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目 县委办公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2&rec=15&run=13

主 任 王树丛
副主任 董玉刚 郭云鹏 高培增
【机构】 1986年设有秘书科、调研科、机要科、行政科。1988年11月机要科升为
副局级规格。1990年11月成立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为正局级规格,归口县委办公室。
同月, 机要科改称机要办公室,为正局级规格,归口县委办公室。1992年4月,机要
办公室撤销,改称机要科;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撤销,与秘书科合并;撤销档案局,成
立县委办公室档案科,与县档案馆合并办公。截止1995年底,共有干部职工33人。
中共阳信县委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任职更迭表
(1986~1995)
┌────────────────────┬────────────────────┐
│ 正 职 │ 副 职 │
├───┬──┬───────┬─────┼───┬──┬───────┬─────┤
│姓 名│性别│ 任 职 │ 备 注 │姓 名│性别│ 任 职 │ 备 注 │
├───┼──┼───────┼─────┼───┼──┼───────┼─────┤
│李广标│ 男 │ -1986.4│1984.4任职│李兆锋│ 男 │ -1986.7│1984.4任职│
├───┼──┼───────┼─────┼───┼──┼───────┼─────┤
│李振恒│ 男 │1986.4-1987.3 │ │穆洪喜│ 男 │ -1987.12│1985.2任职│
├───┼──┼───────┼─────┼───┼──┼───────┼─────┤
│李兆锋│ 男 │1987.3-1987.7 │ │马 骏│ 男 │1986.7-1987.7 │ │
├───┼──┼───────┼─────┼───┼──┼───────┼─────┤
│于绍阳│ 男 │1987.7-1990.1 │ │王泉禄│ 男 │1986.7-1988.3 │ │
├───┼──┼───────┼─────┼───┼──┼───────┼─────┤
│胡炳山│ 男 │1990.1-1993.1 │ │李书华│ 男 │1988.3-1991.8 │ │
├───┼──┼───────┼─────┼───┼──┼───────┼─────┤
│冠崇佩│ 男 │1993.1-1995.5 │ │刘玉田│ 男 │1988.3-1990.11│ │
├───┼──┼───────┼─────┼───┼──┼───────┼─────┤
│王树丛│ 男 │1995.5- │ │郭云鹏│ 男 │1990.11- │ │
├───┼──┼───────┼─────┼───┼──┼───────┼─────┤
│ │ │ │ │马炳炎│ 男 │1991.8-1993.12│ │
├───┼──┼───────┼─────┼───┼──┼───────┼─────┤
│ │ │ │ │高培增│ 男 │1993.12- │ │
├───┼──┼───────┼─────┼───┼──┼───────┼─────┤
│ │ │ │ │董玉刚│ 男 │1995.6- │ │
└───┴──┴───────┴─────┴───┴──┴───────┴─────┘
【概述】 阳信县隶属滨州地区,总面积792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7乡,879个自然
村,844个行政村,人口42万,耕地面积69万亩。
1986-1995年, 阳信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昔日全国有名
的贫困县,如今走上了由温饱通向小康之路。从1987年始,阳信县委、县政府在充分
分析了县情基础上,选择了靠改革启动活力脱贫致富的路子,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
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综合配套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1988年、1992年先后被省委、
省政府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县和改革开放试验区。 1992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
江泽民听取了阳信县委关于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的汇报,充分肯定了阳信的
改革做法,坚定了阳信人民依靠改革开放促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986年始, 阳信县大力发展棉花、鸭梨、香椿等资源优势。阳信鸭梨先后3次获
全国性展评总分第一,1990年被定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专用水果,1995年鸭梨面积
近20万亩,产量4亿公斤。阳信工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餐具生产、油棉加工、
机械制造、纺织、家具制作、包装装潢、工艺制品等十几个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农
业连续10年获得丰收。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其中粮食达1845万公斤,鸭
梨850万公斤,大牲畜存栏2.68万头;1995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8亿元,粮食产量
达2.93亿公斤,果品产量2亿公斤,大牲畜存栏20万头。农民人均收入由357元(1985
年底)升至1196元。工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1986年工业总产值1.06亿元,1995年
底工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864万元。第三产业、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
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教育实施了“两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
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八五”末实现了村村通电和通沥青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县上下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人心思上的大好局面。
【调查研究】为县委决策服务。1987年5月成立研究室,为正局级单位,1990年1
月改为调研科,归属县委办公室。
研究室成立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对全县经济建设和
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
开放,发挥了应有的参谋助手作用。1986-1995年,共完成各类调查报告206篇,起草
文稿425篇, 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62篇(其中国家级23篇),《再掀棉花热关键在工
作》 获省1等奖,《八十年代的大包干与九十年代的农村改革》一文参加了全国农村
经济工作理论研讨,在市级报刊发表85篇。共编发《调查研究》96期,《决策参考》
104期,《呈阅件》4期。
组织社会大调研。为促进全县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调研科定期组织各乡镇、各
部门、各企业的干部职工搞调查研究,开展社会大调研,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重视调查
研究,深入实际搞调查的良好风气,部分来自基层的调研成果,进入县委决策,起到
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加强调研队伍自身建设。一是不断强化政治、经济、文化理论学习,使处于这一
特定环境中的人员既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又有总揽全局、能够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的分析研究能力。二是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在强化搞好调研工作的同时,注意科室人
才的培养,研究室成立以来,先后有6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实现了两个成果一齐出。
【信息工作】 1986-1995年,信息工作始终遵循贴近党委决策需求,不断提高信
息的质量和水平,搞好“三个服务”(为同级、上级、下级三级党委服务),发挥好
参谋部、情报部、作战部的作用的总体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坚持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需求提供信息。10年间,信息工作者围绕地县各
级党委确定的工作重点,收集传报信息。二是坚持综合加工,挖掘深层次的信息。信
息工作者面对零散的、大量的、不规范的原始材料,进行了加工、整理,使其成为高
质量的信息。三是坚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近几年来,信息工作者对信息
中存在的“老模式”、“老一套”,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通过加强学习,增强创
新意识,用常新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同时在信息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为
各级党委提供了高层次的信息。四是不断强化信息机构网络建设。10年间,信息网络
建设从无到有、从不健全到健全形成了以县委办公室一乡镇党委办公室一县直主要部
门办公室为一体的共80多个单位的网络体系,从事信息工作人员达85人。
1986-1995年,基层向县委办公室报送的信息达3万多条;县委办公室通过整理、
加工撰写《阳信信息》 280期1200多条,其中有80多条进入领导决策,上报地委办公
室3750余条,其中进入地委领导决策的达68条,被评为地委优秀信息的30条;经整理
上报省委办公厅的897条, 进入省委领导决策的23条,被评为省委高层次信息18条。
10年间, 共有3人次受省办公厅表彰;45人次受地委办公室表彰;98人次受县委办公
室表彰。
【督查工作】 1986-1990年称小查办,主要对领导批办的信件、交办的事项进行
检查、 催办。1990年8月改称督查,扩大了工作范围。主要任务是围绕县委的重大决
策、 重要工作部署开展督促检查。1990-1995年,对全县乡镇企业、计划生育、项目
建设、党的建设等项重要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刊出《督查情况》35期,反馈工作落
实情况信息62条。
【队伍建设】1986-1995年,县委办公室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这个主题,
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宗旨教育,全体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政治觉悟,
增强政治敏感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能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掌握时代脉膊,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富民富县为标准,转变职能,形成了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清正廉洁等良好的传统
和作风。为提高办事效率,开展了“马上就办”活动,为增强工作活力,将竞争机制
引入办公室内部管理。
办公室人员强化提高政治觉悟的同时,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水平的提高,深入
实际调查研究,发挥了“智囊团”和“参谋部”的职能,及时沟通、协调、上传下达
起到了“枢纽、桥梁、纽带”的作用;做好机要、保密工作,保证了县委决策的“神
经中枢”的职能;牢记党的宗旨,加强行政管理,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
保障干部职工生活的“后勤部”职能。
加强制度管理和人才培养, 1986-1995年,在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法的基础上,一
是强化制度管理,先后制定了28章、438条的工作规范,建立了“工作责任卡”制度,
在办公室内部形成了高效、灵敏、严谨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二是
强化人才培养。在争创一流工作成绩的同时,通过包村、建立联系点、挂职锻炼和脱
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0年中,先后有13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其中县级干部2人,县级以下11人。
(郭云鹏 张建军 蔡占柱 张立泽 邢玉堂 冯全新)