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4&A=1&rec=41&run=13

1998—2000年,无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快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村改革进一
步深化,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
农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
整,全县确立了“全面发展枣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区域发展水产、棉花、蔬菜、
食用菌等产业”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200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3.37亿元,粮食总产17.39万吨。农业内部结构改变了
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模式,逐步向多元化结构转变,2000年粮经面积比例调整为6:4,
枣牧渔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7%。 大力实施了以发展冬枣和金丝小枣密植园为重
点的“枣业二次创业”,2000年全县枣粮间作总面积达到82万亩,三年新发展金丝小
枣密植园11.8万亩,建成冬枣密植园1.65万亩,庭院栽植冬枣树达到30余万株,全县
金丝小枣树总株数达到1320万株,冬枣总株数达到272万株, 建成冬枣及金丝小枣优
质苗木繁育基地1.88万亩。2000年全县金丝小枣总产达到2640万公斤(干),冬枣总
产量75万公斤,分别实现产值15840万元和1500万元。 畜牧业稳步发展,养殖规模、
饲养总量、畜种改良有了较大发展,苜蓿生产有了较大突破,2000年全县畜牧养殖专
业村达到100个,专业户1474个,大牲畜存栏达到12.9万头,其中牛存栏11.91万头,
出栏8.55万头;三年间冷配改良肉牛1.06万头, 波尔山羊良种存栏达到216只,改良
当地山羊3万只; 全县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45万吨。水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到2000年
全县共投入生产渔船800艘,落实海淡水养殖面积42 万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11万亩,
盐田制卤区丰年虫(卵)管护养殖15万亩,滩涂贝类增殖护养1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达到72501吨, 尤其是丰年虫(卵)养殖加工得到大面积发展,成为海水养殖新的经
济增长点,2000年全县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丰年虫产量为3891吨。丰年虫卵产量为
1199吨,实现产值14023万元。 种植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0年,全县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调减到95万亩次,经济作物增至14.6万亩,棉花生产在抗虫棉的推广应用
和市场调节下, 走出低谷,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播种面积达到9.645万亩,取得了
平均亩产皮棉84.2公斤,总产皮棉16.2万担,实现产值7315万元的好收成;油菜籽生
产获得突破性发展, 种植面积达到3.15万亩,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总产达到661.5
万斤, 产值700万元以上,作为远、高、难地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全县盐碱干
旱地块种植作物调整趟出了一条新路子。蔬菜、食用菌生产有了较大发展,2000年蔬
菜面积达到2. 36万亩, 保护地栽培3000亩,以平菇、香菇为主要品种的食用菌养殖
大棚1000余个,蔬菜总产达到3.14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三年来,投资2405余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了小开河一、 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小开河引黄干渠33.6公里,年新增引黄能力1.3亿
立方,基本上解决了我县东北部地区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对境内干支流河道幸福
河、小米河、白杨河、朱龙河等依次进行了清淤治理,积极承办并高标准完成了省属
重点防洪工程——德惠新河的清淤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以治水改
土为重点, 实施了三期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农
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 200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5.04万千瓦,农业拖拉机保有
量达到7791台,农用三轮车达到12502台,全县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13万亩,小麦生产
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农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0年全县化肥使用量
9.6万吨, 地膜使用量560吨, 农业柴油3100吨,农药使用量600 吨,农村用电总量
5282万千瓦时。气象服务、消雹增雨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抗灾、防减灾能力不断增
强。
科技兴农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1998—2000年,全县大力实施科
技兴农战略,在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农业专家顾问团
和各大主导产业专家团, 组建了科技110服务热线,实行了专家“出诊”制度,三年
间相继开展了“赶科普大集”、“农业科技电视讲座”、“科普画廊”及“十大农业
实用技术培训” 等活动,县、乡两级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900余场次,重点推
广了枣树修剪和嫁接,牛、羊冷冻细胞配种和畜禽疫病综合防治、虾病防治、小麦精
量半精量播种和种子包衣等十余项关键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全县粮棉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 以上;小麦种子包衣
及统一供种率达到75%以上,选育推广了优质冬枣等新品种, 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经
济效益;建立冷配改良站、点76处,引进推广了世界优质梨木赞、西门塔尔肉牛良种
及波尔山羊,加快了牛、羊改良步伐;引进推广了日本车虾、南美白对虾等良种,促
进了对虾养殖产品换代升级。 同时,在种植业方面还积极引进了荷抗1号抗虫棉、南
绿1号绿豆良种、 美国皇后苜蓿良种及墨西哥玉米等优质专用玉米良种,为农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保障。大力倡导县乡机关干部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县共建
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26处,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良好示范效应。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贯彻落实农村
土地第二轮承包和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全面完成了林木及林地确权发证工作,统一
为承包户颁发了“林地使用权证”、“林地经营权证”和签订承包合同书。对农村金
融秩序进行了治理整顿,取消了各乡镇及县级农村合作基金会,并为蓄户进行了足额
兑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科学规划、一项政
策、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模式,建立了领导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龙头企
业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先后培植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22个,培
育农副产品市场6处;切实抓好农副产品基地建设, 形成了冬枣、棉花、草编、渔网、
鱼粉、丰年虫、对虾养殖、食用菌、苜蓿、蔬菜等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除金丝小枣
外,全县主要农副产品基地面积38万亩,连接农户6.8万户。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农业整体水
平显著提高,农村衣食住行明显改善,2000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21924万元,年
均递增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1元,比1997年增加451元, 自来水受益村达到
547个,通电户数、通电话村数均为100%,农村小康实现程度83.4%,比1998年上升10
个百分点。

【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 1998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项目区位于大山镇,
主要内容是动土37.5万方,配套各类建筑物43座,整地改土1万亩, 完善科技服务站
一处,枣农间作栽植枣树5万株。共计完成投资178.1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拨款60万元。
1999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项目区位于大山镇。 主要建设内容有四项:农
田水利工程,动土120万方,新建各类建筑物110座,完善乡镇农技站一处,购置仪器
设备,印发科技资料;林业建设,栽植枣树10万株,白腊12万株。项目共计完成投资
356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拨款180万元。
2000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位于西小王乡,主要实施了农田水利、 整地改
土、农业科技、林业建设等四项建设内容,动土50万方,新建配套各类建筑物69座,
整地改土1万亩,完善西小王乡农技站1处;林业建设栽植枣树10万株,发展枣树密植
园0.1万亩,栽植枣树5. 5万株,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拨款140万元。本年同时完成了投
资220万元的佘家乡冬枣保鲜库项目,总投资162万元的鲁波山羊品种培育项目。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抗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和农副产品产量,达到了综合配套,设计科学的目标。

【推广普及抗虫棉】1998年,引进推广抗虫棉0.5万亩。 通过常规抗虫棉“荷抗
一号”与非抗虫棉试验对比,抗虫棉亩产籽棉591.7斤,亩纯收入1071.14元,并且比
非抗虫棉节省农药款147.00元,亩增效益359.2元,增效幅度为50.5%。 通过引进试种,
使广大棉农尝到了甜头,为以后大面积推广抗虫棉奠定了基础。1999年全县种植棉花
8.1037万亩,其中常规抗虫棉“荷抗一号”7.9607万亩,占总面积的 98.2%。2000年
全县收获面积9.64万亩, 全县普及抗虫棉,实现抗虫棉良种化。 抗虫棉的推广,为
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王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