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陆路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240&run=13

运输工具 清末民初,县境交通工具落后,除肩挑驴驮外,主要靠木轮推车和木
轮铁瓦畜力车。1920年武埕公路建成后,县境始有汽车通行。此后,辛集杨虎臣家购
置汽车1辆,为县内有机动车辆之始。1935年冯安邦家又购进汽车1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0-60年代,木轮推车和木轮铁瓦畜力车逐渐改装为胶
轮大车,实现轴承化。至60年代末,胶轮大车已有3393辆,成为县境主要运输工具。
70年代随着公路的延伸和长途运输业的发展,县内机动车辆运输渐趋发达。到80年代
初载货汽车达27部。同时拖拉机运输也逐日增多,有12马力、25马力、50马力等类型。
与此同时,地排车成为农村主要短途运输工具。此后,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的落实,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种类、数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7
年, 投入营运的载重汽车272部,载货挂车107部,载客汽车11部,小汽车264部,拖
拉机1871台,柴油三轮车297部,另有胶轮大车4901辆,胶轮地排车2.5万辆,自行车
9.26万辆。1990年投入营运的大型货运汽车487部,载客汽车65部,小客货车400部,
拖拉机2300台,柴油三轮车和摩托车1270辆,共有机动车辆4522辆,个体户车辆占50
%左右。
货运 清代民国年间县内无专门货运企业,大多为商贩自运或临时雇用农户车辆
代运。1951年县内始成立马车运输队。1952年成立无棣县搬运组。1956年马车运输队
改建为马车运输联社,同年县搬运组又扩建为搬运合作社,主要运输枣、粮、盐和日
用百货。1963年县联社和各公社供销社配备专用马车50部,县运输社等单位购置汽车
9部, 是年货运量达1.53吨,货物周转量为74.1万吨公里。1973年搬运社和运输社合
并,改建运输公司。1981年在县境建成惠民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七队。此后农村个体运
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至1987年, 全县货物运输能力达到27.88万吨, 周转量为
4584.59万吨公里。1990年,年运输能力为49万吨,周转量为6003万吨公里。
客运 清代客运仅靠民间驴驮,俗称“赶脚的”。1920年武埕公路开通后,始有
汽车客运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于县城东关建立汽车站。1956年无棣
县汽车站迁址棣新一路中段路西,开通 了由无棣达济南、沧州、天津、北镇、周村、
张店、埕口等地的客运路线,日客量300余人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7年,
无棣汽车站每天有26个车次,可通往天津、塘沽、沧州、济南、肥城、德州、张店、
北镇、东营、八吕和东方红等地; 县境内的水湾、佘家巷、马山子、高田、东风港、
车镇、大山、埕口、梁郑王、小泊头等地每天亦有客车往返。在国营客运发展的同时,
个体客运也得到了发展, 1987年底客运专业户为27个,客运量740.311人次,周转量
为4477.59万人公里。 1990年全县共有个体客运专业户41家,国营客运企业2家, 拥
有客运专用汽车76辆,新辟客运专线5条,全长813公里。由县城可直达石家庄、肥城、
天津、塘油等地,是年底统计,客运周转量达12050万人公里,其中国营客运周 转量
为390万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