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分目 水利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2&rec=81&run=13

局 长 颜景玺
党组书记 司洪亭
副 局 长 刁钦官 马恩生 侯官卿
【机构】1986年水利局下设办公室、农水股、工管股、后勤股、设计室、水政办。
1992年机构设置调整,下设行政科、抗旱防汛办公室、水政水资源办公室、设计室、
企业管理科、德惠新河阳信管理段、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
直属单位有:水利工程公司、机械工程公司、水泥管厂、磨料厂、钻井队。
截止1995年底,共有干部职工186人。其中干部61人,工人125人,中共党员46人,
共青团员12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47人。
水利局正职副职任职更迭表
(1986~1995)
┌───────────────────────────┬───────────────────────┐
│ 正 职 │ 副 职 │
├───┬──┬────────┬───────────┼───┬──┬────────┬───────┤
│姓 名│性别│ 任 职 │ 备 注 │姓 名│性别│ 任 职 │ 备 注 │
├───┼──┼────────┼───────────┼───┼──┼────────┼───────┤
│高传贵│ 男 │ -1986.7│1984.5任局长、党组书记│王振友│ 男 │ -1987.4│1980.7任副局长│
├───┼──┼────────┼───────────┼───┼──┼────────┼───────┤
│崔焕文│ 男 │1986.8-1992.1 │ 局长、党组书记 │姜树周│ 男 │ -1991.12│1984.5任副局长│
├───┼──┼────────┼───────────┼───┼──┼────────┼───────┤
│司洪亭│ 男 │1992.1- │ 党组书记 │文守贤│ 男 │ -1992.4│1984.5任副局长│
├───┼──┼────────┼───────────┼───┼──┼────────┼───────┤
│颜景玺│ 男 │1992.4- │ 局长 │马振汉│ 男 │1986.8-1992.4 │ 副局长 │
├───┼──┼────────┼───────────┼───┼──┼────────┼───────┤
│ │ │ │ │刘建枢│ 男 │1990.3-1995.12 │ 副局长 │
├───┼──┼────────┼───────────┼───┼──┼────────┼───────┤
│ │ │ │ │刁钦官│ 男 │1990.6- │ 副局长 │
├───┼──┼────────┼───────────┼───┼──┼────────┼───────┤
│ │ │ │ │马恩生│ 男 │1992.4- │ 副局长 │
└───┴──┴────────┴───────────┴───┴──┴────────┴───────┘
【农田水利建设】 1986-1989年。农田水利建设,仍按照“以效益为中心,旱涝
并防,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并举”的方针。4年内,先后完成县办工程8项。其中簸箕
李灌区清淤4项, 钩盘河清淤疏竣工程2项,温水东西线清淤开挖工程2项。累计完成
工程量331.9万立方米。 乡(镇) 办工程302项, 累计完成工程量691.4万立方米。
1989年,阳信县被评为农田水利建设全地区第一名。
1990年,是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年。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制定了“农田
水利建设,以治理洪涝灾害为中心”的方针。年内,新增治理和改善台条田28万亩,
累计工程量1103万立方米。
县办工程以治理白杨河、 东支流为重点, 治理两河总长度44.75公里, 工程量
101.4万立方米,县乡(镇)联办的温水西线清淤工程15万立方米。
1991-1993年农田水利建设进入高潮。 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水路林田村五位一体
综合治理”。三年中,先后完成县办工程16项。其中:秦口河工程3期,德惠新河2期,
簸箕李清淤工程3期。 温水东、西线工程4期,另有路域治理工程3项。累计完成工程
量687.04万立方米。 乡(镇)及面上工程616项,工程量1619万立方米。完成各类建
筑物490座,新打机井172眼。
引进世行贷款350万元, 黄淮海平原开发经费40万元,先后完成了“钩盘河廿里
堡拦河闸”、“阳信镇提水灌溉示范片”工程。还有省拨王杠子闸岁修工程款22万元,
人畜吃水坑塘款3.5万元。另,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农发基金260万元。
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农田水利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制定了“建设旱涝
保收高产稳产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抗旱除涝工程建设为重点,引蓄、
节、排、补并举,河、井、库、塘、闸结合,新建和配套同步”的建设方针。和“西
打井,东挖塘”的水利工程布局。在此方针指导下,1994年和1995年两年中,全县共
完成县办工程6项。 其中簸箕李清淤工程2期,徒骇河海口段治理工程1期,建设高标
准方田3处2万亩。计工程量128.2万立方米。乡(镇)及面上工程431项,完成工程量
961万立方米。完成各类建筑物759座,新打机井190眼,完成工程总投资2723万元。
把解决农村人畜吃水难的课题,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全县农
田水利建设规划。自1992年始,就建立了专业打井兼安装自来水工程的专业化施工队
伍。专业施工队伍从乡(镇)驻地入手,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为鹑鸽李乡、
水落坡乡驻地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截止1995年底已为25%的自然村
安装了自来水。
【抗旱】 1986-1995年,有7年发生较重干旱和严重干旱。1987-1989年,连续三
年干旱, 1989年发生特大干旱。 全年降雨量264.2毫米, 仅占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的
41.8%(为历史最低值年)。
簸箕李二干渠扩大治理后,大幅度增加了引黄设施向阳信送水的能力,三年引黄
总量30567万立方米。 1987年灌溉105.8万亩次。当年,全县粮食总产19.35万吨,亩
单产553公斤。夺得了大旱之年中的好收成。
1992年,严重干旱,年降雨量387.5毫米,年内月分配极不平衡,1-7月份久旱不
雨, 6-7月份黄河断流30余天, 全县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米,47处扬水站无水可提,
420眼较好机井无法正常运用。
全县69万亩农田全部遭受旱灾,其中重旱56万亩,绝产4万亩。另有1万亩农田因
失墒而未播种。全县有142个村庄,6. 5万人,2.8万头大牲畜吃水严重困难。县委、
县政府下派干部1040人,深入抗早第一线,在全县发动10万劳力,动用各类提水机具
1.05万台套, 旱泵, 手压井机9500台套,塑料输水管29万米,并新购先进提水机械
300余台套,全力投入抗旱。同时,专供抗旱油料585吨,化肥3600吨,农药1750吨,
直接投入抗旱资金785万元。抗旱灌溉面积18万亩,挽回经济损失2700万元。1993年,
干早。全县受早面积38.22万亩,其中春旱18.22万亩。秋旱20万亩。成灾7.23万亩,
减产粮食5500吨。 全县发动1万劳力投入抗旱。动用扬水站21处,机井76眼,柴油机
7610台,电动机390台。全县全年抗旱灌溉面积114.5万亩次,其中春灌55万亩次,冬
灌24.5万亩。1994年,严重干旱。全县受灾面积55万亩,其中春旱30万亩,秋旱25万
亩。全县抗旱劳力1.5万人,动用各类机械9000台套,计7.94千瓦,机井865眼,扬水
站8处, 增产粮食3800吨, 挽回经济损失410.4万元。1995年,干旱。全县受灾面积
20.5万亩,成灾面积8.2万亩。全县投入抗旱机械2.1万台套,机井、旱泵、手压井万
余眼,计动力18.5万千瓦,专供抗旱用电360万度,油料1540吨,投入抗旱资金713万
元。
【防汛】1986-1995年,每年汛前,县委、县政府均根据领导干部变动情况,对
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和主要河道及各乡(镇)抗早防汛指挥部进行调整充实。对抗旱防
汛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抗旱防汛指挥部由县长任指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
有关副县长、人武部部长、县水利局局长任副指挥。公安、交通、电业、邮电、气象、
城建、粮食、商业、供销、物资等近30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县抗旱防汛指挥部
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办公室设有电台,有线电话等通讯工具,每年6月1日起,昼夜24
小时均有专人值班。及时将上级各抗早防汛指挥机构下达的各项指令,暴风雨雹情预
报等快速送达各位指挥、副指挥及成员,并在规定间内,及时将各乡(镇)的雨情、
水情、灾情等汇总上报,同时在领导决策抗旱防汛中的重大事项时,做好参谋工作。
县抗旱防汛指挥部, 下设钩盘河、白杨河、东支流、德惠新河、阳城城区等5个
分指挥部。指挥部成员由县政府、县水利局、有关乡(镇)负责人组成。统一组织协
调,落实防汛常备队、抢险队、后备队和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并制定各种应急方案,
以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全县13个乡(镇) , 均有乡(镇)长任指挥,有关副乡(镇)长任副指挥,乡
(镇)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乡(镇)抗旱防汛分指挥部。
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指挥,在汛前,分别和18个抗旱防汛分指挥部签署“抗旱防汛
责任书”。以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严格奖惩,确保不造成损失或将损失压缩到最低
程度。
1988年,全县汛期平均降雨416.5毫米。7月18日至19日、温店、洋湖、鹑鸽李、
小桑、水落坡5个乡镇两日降雨均超过100毫米。鹑鸽李、洋湖、温店降特大暴雨,鹑
鸽李乡为暴雨中心, 降雨量高达320毫米。集中超渗降雨,造成11.3万亩农田积水,
积水深达0.5-0.6米。受灾村庄170个,人口7.9万,倒塌房屋286间,死亡牲畜52头,
水毁工程25处,造成粮食减产1083.7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557万元。
1990年, 全年降雨量1315.1毫米,仅汛中8次暴雨和大暴雨,降雨量即高达1017
毫米。 与阳信县有记录可查最大的1964年相比,年降雨量是1964年的1.3倍,汛期降
雨量是1964年的1.5倍。 1990年7月23日降雨量高达250毫米,是 1964年同期3日最大
集中降雨量的1.5倍。全县形成地面径流620个流量,再加惠民、商河、乐陵、庆云等
邻县通过南支流、 德惠新河、大商河、簸箕李灌区一、二干渠输入客水流量240个,
全县地面径流总量达860个流量。 径流总量是阳信县四大骨干防洪除涝河道设计输水
能力的2倍, 再加河道历年来淤积,实际输水能力不同程度的低于设计能力,径流总
量是实际输水能力的3倍多。全县农田积水面积7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 58.6万亩,成
灾面积中有50万亩频临绝产。 果树受灾面积8万亩,其中落果率达70%以上的重灾果
园4万亩,有8130亩果园果树全部涝死,全县倒伏各种树木2.8万株。水毁桥、涵、闸
350座, 冲毁堤坝480余处,全县有485个自然村,20余万群众被大水围困,倒塌房屋
3.5万间,院墙15万米,伤亡17人,其中死亡3人。死伤大牲畜2180头。县城处于洪水
包围之中, 县直机关和企事业有103个单位洪水进院,邮电局、招待所、教育局、广
播局、 县委等单位,院内积水深达1米,交通中断。县城有1700米排水管道6000平方
米沥青路面被冲毁,1640根电线杆和2.5万米线路杆倒线断。造成供电、供水、交通、
广播和部分通讯中断3天之久。
灾情发生后,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乐泉、李春亭,地委书记董凤基,副专员
宋存胜,省抗旱救灾工作组楚焕章、宋文义等省地领导,及时赶赴阳信指挥抗灾抢险,
并深入灾区慰问干部群众。 7月28日,省长赵志浩带领省直有关部门领导赶赴阳信视
察灾情。国家民政部、海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省民政厅、省鲁北工程局的领导,也分
别来阳信深入灾区慰问干部群众,协调解决边界水利纠纷。
省地直部分单位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县直各单位和个人也全部捐
款捐物送往灾区。截止8月10日,捐款总额达47万元。
县委、县政府先后六次召开紧急救灾会议,在有效安排灾区群众开展自救的同时,
发动县直各单位为灾区群众加工抢运熟食‘10余万斤, 食醋4万斤,在确保灾区群众
无一人挨饿的同时,还兼顾了防病防疫。县政府派出16支卫生医疗队,深入灾区发动
6万余名农村学校师生开展防疫宣传协助医疗队进行防疫、 防病、治病。有效地控制
了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个别易发传染病蔓延。大灾面前,无一人因病死亡,无一例传染
病蔓延。群众性地抢险救灾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汛中共开挖排水沟400条,计长750公
里,大大缓解了灾情,并及时补种改种,尽量挽回经济损失,当年,全县粮食生产仍
夺得亩产187公斤的较好收成。
1991年, 汛期全县平均降雨481.6毫米,其中仅7月份降雨即达241.8毫米。全县
受灾面积7.9万亩,成灾5.9万亩,成灾面积中有2.1万亩绝产。受灾村庄56个,人口
2.95万人,减产粮食630万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3万元,当年,有9个乡(镇),
350个村庄,16.8万人,程度不同的遭受了雹灾。受灾面积10.3万亩,成灾面积7.9万
亩,其中绝产3.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650万元。1993年,汛期全县平均降雨482.3毫
米,雷家乡降雨量最大、高达609毫米。全县成灾面积13.49万亩,减产粮食5170吨,
倒塌房屋505间, 冲毁桥、涵5座,冲毁机电泵站2座。6月29日鹑鸽李乡,7月17日雷
家、水落坡乡,分别遭受风雹灾害,总计损失1860万元。
1986-1995年降雨、引黄量统计表
┌────────┬────────┐
│降雨(毫米) │引黄(万立方米)│
├───┬────┼──┬─────┤
│ 年份 │ 雨量 │年份│ 引黄 │
├───┼────┼──┼─────┤
│ 1986 │ 290.06 │1986│ 13071.9 │
├───┼────┼──┼─────┤
│ 1987 │ 395.98 │1987│ 7340.5 │
├───┼────┼──┼─────┤
│ 1988 │ 404.0 │1988│ 7046.0 │
├───┼────┼──┼─────┤
│ 1989 │ 264.2 │1989│ 16180.0 │
├───┼────┼──┼─────┤
│ 1990 │ 1315.10│1990│ 6160.0 │
├───┼────┼──┼─────┤
│ 1991 │ 481.6 │1991│ 8107.0 │
├───┼────┼──┼─────┤
│ 1992 │ 387.5 │1992│ 8805.0 │
├───┼────┼──┼─────┤
│ 1993 │ 637.27 │1993│ 8958.0 │
├───┼────┼──┼─────┤
│ 1994 │ 462.7 │1994│ 7229.0 │
├───┼────┼──┼─────┤
│ 1995 │ 555.0 │1995│ 7744.0 │
└───┴────┴──┴─────┘
【水政水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1988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
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分
别于1988年6月3日,1991年7月2日,1989年12月29日公布施行。
为贯彻《水法》和其他水法规,实行依法治水、管水,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
定职责和权限。阳信县人民政府分别于1991年4月26日,199一年11月12日,1991年11
月15日,正式行文下发和颁布了《关于成立阳信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通知》,《阳
信县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阳信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于1991年11月20日发布实施了
《阳信县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县水利局在1991年建立了水政水资源办公室,并
公布了16名水政监察员名单,组建和完善了水资源专管和水法执法队伍。
水政水资源办公室自建立以来,依法治水。先后依法查处了破坏水利设施,水资
源观测设施案多起,维护了水利设施的完好性,确保了各项水利设施正常运行。1992
年1月份, 根据《阳信县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全面展开取水登记的发证工作。
在全面调查和初步摸清全县工业用水情况的基础上为73家用水单位发放了惠民地区
《取水许可证》。1992年按照省水利厅、省计委“关于开展水长期供求计划的通知”
要求,年内完成了《阳信县水长期供求计划》。
1993年6月29日, 县水利局在梨花村宾馆召开《水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邀请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政法委、法院、公安、经委、建委、物资局等单
位20余位领导与会。
1993年7月10日, 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取水单位征收水费的通
知》决定,自7月份起征收水资源费。1994年7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换发启用中
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证》工作,年底完成工业企业100个用水户的换发新证任务。
1995年5-6月份, 又对全县农村进行了取水登记和发证工作。通过全面调查,先后发
放《取水许可证》 814份。为全县水资源统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为在该项工作中
成效显著,获地区“统评二等奖”。
(文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