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172&run=13

无棣县历史上洪、涝、早、碱、潮灾害频繁,均与水密切相关。为减轻灾害,唐
初曾疏浚无棣河、马颊河以泄洪水。清光绪间曾于鬲津河上建闸,以御潮沙。清末、
民国间,马颊河、鬲津河均筑有堤防。但大都不能坚持长期防治,终致河道淤塞,堤
防残破,潮不能挡,洪不能泄,涝不能排,旱不能灌,碱不能除,五害绵延,世代不
绝,严重阻碍着无棣的开发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无棣的实际出发,急人民之所
急,想人民之所想,带领全县人民大抓水利建设,锲而不舍。自1952年开始,先从小
流域着手,发动群众挖沟排涝,治涝改碱,初见成效。50年代后期,规模逐渐扩大,
兴建幸福河引黄灌溉工程, 修建大中小型水库,着眼于蓄水灌溉,抗御旱灾。60年
代中期到70年代末,开始洪涝旱碱综合治理,先后整治干流河道和支流河道,培厚加
固堤防、修建蓄水闸、故河道水库和机电扬水站。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
强了现有工程的配套挖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治涝改碱取得明显成效。到1990年,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的0.7万亩增加到48.84万亩,占粮田总面积的1/2以上,
建旱涝保收田25万亩。另外还打深机井、修坑塘,解决了沿海1. 88万人的吃水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初步改变了无棣的自然面貌,促进了农业生产以至各项事业的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