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2&rec=43&run=13

【综 述】 1991年3月,中共无棣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2年实现达标,10年
绿化无棣”的决定,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绿化责任状,加强了对林业
工作的领导。1991—1997年,抓住春季、雨季、秋季有利时机,每年集中组织三次大
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并成立了护林专业队,责任到人,严格奖惩,有力地促进和维护
了全县林业生产的发展。 1997年底,全县共有林地面积85185亩。 其中经济林36222
亩,农田林网60.72万亩,枣农间作81.60万亩,四旁植树201.4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
到10.95%, 蓄积量82968立方米。 1991年,无棣县被林业部、 国家绿化委员会、
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称号,1994年被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
建设先进县”称号,并提前一年达到省“八五”绿化标准,1997年被林业部授予“沿
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无棣县营造沿海防护林,坚持以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
林积极性;坚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科学规划、适地适树多种方式造林,提高
造林科技含量;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 一起上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坚持造管并
举,做到营造一片,成活一片,全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1993年进
行了以营造柽柳林为重点的荒、碱地造林,两年完成造林面积20万亩,全县基本消灭
了荒滩、荒地。1994年上半年省政府在无棣县召开灭荒造林工作现场会,其经验为全
省荒滩造林创出了路子。

抓住小枣生产不放松。无棣县大抓枣树种植,进一步扩大小枣生产这一优势产业。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印发科技资料,推广嫁接改良、修剪等措施,小枣生产
取得明显效益。单株小枣产量由1990年的5.4公斤提高到1996年的9.4公斤。1996年全
县在前期遭受特大干旱,后期遭遇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小枣产量仍创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22.50万公斤。 通过科学管理,金丝小枣品质有了较大提高, 好果率高达98%以
上。1997年在山东省林业厅、山东省经济协会举办的山东省经济林名、特、优果品鉴
评会上获金奖。
认真宣传贯彻《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依法兴林,严格采伐审批
手续,实行凭证限额采伐制度,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业案件。7年来共处理人民来信
来访35件、毁林案件32起。在依法兴林的同时,不断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1997
年,全县设有17个病虫预测预报点,监测率达到85%;产地检疫苗木2100亩,3200万
株,检疫率达到97%;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10.2万亩,防治面积8.6万亩, 防治率为
84%。

【枣树嫁接改良】 无棣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小枣生产已成为全县的
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枣树品种类型繁多,部分品种品质低劣,单产低,严重制
约了全县小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自 1991年开始,无棣县加大枣树良种改换力度,
把其作为培育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成立专业嫁接队伍,利用嫁接最适时期,
集中统一进行, 大面积推广早实、丰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金丝新1、2、3号”和
经济价值高的稀有珍品——冬枣。 到1997年底, 全县共嫁接 “金丝新1、2、3号”
(枣农间作)1000亩,18万株,冬枣12万株。

【唐枣】 唐枣,生长在信阳乡李楼村,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1180多年的历史,系
唐代所植, 故而得名。 树高7.5米, 干周2.9米,冠径东西为6.4米,南北为6.26米,
胸部有一扁平洞,高约1.92厘米,宽34厘米,虽屡经天灾至今仍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年产干枣25公斤以上,被誉为当地一大奇观。

【第三次林木确权发证】 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明确林木权属,以《森林法》及县
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无棣县加快发展林业生产的规定》为依据,县
委、 县政府于1994年初作出在全县实施第三次林木确权发证工作的决定。是年3月20
日, 首先在水湾镇宗王村进行了林木确权发证试点,县长崔建平代表县委、县政府
为20多名群众代表颁发了林权证,明确宣布林木谁栽植,谁管理,谁所有,谁受益。
之后,以枣树为重点的第三次林木确权发证工作全面展开。各村选派3─5名政策水平
高、 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人员组成确权发证工作小组, 具体负责本单位清
点、丈量、填证等工作。到1995年底,全县已发证8万余份,确权发证工作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