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耕播收打机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3&rec=114&run=13

耕作机具 耕翻土地,农民传统用耠子和木辕犁。人力扶正,畜力牵引,日耕作
10小时,可耕地3-5亩。其次是用镢、锨翻地整田,效率更低。整平保墒用钉齿耙和,
畜力牵引。
1952年引进七寸步犁, 这种犁轻快好用, 犁土深4寸左右, 1956年普及全县。
1958年始用双轮双铧犁、双轮单铧犁。双轮双铧犁耕层深,效率高,但需两头健壮牲
畜牵引,推广不快,70年代即淘汰。单铧犁受群众欢迎,一直沿用。1950年10月河西
营“建国农场”飞进苏产链式拖拉机5部,英产轮式拖拉机1部,始有农用动力机械。
1960年10月县内购进捷克产热特25-A型, 国产东方红54型拖拉机各1台。1961年建国
营拖拉机站4处, 购置大型拖拉机19台/443千瓦, 1978年全县有农用拖拉机450台/
9653千瓦, 其中大型287台/ 8268千瓦。1981年后农户和联户开始购置拖拉机。1990
年底全县有农用拖拉机2505台/29534千瓦,其中大中型366台/10676千瓦。
1950年始有机耕,1963年机耕地20.9万亩。1970年前,年平均农业作业量12.8万
亩。 1976年,机耕地40.5万亩,占总耕地的48%。1980年机耕达到58.2万亩,占总耕
地面积的70%, 年马力平均农业作业量为96.9亩。县东北部马山子、常家、西小王等
乡用大型农业机械开垦荒地近万亩,扩大了耕地面积,1981年后,土地承包到户,地
块变小, 耕畜逐年增多, 拖拉机多用于运输,机耕地面积减少。1987年全县机耕地
23.1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为适应在中小地块和各类土壤中作业,80年代引进
6×7系钵式悬挂犁, 翻垡平整,留地头小,耕作质量能满足农艺要求;1989年小泊头
镇购进小型旋耕机,颇受农民欢迎。同时引进BZO-25二十四缺口耙,碎土性能好,工
作效率高,适宜于麦收后灭茬,耙深可达12公分,夏收后能以耙代耕,是宜大型拖拉
机牵引,在大块地上作业。1990年全县有中型犁179台,耙114台,小型犁1302台,小
型耙240台。
播种机具 县内历来使用木制双腿耧播种,用畜力牵引,操作时摇★落种或手抓
下种, 日作10小时可播种10-15亩。50年代后期,旧式搂先后改装三腿楼。1957年农
具厂始造条播机。 该机由种子箱、槽轮排种器等主要部件组成,1头耕畜牵引日作10
小时可播种20余亩。 1963年始有播种机, 每机日播种50亩, 播种后用镇压器镇压;
1980年有播种机207台, 机播面积5.9万亩。80年代中期又引进ZBXL-11和ZBXL-9行播
种机,用于小麦和高粱播种,适合在中、小地块上作业。1990年全县有播种机897台,
其中大中型7台,小型890台,机播面积达55.1万亩。
中耕施肥机具 县内中耕历来用锄,50年代初引进耘锄,开始为单刀锄,后把三
个锄头,并排安装在可用畜力牵引的木架上,成为新式三角耘锄,用来锄草、灭茬、
松土,轻便灵活、工效较高,为农户喜用。70年代初,县农具厂制造了氨水耧,把耧
斗改为罐式,输水管置耧腿内。人力牵引,专作施液体肥料用。1990年全县引进中耕
机18台。
收割机具 历史上农民一向以镰刀、镢头为主要收获工具,镰刀用以收割小麦、
谷子、大豆等农作物,镢头主要用来收刨玉米,高粱秸杆和地瓜、花生等作物。1950
年河西营建国农场, 购进第一台收割机,1963年农机局购进收割机和联合收割机各1
台,1978年全县有收割机17台,联合收割机5台,机收面积1.4万亩,占总作业亩数的
0.5%。80年代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大型收割机被闲置。1984年购进1.4米立式收割机,
与泰山—12型拖拉机配套,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宜在中小地块和枣粮间作地块
作业。1987年有收割机27台,联合收割机2台。1990年全县有收割机222台,主要用于
小麦收割。
脱粒机具 县内传统脱粒农具为“石碌畴 ”。 1960年始有脱粒机17台,每小时
可脱粒2000-3000公斤。 1972年始有扬场机1台, 每小时可扬小麦4000-6000公斤。
1978年有脱粒机856台。 1980年,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 脱粒多用镇压器代替。
1990年全县共有脱粒机854台,扬场机12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