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目 史志办公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2&rec=32&run=13

主 任 薛玉珍
副主任 蒋风奎
【机构】阳信县史志办公室(成立于1982年,正局级单位,事业编制), 1986年
共有干部职工11人, 其中在编的8人,聘请的3人。1989年8月,为增强编辑力量,由
人事部门牵头,在县直机关单位借调9人。1992年3月,县直机构改革,借调人员返回
原单位。1995年底共有干部职工6人,其中中共党员6人,有中级技术职称的3人。
史志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任职更迭表
(1986~1995)
┌─────────────────┬──────────────────────┐
│ 正 职 │ 副 职 │
├───┬──┬───────┬──┼───┬──┬────────┬──────┤
│ 姓名 │性别│ 任 职 │备注│ 姓名 │性别│ 任 职 │ 备 注 │
├───┼──┼───────┼──┼───┼──┼────────┼──────┤
│ │ │ │ │ │ │ -1986│1983.11任职 │
│赵仲祥│ 男 │1987.10-1994.8│ │蒋风奎│ 男 │1991.12-1992.4 │ │
│ │ │ │ │ │ │1994.8- │ │
├───┼──┼───────┼──┼───┼──┼────────┼──────┤
│薛玉珍│ 女 │1995.6- │ │赵仲祥│ 男 │ -1987.9│1984.7任职 │
├───┼──┼───────┼──┼───┼──┼────────┼──────┤
│ │ │ │ │高宗先│ 男 │1986.10-1987.10 │ │
├───┼──┼───────┼──┼───┼──┼────────┼──────┤
│ │ │ │ │范景淹│ 男 │1987.5-1993.8 │ │
├───┼──┼───────┼──┼───┼──┼────────┼──────┤
│ │ │ │ │张长军│ 男 │1990.3-1994.8 │ │
└───┴──┴───────┴──┴───┴──┴────────┴──────┘
【编纂出版《阳信县志》】
资料征集 按照统一的调查提纲, 和县志、 部门专业志、 乡镇志的篇目要求
(1984年, 遵照县政府的通知要求,全县13个乡镇45个县直单位,分别组建了159人
的史志队伍),大规模地开展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其中包括查阅、抄写档案,
座谈口碑资料,搜集札记、笔记、日记、图片、旧志、书谱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广泛的社会调查,以拓宽资料的来源,提高资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期间,史志工作
者读万卷书(档案资料),走万里路(远至北京、上海、南京、梧州等大中城市,近
至县内数百村庄)。到1989年10日,县直单位和各乡镇史志编写人员共搜集资料1200
余万字, 史志办公室搜集资料400万字,对这些杂乱无序的图文资料,史志办公室进
行细致的整理和筛选, 通过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汇集成了35部、200多
万字的县志长编资料,为编写《阳信县志》打下了较好的资料基础。
志书编修 1989年9月15日开始编写县志初稿。为保证志书的质量和工作进展,制
定了详细的志书编写方案。总的程序是采撰人员的编辑成稿,副主编分头指导并负担
部分志稿编写,主编总揽。到1991年6月,初稿基本形成。
1991年7月, 对志书初稿进行初审,由县志审定组负责全面审,县直有关单位的
评审小组负责对口审。经史志办公室梳理汇总,共提出修改补充意见640余条。
1991年10月,以初稿为兰本,转入评审稿的总纂工作。其步骤采取了采撰人员、
副主编、主编责任制的办法。采撰人员根据任务分工,修改加工所承担的专业志稿;
副主编分口把关,解决断线、缺项、规范文字等;主编总揽全局,重点解决内容重复、
交叉等和政治观点问题。 加班加点、日夜兼程、奋战5个月,完成了评审稿的编修任
务。
1992年12月27日至30日,经过省地领导、有关专家、兄弟县市史志同仁的评审,
提出修改意见192条。 根据以上修改意见,经过6个月的艰辛努力,送审稿于1993年6
月完成编修任务。 并于当年7月报请滨州地区行署审批。10月,根据地区业务部门的
指示精神与修定意见, 开始第四次志稿修改工作。1995年9月,根据山东省史志办公
室意见和出版部门意见,对志稿进行第五次修改。10月,《阳信县志》正式定稿。志
书出版 1995年10月, 《阳信县志》正式进入出版阶段。为出版高质量的志书,采取
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交叉阅读、分组校对,责任到人,主编定位等。克服了种种困难,
如交通工具短缺、 天气寒冷、工作劳累等,奋战3个月,齐抓共管,分头并进,圆满
地完成了志书的出版事宜,为保证志书在第七届梨花会发行,打下了基础。期间共跑
省地业务部门、出版部门、印刷部门24趟(次),行驶里程4000公里,校对样稿(68
万字)5遍计340万字。
【指导各部门编修专业志】史志办公室在集中力量编修《阳信县志》的同时,注
重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专业志的编修出版工作。在组织发动阶段,办公室人员分头到
各单位、各部门帮助指导,以促使建立领导小组和编志班子,开拓工作思路,解决起
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到1987年底,全县13个乡镇,县直45个部门,全部建立了编志
领导小组,落实了编写人员。为广泛征集县志资料,搞好部门专业志的编写,奠定了
基础。到1992年9月,全县已有10个乡镇25个县志部门完成乡镇志、专业志初稿编写。
到1995年底已有《阳信县金融志》、《阳信县邮电志》、《阳信县供销合作社志》、
《阳信县粮食志》 、《阳信县水利志》5种专业志书先后出版发行。各单位出版的专
业志稿均有史志办审定,从政治观点,体例结构,行文规范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志
书质量。
【为省地史志部门提供资料】 1986-1995年,史志办公室在编修《阳信县志》的
同时,圆满的完成了山东省史志办、滨州地区史志办等上级领导部门交给的史志资料
撰稿任务。1986年,完成了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印的《山东各地概况》阳信
部分计8000字的组稿任务。1989年完成了《山东土特产大全》3000字、《惠民地区风
物综览》 2.2万字的撰稿任务。1993年为《滨州地区联络指南》提供了阳信县籍在外
人员的资料。1994年,1995年承担了《山东年鉴》的阳信栏目的组稿任务,在人员少,
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采用撰稿责任人制度,挤时间赶速度,保证了《山东年鉴》一
书的按时出版。
【发挥职能作用】1986-1995年史志办公室在做好编修《阳信县志》工作的同时,
积极探讨史志工作的新思路,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87年,在县志资料的基础上编
辑印刷了《梨乡初探》一书,对阳信的历史、现状,著名人物、名优特产等作了详细
的介绍,为了解阳信,宣传阳信,开发阳信,做出了贡献。1988年,史志办公室承担
了“鸭梨之乡”纪念碑碑文的拟文任务,发挥技术优势,以简洁的文笔,生动的语言,
把鸭梨之乡的历史源原和鸭梨的栽植沿革,进行高度概括,使纪念碑的立意得到了充
分体现。1995年,为城建部门制定《关于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提供了相关的历史
资料。为兵役部门提供了军事方面的历史资料。不失时机的为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
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资料,充分发挥了史志部门的职能优势。
【自身队伍建设】 1986-1995年,为圆满完成史志工作任务,史志办公室从建设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编辑队伍入手,坚持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的原则,在实际磨炼中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注重政治思想建设,组织编
辑人员,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间题的决议》,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编辑人员头脑,使其明确为党立言,为人民立言,为社会立
言的根本宗旨。
为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了“兵教官、官兵、兵教兵”业务学习活动,
主编、副主编、编辑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通过方志理论的学习与探讨,
为编修好新一代地方志《阳信县志》奠定了业务基础。10年中,史志队伍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艰辛的路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编修出版了第一部社会主义
新方志《阳信县志》。期间有3人受到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的表彰,3人受到滨
州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的表彰,有21人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