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枣农间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123&run=13

枣树与农作物间作,是无棣农民传统的农作方式。枣农间作有许多好处: 枣树发
芽晚,落叶早,枝叶稀疏,对间作的农作物影响不大,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
照,提高土地利用率;小枣商品率高,价格高:可以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据1985年调
查,全县纯粮田年均亩产值144.46元,枣粮间作地片亩产值257.68元(小枣产值124.2
元,粮食作物产值133.48元) ,枣粮间作地比纯粮田高44.53%。1990年枣粮间作地比
纯粮田亩增收入234元,增值46.7%,故群众有“斗地打担粮”之誉。战争年代,枣粮
间作地是阻滞敌人、伏击敌人的有利环境; 旱涝年景,枣粮间作又可比纯粮田减少损
失, 并向农民提供优质补养食品,被农民誉为“铁杆庄稼“和“天然救灾物 资“。
枣粮间作可以阻挡风沙, 调节温度、湿 度,改善农田小气候,保护农作物,特别是
东西行向的枣树行对阻挡麦收前的西南干 热风, 防止小麦熟前枯黄作用显著。枣粮
间 作管理简便, 用工较少,较纯粮田全年亩均 用工只多3-4个,并且可以充分发挥
辅助 劳力的作用。
枣粮间作, 1954年以前个体农户多散栽,无统一行向与统一密度。栽植方式系
在一块地的两边各种一行。农业合作化后枣树种植由生产队随农田建设统一规划,一
般是在条田沟两侧1.5米处单行栽植, 在大片地里栽植者则栽双行或多行,株距均为
3—4米,间作物多选短干、耐阴品种,最初多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谷
子,称“枣粮间作“,80年代枣棉间作渐多,遂改称“枣农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