明党的政策,指出他们剥削农民的行为和给生产带来的损失。并
发动群众向拒不执行党的政策,对减租减息软磨硬抗的顽固地主和富农进行了说理斗
争。 减租减息减去了原租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大部分借贷利率减为原利率的15%。雇
工增资,一般一年由粮食150公斤增为500公斤。
实行土地改革 从1946年5月4日起,中共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土地改革问题发布了
一系列指示,并做了具体规定,但因县委对土地改革存有神秘化的观点,怕违犯政策,
不敢大胆公开地宣传土地改革,充分发动群众,再加上武装特务活动猖獗,有些群众
存有怕“变天”思想,因而土地改革没有开展起来。
是年9月1日,华东局发出了《关于实行土地改革》的指示,强调要坚决地把地主
土地拿出来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无棣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一指示。除在全县宣
传、 贯彻外,还组织了100多人的工作队到三区古家村进行试点。工作队进村后,访
贫问苦, 扎根串连, 组织阶级队伍,建立以雇农、贫农、下中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
(简称“农会” ,组织群众对地主开展面对面的揭发、清算斗争。古家村张凤占是大
山区最大的地主, 拥有土地800亩左右,还兼营酿酒业,又加上其弟张梦占是六旅司
令部的秘书,有权有势剥削严重,罪恶很大。工作队发动群众诉苦,揭露了他们的罪
行,把他们的土地分给了贫苦农民。这次斗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
全县土地改革运动。 到1947年5月,全县有半数村庄建立了农会组织,并初步揭发了
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罪行,没收了地主的一部分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但是,也
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地方土改不彻底;假斗争的情况普遍存在;少数村庄坏分子混入了
农会组织,使土改工作没法进行。针对这一情况,无棣县委对土地改革进行了复查,
县区两级党组织又组织300多人的土改工作队, 深入农村, 按照毛泽东主席指示的
“依靠贫农、雇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
削制度”的正确路线,深入发动群众,进一步地开展斗争地主的活动,同时,县委组
织人民法庭,对罪大恶极的地主分子、破坏土地改革的分子进行审判,予以惩处。10
月城关镇召开有1000多人参加的诉苦和说理斗争大会,控诉地主吴耀东等四人,要回
土地385亩,宅院8所,没收了地主、富农的部分农具、牲口等生产资料。开明地主吴
海英等当即献出土地153亩、宅院3所,均按土地、房产的数量、质量按人口分给了群
众。据1951年结束土地改革时统计,全县无地少地的38946户农民,共分得土地75596
亩,房屋24017间, 牲口3646头,大车1843辆,大小农具8077件,粮食1823250公斤。
并于1951年6月颁发了“土地所有证” 。土地改革期间,无棣县委按照上级规定,通
过村农会或贫农小组的讨论, 划定了农村的阶级成分,全县58580户中,定为地主成
分的523户, 定为富农成分的4382户, 定为中农成分的18099户, 定为贫农成分的
35576户。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鲜) 战争,并占领中国领土台
湾。无棣县委根据省委指示,成立了无棣县抗美援朝分会,发动群众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通过抗美援朝教育,全县掀起报名参军热潮。出现了很多母送子、妻送郎、兄
弟争上战场的感人事迹。二区送县的新兵共74名,内有母送子的12名,妻送郎的4 名,
兄弟争上战场的3名。2年间全县共有1219名优秀青年参军上了前线。为抗美援朝,在
全县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的活动。农民加大措施,争取增产增收;工人搞义务劳动,
增加收入;工商业者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开支;机关干部也厉行节约。全县共捐献19亿
多元(折合新人民币19万元),支援朝鲜战争。全县还在机关、农村分别开展“千百元
运动”,慰劳中朝人民军队和朝鲜难胞。县、区机关单位共捐献现金613万元(折合新
人民币613元) ;农村捐献现金5200多万元(折合新人民币5200元)。送慰向袋8200个,
手巾923条,袜子44双,肥皂1407块,小枣10吨,花生100公斤。
镇压反革命 无棣解放后,虽结合清匪反霸斗争严惩了一些气焰嚣张的的反革命
分子,但曾一度出现过“宽大无边”,打击不力的倾向。致使敌人贼心不死。特别是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以后, 一些反革命分子认为时机已到,更加猖狂地活动起
来。他们制造谣言,破坏生产,抢劫物资,杀害革命干部和积极分子,疯狂地进行反
革命复辟活动。
1951年1月, 中共无棣县委按照毛泽东主席关于“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
准,打得狠”的指示和“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原则,开展了镇
压反革命运动。对于在运动中逮捕的不法地主,组织了有民主人士参加的县、区公审
大会,进行公审。对于逮捕的其他反革命分子,分别到区、乡驻地进行审判。对其中
有血债或其他严重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反革命分子和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者,执行
枪决;对其中犯有各种较严重罪行的反革命分子,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对犯
有轻微罪行、宽大释放群众有意见,或有可能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交给群众按照公安
部公布的《管制反革命分子的试行办法》和《管制改造地主的规定》进行管制,剥夺
其政治权力,强迫其劳动,并适当地限制其行动,以便将他们改造成新人。
进行“三反” 、“五反” 从1951年12月至1952年6月,中共无棣县委根据上级
指示, 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内部开展反贪污、 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
动。放手发动群众,大检举、大揭发、大清理。为了打开局面,掀起“三反”运动高
潮,在县委机关先后召开了“坦白”大会和“宽严”大会, 宽大处理了主动坦白的、
从严处理了对抗运动拒不交待问题而又证据确凿的人员。同时明确宣布: 一切贪污分
子,除罪大恶极者外,如能主动彻底坦白,重者可以酌情减罪,轻者可以免罪; 如能
检举揭发其他贪污分子,可视其情况将功折罪。号召有贪污行为的人,主动彻底坦白
自己的问题,争取宽大处理和免予处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打开了局面。在此基础
上,要求各单位分别组成帮促小组 (俗称“打虎队”),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大的贪污
盗窃分子[贪污1 千万元(旧人民币)以上的称“大老虎”,贪污1百万元(旧人民币)以
上的称“小老虎”] ,采用督促其坦白交待和揭发批判相结合的方针,搞清他们的贪
污盗窃问题。 据统计,全县共查清因官僚主义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135起。有重大贪
污行为的11人,贪污款1272多万元(旧人民币)。铺张浪费现金7016万元(旧人民币)。
“三反”运动揭露出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同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是相联系的,
不打击资本家的违法行为, “三反”也搞不彻底。1952年3月县委按照中央指示,号
召向违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
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五反”) 运动,以配合“三反”斗争的进行。县委
为搞好“五反”运动。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并确定专人分工负责,以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干部为主组成工作组,进驻各工商企业,发动群众揭发、批判私营工商业者的
“五毒行为”。他们有的以捧场奉承、请客送礼等卑鄙手段,把干部拉下水,变成资
产阶级的代理人。有一不法商人,偷漏税5000多万元(折合新人民币500多元) ,用高
于进价一倍到一倍半的利润,转卖给国营单位汽车零件和大量的军用染料,并在染料
中掺假。还有的以送高档礼品和请吃请喝等手段,贿赂腐蚀县、区干部。在运动处理
阶段,按上级规定,本着严肃谨慎的态度,适当地进行了处理,争取改造了多数私营
工商业者,孤立和打击了少数不法分子。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1年1月,县委首先在结束土改的乡按照自愿互利
的原则组织互助组800个,领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年1月贯彻中央《关于农
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草案)》,以城关区徐家村为试点,在张义仲常年互助组的
基础上试办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名“张义仲农业生产合作社”,共18户。
同年春,埕口区宋王村也组成有五户渔民的渔业互助组。到这年冬季,全县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处, 常年互助组发展到1965个,临时互助组发展到4397个,有组
织的农户达18938户,占全县农户的30%。
1954年1月, 党中央发表《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后,全县农业合作
化运动出现高潮。到年底,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7处,47317户,占全县总农户的
69%。 但由于发展过快,经营管理无经验,一部分农业社违背了自愿互利原则,侵犯
了中农利益,造成贫农和中农、干部和群众之间关系紧张; 有的农业社管理混乱,吃
“大锅饭”,引起群众的不满。
1955年春,县委按照中共中央部署,集中力量对农业合作社进行整顿,提高贫农
和下中农在农业社领导机构中的地位; 发动和组织群众民主制定经营管理办法,加强
经营管理, 压缩合并63个问题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巩固了894个农业合作社。通过整
顿,迅速扭转了农村中的紧张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5年夏季,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指出“要大胆指导
运动,不要前怕龙,后怕虎。”从此,全县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进入扩社、并社和
升级的新阶段,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61处(内有高级社125处,初级社36处) .
入社农户达到6605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5%。但是,由于当时不符合实际地批判所谓
右倾错误,造成这一阶段工作过粗,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问题。
对此中共无棣县委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因地制宜地进行整顿和处理, 并把36处初级社升为高级社。到1956年3月,全县基本
实现农业合作化。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12月中共无棣县委遵照中
共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对境内的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
个体手工业者先采取加入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的办法,逐步改变其生产关系,把他们引导上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底,全
县1497名手工业劳动者有865人加入了各种集体经济组织, 占全县手工业劳动者总数
的6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委托加工、经销、
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到1956年底全县1331名私营工商业者
有595人纳入了各种集体经济组织,占全县私营工商业者总数的63%。另外,盐业等个
体经济, 也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全县共有盐民548人,1956年底加入盐业生产合作
社的有523人,占盐民总数的95%。到1957年上半年完成了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开展“肃反”工作 根据中央关于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全县从1956
年3月开始,进行“肃反”工作。
运动开始,县、区两级分别建立“肃反”领导小组,在深入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
的同时, 从县、区两级抽调了100多名干部,审查干部档案,组织内查外调,对有疑
点的人,进行个别谈话,阐明政策,促其主动交待问题。对事实确凿,拒不交待问题
的顽固分子采取小组斗争和个别审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治攻势。
通过内查外调和自已交待, 在县、区机关查出反革命分子、坏分子165人,刑事
犯罪分子24人。对以上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了处理。
反右派斗争 1957年5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县直机关开展整风运动。这次
党内整风邀请党外人士和群众参加,在整风中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辨论”
的形式。对鸣放出来的一些错误言论,给予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由于对阶
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极少数右派分子借党内整风之机,向党猖狂进
攻。因此,于9月份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
在干部和教师中开展反右派斗争及后来的所谓全民整风运动,使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把127名干部和教师错划成右派, 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造成不良后果。按照
中共中央的部署, 1962年5月给上述人员摘去“右派分子”帽子。1978年12月根据中
央 (1978) 75号文件精神,对原打成“右派”的55人全部进行复核审查,给53名人员
彻底平反安置了工作。 其余2人因犯有其他罪行,通过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了政策
范围内的问题。
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6月,开始在全县贯彻落实毛泽东创议,
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
总路线精神。在中共无棣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高潮。9月,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将县境的20个乡252处农业社组建成13处人民公
社,实行政社合一。继之在“以钢为纲”、“让钢铁元帅升帐”的口号下,实行全民
总动员,掀起土法大炼钢铁的热潮,共炼出“炒钢”(废钢)1903吨。在大炼钢铁的过
程中,农户的锅等铁制用品几乎全部被砸用做原料,林木、农具被毁用做燃料,造成
人力、 财力、物力上的极大损失和浪费。 在农业上,违背科学规律,接受“人有多
大胆, 地有多大产”的错误口号,大搞土地深翻,有的深达2米。小麦每亩下种50多
公斤。农村劳动力采用军事编制,实行大兵团作战。村村建起大食堂,实行吃饭不要
钱。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盛行,破坏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常秩序和农业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
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然而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
综合平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加之连续遇到自然灾害,使1959年至
1961年的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1960年冬,中共无棣县委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
的紧急指示信》和《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在全县开展整社运动,重
点解决“共产风”和农村人民公社政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清退人民公社成立以来平
调的各种财物,允许社员种少量的自留地和经营家庭副业,有计划有领导地恢复农村
集市贸易,活跃农村经济。由于上述措施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开始恢
复。
贯彻“八字” 方针 1961年春季贯彻“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草案) 。全县从原有962个核算单位(含阳信县) ,调整为
3905个核算单位,基本上实行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解决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同
时规定公社和大队不得调用生产队的土地、 劳力、牲畜、农具,积极发展农村原有
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其它副业生产,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决定作用。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上半年,全县开展了以“清工分、清账目、清财
物、清仓库”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公社为单位召开大、小队干部和各
方面代表参加的会议,动员广大干部交代问题,带领群众进一步搞好生产。历时10天。
1964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县、社两级分别进行。各公社从1月19日开始到2月
7日结束, 县委组织工作组,以店子公社为试点,取得经验,指导全县。主要是学习
两个“十条”《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 和《关于农
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 (草案),发动群众给基层干部提意
见,摆阶级斗争的表现,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问题。由于搞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使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和伤害。
县直机关单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从5月开始到7月结束, 共用了3个月的时间。
主要是开展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的
“五反”运动。方法是发动全体职工学习两个“十条”,听阶级斗争报告,看阶级教
育展览,进行忆苦思甜,号召领导干部“洗手、洗澡”,一般干部“查上当,放包袱”。
同时开展学大庆、学人民解放军的思想革命化运动。
1965年1—3月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为内容而开展的“清政治、清经济、
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中共无棣县委为抓好此项工作,决定以城关区为
试点。从县、社、区抽调14名干部组成社教工作队,进驻城关区,取得经验、指导全
县。通过在全县开展“四清”运动,对于解决当时存在的干部不参加劳动、强迫命令、
多吃多占、贪污浪费等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
道路的当权派”,犯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964年秋,中共无棣县委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动
员全县人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学习大寨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
的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1975至1978年,按“沟、渠、田、
林、 路统一规划,早、涝、碱综合治理”的要求,建成旱涝保收田9.8万亩。于此同
时,不断提高引黄工程质量,注重蓄水工程建设。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推行了大寨大队的所谓“三条根
本经验”,即“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又推行所谓“大寨
记工法”,即“标兵工分,自报公议”。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开展“文化大革命” 1966年7月,中共无棣县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
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即《五一六通知》),首先在文教科、一中、广播站、文化馆、
剧团等文化教育单位开展了“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到县直各单位和农村。各单位
的“造反派”随即提出“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口号。1967年3月25日,县直“造反派”
联合夺了中共无棣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的党、政、财、文大权,宣布成立“无棣县革
命委员会” 。全县呈现一片混乱状态。1969年9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党的核心领
导小组, 恢复党的活动。1971年3月开始恢复公社党委。同年10月,无棣县第三次党
员代表大会选举27名委员组成中共无棣县第三届委员会。
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人民对左倾错误进行了必要的抵制,使“文化大
革命”对经济工作的破坏受到一定限制。全县国民经济虽遭受严重损失,但仍有一定
发展。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7年1月, 中共无棣县委根据党中央部署,在全县范围
内掀起以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阴谋活动为中心内容的群众运动。组织干部、
群众反复学习中央关于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通知,阅读中央批发的王 (洪文) 、张
(春桥) 、江 (青) 、姚(文元) 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一、之二、之三。建立大批判组
1781个, 共写大批判文章42800多篇, 办大批判专栏6461期, 召开大、中型批判会
2450次,参加批判会的达25万多人次。揭发批判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
权力的反革命阴谋,残酷迫害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严重罪行,以及他们炮制的反动谬
论。
给“地富”分子摘帽和给“地富”分子子女改变成分 1979年2—3月,全县贯彻
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完成了对地主、
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的评审摘帽和对地主、富农子女新定成分的工作,全县共
有地、富、反、坏分子2214人,除18人因外流未参加评审外,其余2196人都参加了评
审。经评审、复核,有2178人摘了“帽子”,有17人改正了错划的成分,摘掉了错戴
的“帽子”。对于尚未摘帽的1名反革命分子,也落实了教育改造措施。
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为落实政策,平反冤、假、
错案,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遗留下来的老案,全部进行了复查。全县“文化大
革命”中的案件共139起,经过认真复查,对原来定为敌我矛盾的19起,双开(开除公
职、党籍) 的5起、开除公职的25起全部做了纠正; 对受刑事处分的7起,纠正了5起;
对开除党籍的11起,恢复党籍4起; 男女作风和经济问题的案子58起,纠正26起;“文
化大革命” 中非正常死亡的案子14起,平反昭雪4起,按病故处理10起,并先后为受
株连的26名子女妥善安排了工作。另外,对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冤、假、错案造
成停发、减发工资的25人,全部补发了工资。
全县“文化大革命”前案件203起。其中属于政治问题的133起,属于经济问题的
8起, 属于生活作风和违纪方面的36起,其他方面的26起。经过复议,对受刑事处分
的23起,纠正18起;双开除的18起,纠正14起; 开除公职的64起,纠正60起; 开除党
籍的10人,恢复党籍6人;其他88起,纠正68起。共纠正166起,占总数的82.3%。
此外,还复查了有关知识分子政策的案件116起,其中“文化大革命”前的61起,
“文化大革命”中的54起,“文化大革命”后的1起。通过复查,纠正107起。其中定
为敌我矛盾的53起,全部做了纠正; 受刑事处分的15人,纠正14人; 开除公职的17人,
纠正15人; 受政纪处分的26人,纠正20人;对“文化大革命”中非正常死亡的5人,均
按政策做了妥善处理。复查了有关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落实情况,全县共有起义、
投诚人员56人,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于1985年全部发了起义、投诚证书,其中属于
处理错误有政策可落实的14人,全部落实了党的统一战线线政策。
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还认真落实了有关政策。全县在“文化大革命”中
被占用私房的3户12间,被查抄财物的5户,财物折款5200元。这些问题,均按中办发
(1986) 6号文件精神,该退的退还,该赔偿的赔偿。全县原定为内控、限制使用的干
部7人, 通过落实政策,全部解除了限制,有的己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针对在“文
化大革命”时期干部档案中有很多不实之词,县委组成专门“清档”班子,进行认真
清理。对清理出来的材料,按照有关规定,将46人的个人检查材料送还了本人,63份
需要销毁的材料,在2人监督下销毁,解除了一些干部的后顾之忧。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全县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0年。首先改变由生产
队统一经营的管理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原
则下,按人口平均承包到户,由户经营管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7年粮食
总产达12.6万多吨,比1980年增产2.7万吨。
1988年起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深化改革,狠抓奖售合同的落实和承包土地
的合理调整,逐步建立、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的社会化
服务体系,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 制定《关于放活科研机构,放
活科技人员的若干规定》,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农村进行技术承包,建立健全农村
科技网络。 这一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3.7万吨,比1987年增长8.4%,棉花总产1.5万
吨, 比1987年增长47%。1990年尽管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粮食总产仍达13.5
万吨,棉花总产1.5万多吨。
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80年开始。首先实行政企分开和厂长(经理)负责制,推
行企业租赁承包制,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全年工业生产总值达3096万元,比1979
年增长43%。1988年进一步进行完善,制定《关于企业招标承包经营的十条暂行规定》,
成立企业招标承包评估委员会,促进和保证招标承包工作的健康发展。到年底,全县
已有29个企业实行招标承包, 有250多人挑头参加竞争承包,有52名普通干部和职工
通过竞争走上领导岗位,有12名干部职工跨企业承包中标。这一年,全县工业总产值
1.7亿多元,比1987年增长33%。实现利税2269万多元,比1987年增长18.5%。
1990年改革效果更加显著。全县共采用料浆浓缩、喷浆造粒磷铵生产工艺,电子
扫描,光学复制,烘烤定型制作图案等12项新技术,推出14种新产品,为企业长足发
展奠定了基础。全县重点调度的磷铵、丙纶长丝、电石、皮棉等15种产品,质量稳定
提高率达百分之百。井有磷铵、糖水枣罐头两种产品获省优;金丝枣大香槟、味美思、
白兰地三种产品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和全国首届轻工博览会银奖。这一年,全县工
业总产值2.48亿元,比1987年增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