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桥梁渡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237&run=13

桥梁 清代、民国年间县境共有桥梁24座,其中较著名的有:
枣园桥: 原名枣梁桥,在县城西北6公里处原马颊河上。1476年 (明成化十二年)
海丰、庆云协建。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重修驰道1公里许,架引桥三孔。清代相继5
次大型修聋,1914年县人孙会卿、刘公善等再次捐募重修。
龙堂桥: 在大庄村北原马颊河上。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 建,1626年(明天启
六年)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1876年(清光绪二年)相继
重建。
向阳桥: 在距县城9公里的张辛店村南朱龙河旧河道上。 初建时间无考。1625年
(明天启五年)、1636年(明崇祯九年)、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1663年(清康熙二年)、
1914年相继重修。
张仲桥:在县城西北40公里处原鬲津河(现漳卫新河)上。1644年(明崇祯十七 年)
无棣县商人张仲捐资修建,故名张仲桥。为木台木面,桥长272米,宽4.1米,高5米。
桥头有石碑,铭刻当年建桥大略。
大山桥:在大山(马谷山) 原马颊河(现德惠新河)上。初建时间无考,1643年(明
崇祯六年)、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和1884年(清光绪十年)相继修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县境内相继建成公路桥梁332
座,总计长188992米,其中较大的桥梁有:
大山桥:1966年由原马颊河上的古桥改建而成,位于县城北28公里处,在“济埕”
公路所通过的德惠新河上。 桥型结构为10孔, 跨径14米, 工字梁版式井柱, 总长
141.3米,高7.2米,净宽6米,净跨度12.5米,载重标准汽-15、挂-80。
眨河桥: 1967年建,位于县城北36公里处,在“济埕”公路通过的马颊河上。桥
型结构为工字梁板式井柱, 13孔,跨径14米,总长184. 1米,高9米,净跨13.3米,
净宽6米,载重标准汽-13、挂-70。
杜家桥: 1967年建,位于县城北35公里处,“车泊”公路通过的马颊河上。桥型
结构为版式井柱,14孔,总长159.6米,跨径10.6米,高7米,净宽6米。载重标准汽-
13、挂-70。
牛王庄桥: 1980年建,位于县城东33公里处,在“滨东”公路通过的青坡沟上。
桥型为空心式井柱, 10孔,总长100.8米,跨径10米,高5.9米,净宽7米。载重标准
为汽-15、挂-80。
李之口桥:1986年建,位于县城北22公里处,在“车泊”公路通过的德惠新河上,
桥型结构为井柱桩墩、空心版组合梁式,13孔,全长173米,跨径13米,高9.06米,
净宽9米,载重标准为汽-20、挂-100。
丁王庄桥: 1990年建,位于县城北35公里处,在辛沙公路通过的马颊河上,桥型
结构为16孔,全长209米,跨径13米,高3.5米,净宽9米,载重标准为汽-20,挂-100。

清代、民国年间桥梁一览表
┌───┬────────────┬─────────────┬─────────┐
│桥 名│ 位 置 │ 初期或重修年代 │ 经过河道 │
├───┼────────────┼─────────────┼─────────┤
│枣园桥│ 县城西6公里 │ 1484年(明成化二十年)建 │马颊河(今德惠新河)│
├───┼────────────┼─────────────┼─────────┤
│青龙桥│ 县城西北7.5公里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 同上 │
├───┼────────────┼─────────────┼─────────┤
│龙堂桥│ 大庄村北 │ 1563年(明喜靖四十二年)建 │ 同上 │
├───┼────────────┼─────────────┼─────────┤
│杨扈桥│ 县城西17.5公里 │ 1483年(明成化十九年)建 │ 同上 │
├───┼────────────┼─────────────┼─────────┤
│大山桥│ 大山南,距县城30公里 │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重建 │ 同上 │
├───┼────────────┼─────────────┼─────────┤
│胡家桥│ 县城东北35公里 │ 1822年(清道光二年)建 │ 同上 │
├───┼────────────┼─────────────┼─────────┤
│梁王桥│ 县城东北37.5公里 │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建 │ 同上 │
├───┼────────────┼─────────────┼─────────┤
│通利桥│ 辛集南,距县城40公里处 │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重建 │鬲津河(今漳卫新河)│
├───┼────────────┼─────────────┼─────────┤
│普济桥│小泊头西,距县城35公里处│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重建 │ 同上 │
├───┼────────────┼─────────────┼─────────┤
│普惠桥│ 小泊头东南 │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建 │ 麦河 │
├───┼────────────┼─────────────┼─────────┤
│水利桥│ 县城北40公里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重建│鬲津冽(今漳卫新河)│
├───┼────────────┼─────────────┼─────────┤
│普惠桥│ 小泊头东南 │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建 │ 同上 │
├───┼────────────┼─────────────┼─────────┤
│张仲桥│ 县城北40公里 │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建 │ 同上 │
├───┼────────────┼─────────────┼─────────┤
│凤凰桥│ 大庄村商 │ 康熙年间建 │ 覆釜河(朱龙河) │
├───┼────────────┼─────────────┼─────────┤
│向阳桥│ 张辛店南 │ 1625年(明天启五年)重建 │ 同上 │
├───┼────────────┼─────────────┼─────────┤
│水湾桥│ 县城东北17.5公里 │ │ 同上 │
├───┼────────────┼─────────────┼─────────┤
│永济桥│ 县城东关村南 │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重建 │ 同上 │
├───┼────────────┼─────────────┼─────────┤
│毛王桥│ 毛王庄后 │ │ 同上 │
├───┼────────────┼─────────────┼─────────┤
│阚家桥│ 阚家仓南 │ │ 同上 │
├───┼────────────┼─────────────┼─────────┤
│李家桥│ 李家庄 │ │ 同上 │
├───┼────────────┼─────────────┼─────────┤
│镇江桥│ 佘家巷北 │ │ 同上 │
├───┼────────────┼─────────────┼─────────┤
│太平桥│ 吴店村南,距县城6公里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小米河 │
├───┼────────────┼─────────────┼─────────┤
│于家桥│ 于家庄 │清光绪年间建 │同上 │
├───┼────────────┼─────────────┼─────────┤
│董家桥│ 董家村南 │ │同上 │
├───┼────────────┼─────────────┼─────────┤
│鞠家桥│ 鞠家村北 │ │同上 │
└───┴────────────┴─────────────┴─────────┘

渡口 清末民国时期,全县共有渡口4个:东埕(今埕口村) 渡口,在县城东北45
公里处的鬲津河上; 北堼、钟镇和灶户信3个渡口均在县城东35公里处秦口河上(现属
沾化县) 。无棣解放后为方便群众交往,新辟渡口十余处,配备渡船13只。自60年代
初,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各河道陆路要津,陆续筑桥,到1990年渡口仅存3处:
过河道子渡口:位于县境东部朱龙河、秦口河、徒骇河汇合处,下游称套儿河。
渡口设置年代不详,过此渡口的行人车辆,多是河北海兴、盐山来往于沾化、利津、
垦利等地的商贩。60年代渡行最盛,一到秋冬两季,拉野禾、运柴草的车辆剧增,渡
运排号,两船对开,昼夜不停。后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在河东沾化县境建渤海农场,
开垦荒地。搜运量大减,1990年仅剩渡船一只。
黄瓜岭渡口: 位于埕口乡黄瓜岭村北马颊河上。有小船一只,是1976年县水利局
所拨,可容二、三十人,自行车、小推车亦可搜运。大潮时水面宽约100米,水深5米,
两岸系有缆绳循渡,每逢埕口集日,约有二、三百人由此通过。黄瓜岭在马颊河北有
四千余亩耕地,群众耕作,庄稼收运,亦赖此渡口。
梁家庄渡口: 位于大山镇梁家庄北德惠新河上,水面宽约150米,水深1-2米,西
距大山公路桥2公里, 有渡船一只,可容20余人,每逢大山镇集,搜运可达二、三百
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