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饲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138&run=13

清末及民国期间,以饲养牛驴为多,饲养马、骡的农户多系富裕户。大家畜的饲
养多为半舍饲、半放牧。1936年全县大牲畜达61623头。日军侵占后畜牧业惨遭破坏,
牲畜饲养量大量减少。1945年,无律解放后,畜牧业逐步恢复,1949年全县大牲畜回
升到45621头,养猪3171头,养羊4284只,养禽331874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县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止宰杀耕役畜,鼓励农民繁殖耕畜的政策,并积极开展增畜、护
畜、 防疫灭病活动。1955年冬、1956 年春,社员自养耕畜作价入社,因折价偏低,
出现私自宰杀现象。1957年全县大家畜存养38266头,比1949年下降16%。1958年人民
公社化后,大家畜全部归大队所有,集体饲养。因管理不善,劳役过重,加以三年自
然灾害,1962年全县大牲畜存养量下降到18884头,比1949年减少58%。是年,县人委
遵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大牲畜的几项规定》,将牲畜归生产队所有,并实行了集体饲
养和分散到户包养两种形式, 全县归集体饲养的1445个生产队, 分散到户包饲养的
2334个生产队,多数陈实行“以保为主,保繁并举”的措施和包工分、包瞟情、包饲
料、奖励繁殖的“三包一奖”政策,牲畜存养量逐年回升。对养猪实行私养为主,公
养与私养并举的方针,社员把肥猪卖给国家,奖售平价粮食,使养猪事业发展较快。
1966年全县存养大牲畜27600头,养猪48300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体制变动,
加之农用机械和化肥的增加, 放松了大家畜的饲养,至1977年大家畜仍仅28500头。
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后,大牲畜分散到户饲养,并鼓励农民个人发
展畜禽饲养业,1982年出现养殖专业户870户。1985年全县大牲畜存养量达到53000头,
并养猪39000头, 养羊7万只,养禽100万只,养兔152000只。随着机械动力的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畜转向役肉兼用发展,年均出栏肉畜4000头。1990年底存
养大牲畜78100头, 养猪 33300头,养羊191000只,养禽902000 只,兔5万只。全县
畜牲专业户、 联合体发展到1194个,畜牧养殖大户发展到470户,其中养牛20头以上
的3户,养羊100只以上的81户。
饲养方法,舍饲期间喂养大牲畜的饲草,需用恻刀侧碎,筛净。俗语“寸草侧三
刀,无料也上瞟”。群众大都喂多样搭配的花草,包括农作物楷杆和野生干草。精料
主要有高粱、玉米面、款皮、豆饼、棉籽饼等。饲喂时多用先草后料,先粗后细的方
法,马、驴、骤、多是撒整料结合面料拌草,牛以水、面拌草喂给,当地习惯喂给后
饮水, 孕 畜大多饮温水。日喂三次,晚间投以夜草。60年代起,各公社、生产队使
用小型粉碎机,在粉碎精饲料的同时,加工农作物秸杆,秧蔓、干草等,作猪的粗饲
料,一度试行粗饲料发酵喂养法。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养鸡以笼养渐多,各乡镇、村
庄面粉厂开办了饲料加工业务,县设饲料公司,提供畜禽各种混合饲料。80年代以来,
部分畜禽专业户采用饲料添加济。1989年全县推广青贮饲料与股化饲料,均收到良好
效果。
在家畜饲养中阉割历来极受饲养户的重视,大家畜阉割后,较不阉割的身体大,
促早发健壮, 便于役使。 生猪阉割后易育肥,建国前后,有民间阉割手串乡阉割。
1956年后,随着各乡镇(公社)兽医机构相继建立,均办理阉割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