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条目 科学技术协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2&rec=26&run=13

主 任 范德明
副主任 孟俊芝
【机构】1986年,科协设办公室、科普部、学会部。共有人员12人,其中干部10
人,工人2人。1988年设立科技咨询服务部。1995年底,共有人员8人,其中干部7人、
工人1人,中共党员8人。
科协主任副主任任职更迭表
(1986~1995)
┌─────────────────┬────────────────────┐
│ 正 职 │ 副 职 │
├───┬──┬───────┬──┼───┬──┬───────┬─────┤
│ 姓名 │性别│ 任 职 │备注│ 姓名 │性别│ 任 职 │ 备 注 │
├───┼──┼───────┼──┼───┼──┼───────┼─────┤
│史连森│ 男 │1986.7-1995.1 │ │李金福│ 男 │ -1991.9│1984.6任职│
├───┼──┼───────┼──┼───┼──┼───────┼─────┤
│范德明│ 男 │1995.1- │ │刘振铎│ 男 │ -1987.11│1984.6任职│
├───┼──┼───────┼──┼───┼──┼───────┼─────┤
│ │ │ │ │张廷来│ 男 │1988.3-1992.4 │ │
├───┼──┼───────┼──┼───┼──┼───────┼─────┤
│ │ │ │ │孟俊芝│ 女 │1989.5- │ │
└───┴──┴───────┴──┴───┴──┴───────┴─────┘
【科普网络建设】1986年,县科协三部一室健全 ,13个乡镇都配备了1名科协主
任,办事处有1名科技网长,村有1名科技组长,初步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联的科
技组织网络。 1989年6月召开阳信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
256名,特邀代表6名,史连森代表科协作了《团结奋斗,投身改革,努力开创科协工
作新局面》的报告。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有25人组成,主任1人,副主任2人,常
委11人。1989年以来,调整充实了乡、镇、村科学技术机构,全县13个乡、镇配备科
协专职主任6人、 兼职主任7人、副主任13人,委员133人。1995年底,全县共有科普
组织965个,发展会员8566人。其中县级学会16个、会员252人,乡级学会24个、会员
2225人,办事处级92个、会员1187人,村级833个、会员51554人。设蔬菜学会62个、
会员431人,棉花学会170个、会员1790人,粮食学会 186个、会员1568人,鸭梨学会
126个, 会员1257人,苹果学会116个、会员2090人,香椿学会8个、会员29人,畜牧
学会108个、会员1030人,小枣学会23个、会员89人,桃学会16个、会员210人,食用
菌协会7个、会员56人。
【科普活动】各级科协和学会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努力为科技人员的知识
更新创造条件。1986年县科协为在职科技人员举办了2期日语学习班,培训100余人,
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欢迎。开展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取得了显著成
绩。由于全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努力,1986-1995年,共有3人分别获得“全国
优秀科技辅导员”和“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有53件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受
到了省地表彰, 有1件作品获全国小发明制作奖。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有效地培养了
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了爱祖
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热情。
全县各级学会、协会,紧密围绕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多层次,
多形式的学术活动。在开展专题小型学术交流的同时,针对重点课题,组织了综合性
的学术讨论,技术论证,传播了信息,繁荣了学术,培养了人才,为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做出了贡献。 10年中,县级学会举办中,小型学术会议11次,撰写论文146篇,有
50余篇论文荣获省、地学会的二、三等优秀论文奖。
通过发动各级协会,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体办班与分散办班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民进行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使一大批
农民掌握了一至二项实用技术。1986-1995年,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500期,培训
农民技术骨干6.5万多人次。 利用宣传车,举办科普展览,制作科普挂图,举办广播
讲座,组织科普赶集,发放科技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共发放科技资料30万份,印发各种明白纸20余万份,编印的《梨乡科普》报共11期,
计发11万份。通过活动,传播了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活跃
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995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年活动”,并以阳发[1995]13号文件。
开展了万名党员、团员、干部学科技用科学活动,召开各种会议53次,参加会议的人
数1.5万人, 其中中共党员4670人,共青团员3065人,干部3198人。派出宣传车97辆
次, 印发各种科技明白纸20余万张,有线广播累计334期次,电视讲座43期,放科技
电视录像347场次, 放科教电影片442场次, 建壁报栏274个、共出505期,建黑板报
516个、共出1278期,巨幅标语2099幅,接待科技咨询人数1.5万人次,解答疑难间题
65项, 受教育人数15.63万。当年开展了“阳信县科技普及学术交流”活动,发表优
秀论文12篇,汇编成册,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增强全民的科普
意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1995年10月17号专门组织了全县13个乡、镇、县直有关学
会参加的,阳信县科普知识竞赛(农业部分),参赛共有18个代表队,80名选手。经
过90分钟的激烈角逐, 取得了全场90.15分的好成绩。经过科普知识竞赛考评委员会
规定的评选办法, 依据分数高低,评出3个先进集体(第一名水产局代表队,第二名
银高乡代表队,第三名温店镇代表队)及10名先进个人。
10年来,阳信县先后有16人被评为省以上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致富能手,有32
人被评为地级先进科技工作者。1988年、1991年、1992年、1995年县科协被评为“全
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1995年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阳信分校】校委会于1993年12月成立,同年招收13
个专业,23个教学班,招生652名,超额完成地区分配的600名招生任务。学员分布全
县13个乡镇, 790个行政村,由聘任教师巡回辅导,结业率达98%,被滨州地区农函
大分校命名为“办学先进单位”。1995年,在办学方法上采取“两集中”(集中乡镇、
集中专业),“三为主”(村办和联办为主,学员以入党积极分子和中青年为主、以
从事相应的专业户、重点户为主),“四固定”(辅导教学固定、教学时间固定、教
学地点固定、所学专业固定),“六结合”(面授辅导和现场教学结合、系统传授专
业技术知识和新的实用技术结合、辅导与季节性的技术管理结合、教学辅导与农民技
术员、科技示范户介绍经验结合、课本教学与放专业录像结合、集体辅导与个人自学
结合)的形式。共涉3个专业,9个教学班,685名学员,超额完成地区分配的600名招
生任务。3个专业分布于5个乡、镇(小桑乡、劳店乡、阳信镇、水落坡乡、翟王镇),
284个行政村, 聘请6名教师,辅导132课次,印发思考题7321张。经一年学习培训,
有93%以上的学员参加了结业考试,并颁发了结业证书,1995年滨州地区农函大分校
授予“阳信县农函大先进分校”称号。
【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是开发智力资源,挖掘科技人员潜力,促进科
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科技活动中,始终坚持“四用”(实用、急用、专
用、效用),“五结合”(科技讲课、科普放像和资料供应、现场示范、科技咨询)
的原则, 把实用技术送到农村千家万户。1988年4月本着“大科协”、“小机构”、
“多中心” 的路子, 创办了一处科技咨询服务部, 有工作人员3名。在此基础上,
1992年4月又增加3处科技咨询服务网点, 工作人员14名。1986-1995年,科技咨询服
务部与10多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资部门建立业务联系,协调技术、资料和物资
供应工作,保证了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科技咨询服务,聘请农艺师、工程师和有实
践经验的“农民科技状元” 朱万祥及地区高级农艺师窦云岌等6人,开展科技咨询答
疑活动,为群众开植物诊断处方3.5万张,解决了300多条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推广新
技术50多项, 为农民推广新农药40多种(包括植物激素和杀菌剂300余吨,各种良种
11类,30多个品种,共计9000公斤。每年利用宣传车、科教电影、科普录像、科技资
料明白纸等形式, 赶集142次,销售科普书籍65种,2300余册,发放科技明白纸3680
余份, 制作科技展览板64块,巡回展出23场次,接待科技咨询群众2.5万余人,解答
疑难问题108项,年增社会效益2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为配合阳信“四大富民工程”(林果、蔬菜、畜牧、水产)的实施,为
经济建设服务, 科协组织各有关学会,130名科技人员下乡。在下乡的科技人员中,
高级职称的5名, 助理工程师1名,畜牧兽医师10名,会计师1名。办各种类型的学习
班174期次, 参加培训班计3.4万人,其中林果1.6万人,蔬菜2017人,粮食7147人,
棉花3901人,畜牧3239人,财会156人,乡企管理403人。共承包各类土地14. 7951亩
(含乡、镇科技人员承包)在承包的各类土地中,其中鸭梨2.17万亩,苹果1.15万亩,
蔬菜2930亩, 粮田7. 5 6万亩,棉田3.27万亩,鱼塘265亩,良种繁育基地3251亩。
为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县科协多次到滨州农校,聘请纪向平等蔬菜专家,进行了蔬
菜技术指导, 并在流坡坞镇率先开发蔬菜生产,1993年建大棚200多个,为全县做好
表率。1995年,全县蔬菜大棚发展到1200多个,发展蔬菜6.8万亩。
通过开展技术有偿服务,探索了一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科养科”的路子,
增强了科协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
(孟俊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