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2&rec=41&run=13

【概况】 1991-1997年, 无棣县注重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
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强化,重点产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经济效益和农
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1997年,在遭受
严重旱、 风、潮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40.08亿元,比1991年
增长257%, 林、牧、渔、菜四业产值达6.40亿元,比1991年增长94%,四业产值占
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32.5%增加到58.3%, 全县粮食总产16.99万吨,
蔬菜总产14032吨,棉花总产1178吨,金丝小枣总产量达到18000吨(干),林、牧、渔
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207万元、25399万元和36518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09748万元。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了大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1997年枣粮间作发展到81.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
1995年提前达到了省级“八五”绿化标准;畜牧业养殖规模、饲养总量,畜种改良和
青贮氨化等进一步发展,1997年末大牲畜存栏10.82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22187吨;
水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淡水养殖起步上路, 海水养殖在调整中提高,1997年,海水
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60021吨;蔬菜生
产有了突破性发展, 1997年露地菜面积达到 1.55万亩, 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
5000亩,其中大棚1850个,中、小拱棚2.2万个,蔬菜总产13932吨。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县内主干河道小米河、郝家沟、幸福河、清坡沟、山
子河等依次进行了清淤治理, 大搞了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投资2200万元高标准高质量
地建成了芦家河子、 王山、三角洼库容1000万方的大型平原水库3座,新增库容3000
万方。 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建成百万和十万方以上平原水库12座,节制闸3座,新
增蓄水能力1907万方。1997年总灌溉面积达到55.6万亩。以治水改土为重点, 实施了
三期“两黄” 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8.5万亩,开发荒地31.1万亩。1997年,全县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81299千瓦, 化肥使用量65467吨,地膜使用量129吨, 农村用
电总量达4130万千瓦时。 农业防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气象服务、消雹增雨体系
逐步完善。1994─1996年共计购置了9门“三七”高炮, 实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较
好地发挥了作用,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科技兴农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加强了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1997年底,已建有县级农技、林果、畜牧兽医、农机、蔬菜、种子、土肥、植保、渔
技等科技服务机构9处,有技术人员132人;乡镇建立健全了农技、林业、水利、畜牧
兽医、农机、水产、农经等“农业七站”,部分乡镇还设有蔬菜站,共拥有技术服务
机构94处,技术人员194人,并全部核定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实行 “三定”
(定岗、定编、定员)管理;593 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科技信息网。重点推广了小麦
精量半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枣树整枝修剪、畜禽程序化防疫、玉
米高产模式化栽培、青贮氨化、立体种植、地膜覆盖及水产高优增养殖等十余项关键
技术。 大力实施种子工程, 粮棉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小麦统
一供种率达到75%以上; 引进推广了金丝小枣优良品种金丝新1号、2号、3号,嫁接
改良面积达4.8万亩, 使金丝小枣品质、 产量和商品率均有提高;建立肉牛冷配改
良站、点34处,加快了肉牛改良步伐;以日本车虾、斑节虾为主的海水养殖和中华毛
蟹为重点的淡水养殖业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培训得到加强,利用农广
校、广播电视、绿证教育及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各种形式开展对农民的实用技术
培训。1994年以来,利用冬闲时间,实施了“十万人科技培训致富工程”,围绕粮棉、
蔬菜、畜牧、林果、水产、桑蚕等主导产业,进行了一技一训、一业一训,农村劳动
力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
础上, 通过“两田制” 、“三荒”拍卖等试点, 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共对
3000亩“三荒”使用权进行了拍卖,林木及林地确权发证已基本完成。农业利用外资
步伐进一步加快, 1991年以来共有6家外资或内资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形式,租赁荒
地、 荒滩9万亩进行种、养、加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已达5200万元。 全县乡镇
全部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累计融资已超亿元。全面推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制
度。大力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通过稳定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努力
开拓新兴产业,围绕粮棉、林果、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草制品等主导产业,
实行产、 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基地面积达
16万亩,连接农户近6万户,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
企业21个, 年产值6080万元,创利税540万元, 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5个,年成交额
7000万元以上。农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得到加强。
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较快。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
比1991年提高1148元;农民衣食住行明显改善,全县农村小康监测综合评分达73.4分。

【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1991年以来,无棣县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沿海滩涂广
阔和邻近京、津等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坚持“稳一块,活一块”的原则,在确保粮棉
稳增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商品蔬菜面积从无到有,桑园、花卉等高效经
济作物也破题兴起。大农业内部突出发展林果、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全县农业
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 199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6838万元,农业种植业
产值、林业产值、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分别占64.7%、1.8%、14.4 %和14.3%。1
99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40981万元, 农业种植业产值、林业产值、牧业产值、
渔业产值分别占43.5%、0.8%、36.8 %和18.9%。 随着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 农
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997年, 全县商品蔬菜面积达到1.55万亩, 总产量达
13932吨, 实有果园面积1.66万亩,干鲜果品总产51709吨, 肉类总产22187吨,蛋类
4967吨,水产品总产60021吨。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974万元,农业种植业产值、林业
产值、牧业产值、副业产值、渔业产值分别占33.9%、1.1%、23.1%、8.6%和33.3
%。

【“两黄”农业综合开发】1991-1993年, 实施了黄淮海平原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 完成荒地综合开发4.4万亩, 新建芦家河子水库1座。3年完成的主要建设内容
是: 幸福河清挖15 公里(从白杨渡槽到信阳乡粉庄);小米河及胜利水库清挖2 公
里; 开挖小型沟渠1926条;修建各种田间配套建筑物260座;机械整平土地4.4万亩;
购置大中型拖拉机18台,小型拖拉机40台,配套农机130台(部) ; 科技培训1.5万
人;植树60万株。芦家河子水库完成土方160万方,新建10个流量扬水站1座,总装机
容量775千瓦, 水库库容 1000 万立方。1994年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并入黄河三角洲
农业开发项目管理。
1989年,无棣县被列为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区。1989-1991 年第一轮共完成开发
项目12个,改造中低产田14.3万亩,完成草场开发3万亩,发展渤海黑牛基地村6个,
发展养牛专业户1200个, 扩建家畜改良站4处,完成开荒植棉7.3万亩。3年完成投
资1792万元,占计划的136.8%。1992年6月底通过验收。
1992-1994年,实施了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第二期项目, 即“无棣县60华里开
发带”建设。项目区位于幸福河以西,德惠新河以东,南起阳信无棣边界,北至大山
镇南陈村,土地总面积11万亩。完成的主要建设内容有:幸福河清挖30公里;开挖修
筑支沟、 渠路33条,总长93公里;建排灌站5座,装机容量440千瓦,架设输电线路6
公里; 建各种田间配套建筑物430座,扩建农技站2处;建农田林网、 枣农间 作8万
亩, 植树61万株;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开发荒地2.4万亩。项目区内良种普及率达
98%; 该期工程共完成土石方486万方, 总投资112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拨款590万
元,县配套260万元, 群众自筹270万元。
1994-1996年,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第三期项目共完成两个。 一是王山洼农业综
合开发治理工程,项目区位于柳堡乡境内;二是三角洼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涉及车
镇、水湾、柳堡3乡镇。共开垦荒地4万亩(其中渔农结合1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2.5
万亩, 总计完成土方852万立方;新建1000万立方米水库1座;配套建筑物439座;
植树81 万株; 扩大灌溉面积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完成了高田饵料加工扩
建、大山枣制品加工、小枣丰产技术开发、渤海黑牛商品基地建设等多种经营龙头项
目。 共完成投资385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拨款 1701万元,地区拨款30万元,县级配
套资金662万元,乡镇自筹 1157万元,贷款300万元。
1997年,完成了原邓王乡(1997年2月划归佘家巷乡)1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拓
宽白杨支沟5000米;清挖斗、农沟208条,长48.6 公里;修筑斗农级路渠19条,长23
公里; 配套建筑物32座;植树23万株(墩)。完成投资220.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
资64万元,地区配套8万元,县配套资金25万元,乡镇自筹123.4万元。

【五万亩棉花商品基地建设】 1991年4月, 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以
(1991)国农综字第064号文件批复立项,7月成立指挥部开工建设。项目区位于无棣县
东北部渤海岸边,座落于滨东公路以东,秦口河以西,南以小米河为界,北靠朱龙河,
总面积7.2万亩, 涉及两乡一场(西小王乡、佘家乡、谭杨林场)。1992年7 月全面
完成了项目计划建设内容, 共完成排水支沟2条,斗沟17条,农沟104条,支、斗、
农、毛四级工程共819条,总长380公里;整修林带543公里,植树28万株; 完成土方
660万立方米;新建标准方田1765块, 新增耕地面积5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新建桥
涵闸泵站84座,架设输电线路12 公里;购置推土机4部, 挖掘机3部,中小型拖拉机
38台,盖膜机、喷雾器等各种配套农机具384台(套),新购土壤化验仪器1套; 技
术培训3万人次。 共完成投资1464.7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资575 万元(无偿288万
元,有偿287万元),地区拨配套资金50万元,县及县以下自筹839.7万元,劳务折资
451万元。 整个工程达到了沟渠路林桥涵 闸泵站8配套的要求,实行灌排分开,双向
控制, 实现了旱涝碱盐潮 综合治理。 通过开发,项目区内农业总产值年增加2250
万元,直接效 益可达1650万元。1992年7月20日,棣政发[1992] 47 号文件公布组建
无棣县东黄农业开发管理处,为正局级事业单位,负责开发项目的运行和管理。9月3
日全部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10万人科技培训】1994年12月, 由无棣县农业委员会组织实 施了“10万人
科技致富培训工程” 。县举办乡镇师资培训班,各乡 镇采取多种形式到村到户分级
培训, 将种植、林果、水产、畜牧4个 产业14项实用技术培训到户。12月13日,
县10万人科技致富培训工程师资班举行开班典礼,县农口各局科技人员分大棚蔬菜、
小麦高产栽培、 棉花生产技术、淡水养鱼、河蟹养殖、枣树科学管理、 青贮氨化、
暖圈养猪、 疫病防治、植桑养蚕等10个专题进行了宣讲,培训人员132人。培训结
束后, 各乡镇迅速举办村级教师培训班, 全县近5000名村级教师分赴各村进行实用
技术培训。 此次培训共编写教材11万册,达到户均1册,培训时间历时2个月,受训
人员近10万人次, 使每户农户掌握了1-2项实用致富技术。 1995、1996 年全县利用
冬闲季节,采取组织讲师团、科技下乡等形式继续开展了" 10万人科技致富培训工
程",全县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枣树修剪、小麦精量半精
量播种、青贮氨化、大棚蔬菜栽培、畜禽程序化防疫等一大批实用技术得以大面积推
广。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 1992年无棣县被省政府确定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示范县,示范项目有3个:一是金丝小枣高产开发项目,示范区面积1万亩。通过对
幼树进行良种改换,对低产结果树进 行丰产开发,全面推行了嫁接改良、枣树修剪、
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管理、科学使用激素和微肥等技术措施, 示范区内15 万株结
果枣树平均株产达到10公斤, 年增加经济收入达300万元。 二是邓王荒地立体种养
开发项目。 采取人机结合的施工方法, 开发荒地立体种养面积1000亩,年增产值达
300余万元。 三是大山金丝小枣加工厂设备技术更新项目。购置先进的带式烘干箱3
台,真空封口机 2台,投核机6台及浸糖机、包装机等设备。 通过一年的改造,1993
年加工枣制品 8000吨, 实现产值600万元,利税88.2万元,分别是1992年的1.8倍、
2.2倍和3.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