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目 农业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2&rec=76&run=13

主 任 王之彦
副主任 张浩 冯一江 田道义
【机构】1989年11月,建立阳信县农业委员会,政府序列,为县政府主管全县农
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下属阳信县棉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阳信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994年3月、5月分别增设阳信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阳信县农
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隶属农委。至1995年底,工作人员由初建时的4人
增至7人,其中干部6人,工人1人;中共党员5人,共青团员1人。
农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任职更迭表
(1989~1995)
┌─────────────────────┬───────────────────────┐
│ 正 职 │ 副 职 │
├───┬──┬───────┬──────┼───┬──┬────────┬───────┤
│姓 名│性别│ 任 职│ 备 注 │姓 名│性别│ 任 职 │ 备 注 │
├───┼──┼───────┼──────┼───┼──┼────────┼───────┤
│张荣生│ 男 │1989.11-1991.7│ │宋长林│ 男 │1989.11-1994.8 │ │
├───┼──┼───────┼──────┼───┼──┼────────┼───────┤
│司洪亭│ 男 │1991.7-1992.1 │ │马俊森│ 男 │1990.1-1992.1 │兼农业综合开发│
│ │ │ │ │ │ │ │ 办公室主任 │
├───┼──┼───────┼──────┼───┼──┼────────┼───────┤
│张同恩│ 男 │1992.3-1993.11│ │王之彦│ 男 │1989.11-1993.11 │ 兼棉办主任 │
├───┼──┼───────┼──────┼───┼──┼────────┼───────┤
│王之彦│ 男 │1993.11- │兼农监办主任│车振友│ 男 │1992.3-1993.11 │ │
├───┼──┼───────┼──────┼───┼──┼────────┼───────┤
│ │ │ │ │张 浩│ 男 │1993.11- │兼棉办主任 │
├───┼──┼───────┼──────┼───┼──┼────────┼───────┤
│ │ │ │ │ │ │1992.1-1993.7 │兼农业综合开发│
│ │ │ │ │冯一江│男 │ │ 办公室主任 │
│ │ │ │ │ │ │1994.3- │兼扶贫办主任 │
└───┴──┴───────┴──────┴───┴──┴────────┴───────┘
【种植业】 1989-1995年,大面积推广良种、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
数,使单产和总产都取得可喜成果。1993年,全县播种冬小麦44.5万亩,为历史最高
点。 1995年,夏粮总产3.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期间仅1990年因受特大涝灾,玉
米单产71公斤, 总产15320吨,跌入历史低点。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优化,
粮经比1995年由1993年的6:4调整为4:6。 蔬菜生产是近两年县委、 县政府确定的
“四大富民工程”之一。按照“两个一齐抓”即大弓棚、小弓棚、大田菜一齐抓,高
档菜、中档菜、低档菜一齐抓的发展思路,扩规模、增品种、上水平。1995年,蔬菜
总面积达到3.57万亩,总产1-14亿斤,分别是1990年的2.7倍、4.1倍,农民仅此一项
人均增加纯收入150元。
【林果业】以发展经济林和完善农田林网为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10年
来, 全县共完善农田林网化面积53万亩, 植树500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到27.6%。
1993年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1994年,提前一年达到省颁平原绿化标准。
先后建成20万亩鸭梨生产基地、 5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万亩香椿园基地、万亩优
质桃基地和万亩桑蚕基地五大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以鸭梨为主的林果生产,列县委、
县政府确定的“四大富民工程” 之首。 1988年始,年均以17.5%的递增速度增长。
1995年秋、 冬林业会战发展鸭梨近8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1995年以鸭梨为主的
果品总产1.1亿公斤,人均纯收入350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在抓规模的同时,重
点依靠科技进步,抓质量,实施名牌战略。阳信鸭梨自1985年获全国农副产品展评金
杯奖以来,在全国、全省历次展评中均获得第一名,为亚运会、全国城运会的配餐水
果和国际航班直供水果。1994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果品总产居全国百强县第
89位, 1995年赢得自营出口权,分别销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
国家和地区,年出口1万吨,创汇2000多万美元。
【畜牧业】阳信畜种资源、饲草资源丰富,为将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经济优
势,县政府先后以阳政发[1993]4号、阳政发[1994]7号两次下发了《关于加快畜牧业
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条文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根据市场的需求,坚持“两个为主,两
个一齐抓”,即以发展牛、羊等草食畜为主,牛、羊、猪、鸡等一齐抓,以发展专业
村、专业户为主,专业村、专业户和社会养殖一齐抓,并把畜牧业列入全县“四大富
民工程” 之一, 使其得到了超常规、 跨跃式发展。大牲畜存养量和肉类总产1986-
1990年年均递增14.1%、 12.5%,1991-1995年年均递增28.4%、57.3%。1994年,
实现较大突破。 大牲畜存栏21.11万头,其中牛18.85万头,羊存栏28.57万只,猪存
栏21.22万头, 禽存栏221.42万只, 肉类总产70685吨, 禽蛋总产18981吨,分别比
1993年增长62.5%、77.2%、97.3%、97.1%、72.4%、97%、47.8%,分别是1990
年的4.1倍、 5.7倍、4.6倍、3.5倍、3.8倍、9.2倍、5.4倍。肉类总产列全国百强县
第35位, 畜牧业产值达到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5%。区域化、产业
化生产迈出较大步伐,13个乡镇都实现了万头牛、万头猪、万只羊、10万禽。专业村、
专业户分别达到80个、9600个以上。“科技兴牧”取得显著成果。1992年引进了“利
木赞”良种公牛1头,“夏洛来”良种公羊4只,至1995年底冷配点已设置19个,牛、
羊良种率分别达到40%、65%,瘦肉猪覆盖率达到70%,猪鸡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分别
达到45%、85%;畜禽疫病防治基本实现程序化;每年30%左右的作物秸秆搞了青贮
氨化;暖圈养殖等新技术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实用技术的推广,收到良好的经济、社
会、生态效益。另着重抓了市场建设,在完善和规范13个乡镇畜产品集贸市场的同时,
相继在交通便利的办事处驻地建了6处畜牧专业市场, 屠宰、运销业得到大的发展。
如刘庙村1988年成立“清真牧工商公司”以来,已发展成集购买、饲养、屠宰、加工、
冷藏、运销于一体的畜牧龙头,每年运销、屠宰牛羊都在10万头只以上,形成了鲁北
最大的牛羊集散地。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阳信县1988年被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公室列为
开发区,由县农委具体负责开发工作。当年4月份制定出了1988-2000年《黄淮海平原
农业开发阳信县规划》。这次开发涉及全县13个乡镇,统一领导、统一规则、统一政
策,坚持资金、政策、科技综合投入,实行生产、加工、流通综合开发,综合治理、
综合经营。1988-1995年累计投资3119万元,投资最高的年份1994年,为866万元,最
低年份1988年,为127万元。总投资中,中央、省扶持662万元,贷款1164万元,地方
自筹1293万元。期间共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改造荒碱地4万亩。扩建和完善农机站8
处,农技服务中心5处,疏浚治理河道3条,开挖支渠586条,225公里,农斗渠1254条,
239公里,新建和修复机井300眼,建扬水站9座,配套桥、涵、闸274座,架电线61公
里,铺路144条,112公里,购买小型农业机械60台套,新建和补植农田林网15.5万亩。
相继扶持了阳信鸭梨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畜牧养殖场、种鸡场、果品蔬菜保鲜、
草苇工艺品加工等10个龙头项目。通过开发,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和完善,抗御早
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共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2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9.5万
亩。每开发一亩中低产田和荒碱地,增产粮食分别在200公斤300公斤以上,期间共增
产粮食4.25万吨,增加产值6565万元。同时,加快了畜牧、林果、淡水养殖等产业的
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培育了地方财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
高。
【农村合作基金会】1995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由农委具体组织、协调和
指导全县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 7月起在水落坡乡、鹑鸽李乡搞试点,多次带领乡
镇有关人员到邹平、无棣参观学习,对13个乡镇的基金会工作人员培训达80多人次。
至年底, 全县13个乡镇都成立了组织,挂起了牌子。当年,全县累计融资1496.39万
元, 投放资金307.89万元,扶持乡镇企业13个360.20万元,村办企业60个167万元,
种植、养殖业户490余户263.0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社会化服务】通过10年的建设,乡级农技、水利、农机、畜牧、林果、水
产、气象、购销等服务机构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服务功能全面加强,对农业科技推
广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培养农村急需人才,自199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了
“百、千、万”工程,委托山农大等学校培养了1000余名大中专文凭的毕业生,全部
充实到农村基层, 大都成为技术骨干或科技网长。农业上着重实施了“11510”科普
推广工程,即抓好100个科技示范村、1000个科技带头户,推广5项新技术,建立10万
亩“两高一优”田。为此,农业局43名助理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都积极走到农
业第一线进行技术承包和技术指导。林果生产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自1994年起,
由林业局选出部分技术过硬、 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牵头,从社会上招聘了100多名农
广校、职教中心培养的大中专毕业生为骨干组建了林果科技承包集团,对果园实行定
人员、定区域、定期限、定效益“四定”承包,到1995年已有7个乡镇纳入承包范围,
承包果园1万亩,指导6万亩,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农机服务重点加强对村级服务大院
的建设和完善,至1995年底已发展到62个,集农机供应与农技推广于一体。为满足社
会对新、旧农机具交易的需求,抓了鲁北农机交易市场的建设。畜牧生产初步推行了
防疫技术承包。1995年初,在小桑乡搞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村村联网的试点,取得显
著的效果。 至年底,全县13个乡镇及城镇9个单位已布机联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
到了促进作用。
(尹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